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唐玄宗不干涉,任由哥舒翰固守,唐军能在潼关挡住安禄山吗?

访风聊历史 2024-02-27 21:47:03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如果当时唐玄宗不干涉哥舒翰,哥舒翰其实是一定能挡住安禄山的!、

不光可以挡住,只要再多等两三个月,等到朔方军横扫河北,断了安禄山的后路。到那个时候,哥舒翰率领潼关守军,和朔方军一起夹击叛军,安禄山绝对必败无疑!而且一定会速败!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出现,安禄山的败亡,并不会给这场叛乱划上句号。

后世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一旦安禄山叛军被镇压。接下来,就在安禄山战败的同时,以哥舒翰为首的二十万大军,大概率也会和安禄山一样,继续造反!

而且这一次,手握二十万精锐的哥舒翰,会比安禄山更难对付!因为哥舒翰的手里,还掌握了潼关。过了潼关之后,哥舒翰可以第一时间突袭关中,直入长安。到那个时候,哥舒翰会很快打下整个长安,迅速干掉杨国忠,然后再架空唐玄宗。

再之后,那些和哥舒翰不和的地方将领,将会打着营救皇帝的旗号起兵,反对哥舒翰。而这个剧本,具体可以参考东汉末年的故事。

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从唐朝整体历史的角度来看,安史之乱的爆发,几乎是一个必然趋势。所以,就算哥舒翰能挡住叛军,并且迅速平定叛乱。接下来,反抗的力量依然还会存在。哥舒翰很快就会面对和安禄山一样的处境:手握几十万大军,然后下面的很多人都想造反!

再之后,这股力量,很可能会推动哥舒翰,不得不走上造反的道路。

想要真正说明白,哥舒翰到底能不能守住潼关?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哥舒翰这位老将,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被推到固守潼关这个位置上的。如果不看哥舒翰的个人经历,我们很难理解,后来发生的那些事情。

历史上真实的哥舒翰,是一个典型的藩将。当年唐朝击溃突厥之后,西突厥的突骑施部,被唐朝彻底打服,然后安置在了今天的新疆阿克苏一带。再后来,哥舒翰就在这里出生了。

因为生活的时代比较特殊,哥舒翰年轻的时候,正处于武则天掌权的时代。而在哥舒翰逐渐长大的过程当中,唐朝高层乱的一塌糊涂,这期间发生了多次政变。但是在唐朝中下层,其实一直没啥太大规模的战争,一直都是太平盛世的状态。

当时唐朝腹地的盛世繁华,也吸引了无数中原以外的人。在那个时代,半个世界的人,几乎都以能来大唐生活为荣。哥舒翰也不例外,作为一个西域那边土生土长的人,他也很羡慕长安这边的繁华。而且,据说哥舒翰他们家在西域那么很有钱,可以支撑哥舒翰肆意挥霍。

所以长大一点之后,他就动身来到了长安,想要在长安这边讨生活。

但问题是,到了长安之后,哥舒翰很快就发现:长安居真的是大不易!

别看哥舒翰他家有点钱,但是放在长安这边,那真不算什么。而且,当时长安这边,有很强的民族歧视。像哥舒翰这种西域人,在长安这边,很难得到一些权贵的招揽,有钱根本没用。

就这样,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某天哥舒翰觉醒了。

看来,有钱没啥用,还得是有权才行!

但问题是,以哥舒翰的个人情况,想要做官,难度实在太大了!因为当时根本没有哪个权贵,会招揽提拔哥舒翰。至于参加科举考试,以哥舒翰的水平,估计他也考不上。所以再之后,哥舒翰就只能把目光,放到了投军上面。

此时正是唐玄宗在位时期,当时唐朝内部因为军制改革,再加上长年不打仗,很多中原百姓其实是不愿意去边疆当兵的。反倒是很多边疆民族,特别热衷于参军打仗。因为只要能在军队里面立下战功,他们就能逐渐升官。这对于当时缺乏上升通道的边疆民族来说,无疑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请注意这个特点。

在唐朝中期,因为这个特点,导致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唐朝的精锐正规军里面,很大一部分士兵,其实都不是中原人,而是出自这些边疆民族。而这些边疆民族,之前在唐朝极盛时期,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压迫。这也是后来安禄山叛军,下层士兵为啥那么原因造反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接下来,随着哥舒翰觉醒参军,哥舒翰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就来了。在决定投军之后,哥舒翰去了十大军镇当中的河西军镇。到了河西军镇之后,哥舒翰很快就如鱼得水,开始在军中迅速发挥自己的长处,多次立下战功。

很快,哥舒翰就升到了军队中高层。

然后,到了公元746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爆发十年之前,哥舒翰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人生转折点。这一年,河西军镇这边的老大换人了。新换过来的这位节度使,名叫王忠嗣。

正是这个王忠嗣,再次改变了哥舒翰的人生。

简单来说,这个王忠嗣,他是唐玄宗的干儿子!王忠嗣早年的时候,曾经被唐玄宗收养在皇宫里面,和几位皇子一起长大。而王忠嗣长大之后,唐玄宗对他的培养方向,完全就像是当年汉武帝对霍去病一样。

所以,王忠嗣长大之后,直接就进了军队。不得不说,王忠嗣本人也确实能打。短短几年之内,就升迁到了节度使的级别。

而且,到了公元746年的时候,为了方便对吐蕃开战,唐玄宗更是下令,让王忠嗣一人身兼四镇节度使!整个唐朝一半的精锐军队,全部都归王忠嗣管!而和巅峰时期的王忠嗣相比,后来造反的安禄山,不管是权势还是威望,其实都差着好大一个台阶呢!

所以,当王忠嗣空降到河西军镇,兼职担任河西节度使之后,哥舒翰作为一个藩将,自然是纳头便拜,很快就成了王忠嗣的人。这事比较容易理解,毕竟,王忠嗣本人确实能打,很容易得到下属的信服。

而且,哥舒翰作为一个藩将,自从他从军以来,也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有来头的领导。巅峰时期的王忠嗣,在整个大唐军方,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皇帝是他干爹,太子和他一起长大!这样的大腿,哥舒翰自然会去抱。

另外,除了哥舒翰之外,当时王忠嗣下辖的四个军镇,河西、河东、朔方、陇右四大军镇的高层将领,几乎全都成了王忠嗣的铁杆粉丝。而在这些人里面,哥舒翰更是铁杆中的铁杆。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这样的王忠嗣,后来却偏偏倒台了。

王忠嗣的倒台,说起来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当时掌权的李林甫,给他设了一个局,诬陷他企图拥立太子谋反。这事发生了之后,唐玄宗自然要查一下。

结果在查的时候,相关部门就不得不对王忠嗣用刑,并且严刑拷打。最后虽然没有查出任何问题,但王忠嗣这顿打却没逃过。所以唐玄宗也很担心,以后他会心怀怨恨,所以不敢再用他。

于是最后,王忠嗣就只能被发配到地方上去做一个太守,彻底脱离了军队。而王忠嗣到了地方上之后,因为之前审讯的时候受了伤,再加上心情郁闷,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而王忠嗣去世的时候,距离安禄山造反,仅仅只