错把放纵当尊重:我亲眼见证一个妈妈如何把“好”孩子带“坏”

陪宝宝写日记 2024-02-18 15:42:47

错把放纵当尊重:我亲眼见证一个妈妈如何把“好”孩子带“坏”

“尊重”的界限

第一次约着朋友一起带孩子去外面玩耍,想着两个小孩子能友爱互助,但玩耍结束后,我在心里发誓,以后再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和朋友的小孩一起玩耍了。

我家的小孩是一个女孩,朋友家的是一个男孩。在大家的常规印象里,小女孩是安静的,而小男孩一定是顽皮的,朋友家的孩子也不例外。

在我们约定玩耍的那天,我开车去接朋友和她的孩子。他们上车后,我建议他们拴上安全带,为了安全。但朋友的孩子拒绝了,理由是拴着不舒服。我用眼神示意了朋友,让她和孩子沟通一下,尽量能够拴上安全带。结果朋友对着我说了一句:“没关系,他不拴就算了,家里他爸开车他也没拴。”当然,孩子没拴,朋友自己也没拴。

在我的印象里,朋友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这一次,她刷新了我的认知。她觉得她是在尊重孩子的选择,但其实,人生是没有绝对自由的选择的。因为太过自由,就会失去警觉,掉入深井。

“放纵”的定义

有小朋友一起玩耍,我女儿很开心,因为两个孩子之前没有见过,我让女儿主动和朋友的孩子沟通,互相熟悉一下。但朋友的孩子不怎么搭理我女儿,只顾着玩空调口,一会儿把温度调到很低,一会儿又把风量开到最大。女儿有点受不了,时不时地提醒朋友的孩子,朋友的孩子反倒玩得更欢,重要的是,朋友也没有去阻止她孩子。

我强忍着不快,旁敲侧击地提示朋友,朋友觉得就一小孩,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是啊,小孩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只不过是家长的放纵,让他无法了解什么是待人的规则。

“委屈”的含义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朋友的孩子迅速地打开车门,在车库里蹦跳。我牵着女儿走在后面,忍不住提醒了朋友的孩子一句:“宝贝,这是车库,车来车往的,蹦跳很危险。”我发现,我提示了之后,朋友的孩子不屑的望了我一眼,继续蹦跳。朋友全程都没有提醒她的孩子,这种行为是危险的。

我知道,朋友一直觉得她的孩子受到了委屈,因为他们家庭内部的关系很紧张,孩子从小就在爷爷奶奶的打压下成长,朋友担心孩子在家里已经被打压了,在外面还要被其他人要求,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

但不知道她有没有想过,这种带着歉意的养育,其实会让孩子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关心。孩子会认为,别人对他的所有建议都是对他的限制,都是不喜欢他,不认同他的表现。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很尖锐,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关爱”的模样

朋友给他孩子买了一把玩具枪,我女儿很害怕,朋友让孩子不要对着我女儿的话刚说完,朋友的孩子马上回了一句:“滚。”我以为朋友会提醒孩子,这个词不好,不能这样说,但朋友像没有听到一样,直接忽略了她孩子的话,然后说了一句让我很不理解的话:“孩子觉得我们都在他的对立面,大家都在说他,他下不来台,他一般需要顺毛。”

也许是当局者迷,朋友已经分不清放纵和关爱之间的区别了。

她的内心一直对孩子充满了愧疚,认为没有给孩子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所以她想给孩子公平。

我带着女儿买玩具的时候,我发现,只要我女儿想买的,朋友的孩子也一定要买,尽管那些玩具他不一定喜欢,但他说:“我就要公平,绝对的公平。”朋友劝说:“小女生喜欢的编织包你为什么也想要呢?”孩子回答:“因为妹妹都买了,我为什么不能买呢?她有的,我也要,这才公平!”

但我很想说,孩子,世界上哪里能有绝对的公平呢。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会拥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不同的人生经历,没有人可以和别人一模一样,你不可以,大家都不可以。

公平伴随着规则,规则附带着限制,孩子需要被公平对待,更需要了解规则的必要性。

“沉默”的代价

朋友带着孩子去买了所有我女儿买过的玩具,朋友的孩子很开心,发自内心的开心;但朋友很无奈,无法控制的无奈。我们都看得出来,孩子开心是因为他觉得拥有了“公平”,而不是因为买到了一件喜欢的玩具。

后来的行程,我只能缄默不言。

因为,我发现我和朋友在养育孩子方面有了分歧,我所理解的公平和朋友所理解的公平不太一样,我们没办法放弃自己的坚持去迎合对方的,只能尊重对方。

朋友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她很善于发现她孩子身上的优点,只要孩子表现出一丁点善意,朋友会立刻称赞孩子。

我认同她对孩子身上善意的加固,但无法忽视她选择对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

我无法对她说出:这种盲目的爱会让孩子分不清对错,也辨不了是非。

从内心深处来说,朋友的孩子给我们的印象一点都不好。至少,对于第一次见到她孩子的我来说,她的孩子不算是善良可爱、诚实友爱的孩子。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攻击性、脆弱感、自尊心强,孩子用这些把自己紧紧地包裹住,抵御他认为的外界的伤害。

虽然我非常想和朋友聊一聊她的孩子,但我知道,她无法面对和接受,因为当我对她说:“你的孩子刚刚对一个人吐了口水”的时候,她会帮着孩子找理由:“噢,他是在学他爸爸吐口痰,他是无心的。”

养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带着爱养育孩子,但不能带着歉意。

不然,不仅会扼杀掉孩子本身的美好品质,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6 阅读:7771
评论列表
  • 2024-02-22 14:04

    这是没教养。

  • 2024-02-26 16:56

    开篇就小女孩安静,小男孩调皮,从开始就奠定乖才是孩子的定义,还必须是女孩乖,啊呸!

  • 2024-05-09 21:12

    谢谢 有被笑到。可是你为什么不带着你闺女买个花裙子呢 让那个小男孩买一个同款的花裙子一起穿多好啊?

陪宝宝写日记

简介: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多平台育儿原创,专注育儿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