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脱离美元的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新方法【上】

幼萱解析 2024-05-21 05:23:20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阶段,国内让外国人有可能使用人民币。然而,中国并没有给他们一个这样做的理由。在人民币被使用的程度上,是为了套利和实现持有升值 货币的好处。人民币国际化第三阶段的重点是为外国人提供使用人民 币的理由--接受人民币付款、使用人民币发票、持有人 民币作为投资资产--这些理由是基于人民币作为交换媒 介、价值储存和记账单位的优点。最终,中国正努力在中国境外发展对人民币的永久、可持续的需求,以便 能够开始复制使美元成为全球首选货币的一些条件。产生这种需求主要需要改变中国经济在国内的运作方式。

互换线战略落空。最基本的是,人民币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需要从中国经济中循环出来,然后 再循环回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21年7月的一篇文章中是这样说的:政策的核心不是鼓励人民币跨境使用,而是建立人民币“有序回流”的机制。促进人民币“有序回流”的概念并不新鲜。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这一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然而,取得的进展不大。即使海外企业想使用人民 币,也往往难以获得。中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货币互换。自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签订了40多个双边互 换协议。其中大部分是在2016年之前实施的。 最终,中国正努力在中国境外发展对人民币的永久、可持续的需求,以便 货币互换并不罕见。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

美国联邦储备局与其他一些中央银行建立了互换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与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美联储的货币互换是一种应急机制,帮助确保各国在危机时期仍有能力支付进口和偿还以美元计价 的债务。如果各国发现自己突然缺少美元--就像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那样--互换是 向外国中央银行提供美元的一种方式,然后它们可以将美元分配给当地银行。中国的多边货币互换协议也遵循类似的原理。以2010年东盟成员国与日本、中国 和韩国之间建立的多边清迈倡议美元货币互换网络为例,该网络目前有2400亿美元的资金。此后,中国推动了对该倡议的修订,将使用成员的当地货币来提供流动性支持 美国通过与它认为安全的国家签署互换协议,避免了这种风险。中国已经与那 些有国际收支紧张记录的国家签订了互换协议。通常情况下,这些互换协议是在压 力时期签订的。

中国愿意冒损失的风险,以增加其经济存在并加强其货币的作用。 的做法制度化,而不是使用美元。这一变化在2021年3月生效。 202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智利、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货 币当局一起,建立了另一个人民币应急机制。每个国家向一个由国际清算银行管理的 人民币或美元资金池捐助150亿人民币,任何成员在需要时都可以从中借款。然而,中国人民银行的双边人民币互换协议背后的理由是 不同的。尽管在危机期间,这些互换协议有时被用来支持 各国的外汇储备,但其主要目的是为外国人提供人民币来 源,可以用来支付从中国购买的常规商品。例如,201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尼日利亚中央银行签署了一项为期三年的 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人民银行交出150亿人民币以换取7200亿奈拉。

当时,石油价格下跌大大减少了尼日利亚的硬通货收入。该交换旨在“减少外汇需求压力, 促进尼日利亚和中国之间的投资”。该协议在2021年到期后被续签。 从2018年开始,尼日利亚中央银行在每两周举行的拍卖会上将人民币包下来。 当地银行竞拍人民币,然后将其分配给当地公司,这些公司用人民币来支付从中国 进口的商品。 这种类型的互换协议给中国带来了成本。互换通常被认为对中央银行来说是相 对无风险的。由于两种货币最初互换时的汇率与互换回来时的汇率相同,因此没有 汇率风险--中央银行拿回的金额与最初互换的金额完全相同。 中国的风险是,当协议到期时,中国人民银行的对手方无法掌握足够的人民币 来换回货币。这使得中国持有它不需要的货币,而且可能已经贬值了。 中国的多边货币互换协议也遵循类似的原理。

以2010年东盟成员国与日本、中国 和韩国之间建立的多边清迈倡议美元货币互换网络为例,该网络目前有2400亿美元的资金。此后,中国推动了对该倡议的修订,将使用成员的当地货币来提供流动性支持 美国通过与它认为安全的国家签署互换协议,避免了这种风险。中国已经与那 些有国际收支紧张记录的国家签订了互换协议。通常情况下,这些互换协议是在压 力时期签订的。中国愿意冒损失的风险,以增加其经济存在并加强其货币的作用。

中国目前的双边互换额度,2022年7月

出口人民币。互换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确保人民币在海外可用,但它们最终是一种权宜 之计。北京不应该需要向外国中央银行提供人民币来促进普通贸易。外国公司和银行需要能够依靠可持续的、自我更新的、由 市场驱动的人民币供应。“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能持续输出,那么这个国家很可能会长期停留在只有部分进出口结算的阶段,”时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机构负责人在2017年8月写道。为了让更多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进行,其他货币--尤其是美元--需要减少使用。然而,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原因之一是,用美元做生意比用其他货币做生意要便宜 得多,也方便得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从事现货交易--我们进入超市或百货公司,在支 付产品的那一刻我们就获得了产品的所有权。然而,全球贸易是不同的。

买家和供应 商签订长期合同。通常,这涉及到供应商在未来某个预先商定的时间点交付产品。有 时,买方提前付款,然后坐等产品到达。有时,买方在交货后的某个时间点付款。 无论怎样,当一个公司进行交易时--无论是作为买方还是卖方--并同意使用不是 自己的货币时,就承担了某些风险。 首先,货币价值随时间变化。如果买方和卖方今天就价格达成一致,但直到三个 月后才付款,在此期间,他们做生意的货币价值可能相对于他们所在国家的货币发生 变化。如果向错误的方向移动太多,那么卖方--或买方--可能会看到他们在交易中的 利润被抹去。 他们可以通过套期保值来防止货币向错误的方向移动,也就是通过从银行购买一 份远期合同。这使公司能够确定地知道他们在三个月内需要支付多少钱,或者他们将 收到多少钱。 公司需要的另一件事是贸易融资。

签署了三个月合同的卖方在获得付款之前有很 多费用需要支付。需要制造产品,将其运送给买方,并支付员工工资。为了支付这些 费用,可以通过利用贸易融资机制来借款,如信用证或银行承兑汇票。借款通常以卖 方获得报酬的相同货币进行。 最后,当涉及到结算交易时,公司需要购买他们支付的货币,或出售他们获得付 款的货币。然而,这可能是昂贵的。银行对货币兑换收取一定的差价。他们对一些货币的兑换收费比其他货币高,这取决于这些货币交易的活跃程度。银行对交易清淡的 货币收费较高,因为在外汇市场上以官方报价找到买家或卖家的确定性较低。然而, 交易活跃的货币的风险较小,因为银行可以从客户那里购买,并且非常肯定他们可以 立即以类似的价格出售。

企业希望用一种能将这些各种成本降到最低的货币进行交 易。这种货币就是美元。深度、流动性的离岸资金池美元的优势在于,在美国境外有很深的美元池--欧洲美元--在外汇和金融衍生 品市场上交易活跃。因此,将美元兑换成几乎任何其他货币的价差都比任何 其他两种货币之间的价差要小。美元期货合约的市场比任何其他货币的市场都要大和活跃。以美元计价的利率 掉期(IRS)也是如此,固定收益投资者用它来管理风险。而且,美元的贸易融资 广泛存在,而且比大多数货币便宜。 所有这些特点使美元不仅仅是一种交换手段,也是一个帐户单位。世界各地的非 美国公司在与其他非美国公司做生意时,将美元作为一种工具货币。当他们就一项交 易达成协议时,他们用美元确定价格,因为这比用他们自己的货币交易更便宜。 这些条件对人民币来说并不存在。

存在于中国境外的人民币被称为CNH,以区别 于在岸人民币的名称CNY。香港的银行抱怨说,没有足够的CNH,使用CNH结算交易需 要太长的时间,因为根本没有足够的数量。币的兑换收费比其他货币高,这取决于这些货币交易的活跃程度。银行对交易清淡的 货币收费较高,因为在外汇市场上以官方报价找到买家或卖家的确定性较低。然而, 交易活跃的货币的风险较小,因为银行可以从客户那里购买,并且非常肯定他们可以 立即以类似的价格出售。企业希望用一种能将这些各种成本降到最低的货币进行交 易。这种货币就是美元。美元的优势在于,在美国境外有很深的美元池--欧洲美元--在外汇和金融衍生 品市场上交易活跃。因此,将美元兑换成几乎任何其他货币的价差都比任何 其他两种货币之间的价差要小。

公司通常使用一种载体货币--美元--与中国开展业务, 因为比使用自己的货币更便宜。“由于人民币并不直接对许多外国货币进行交易,需要通过美元进行交叉交易, 所以交易成本很高,效率相对较低,某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在 2021年5月写道:“此外,外汇衍生品相对缺乏,市场交易不活跃,不足以满足企业 对冲汇率风险的需要。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在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业务中使用人民币的意愿。”离岸人民币和外汇改革。主要的汇率制度变化,美元/人民币月平均汇率。2005年7月 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提 高2.1%,并将其转为爬行 钉住 附近的每日区间扩大 2007年5月 将人民币/美元中间价 到+/-0.5%2012年4月 将人民币/美元中间价 附近的日波动区间扩大 到+/1%2014年5月 将人民币/美元中间价附 近的日波段扩大到+/-2%

【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2 阅读:532
评论列表
  • 2024-05-25 07:11

    中國早該棄美元,美元坑害中國世界,美國印美元到處戰爭。

幼萱解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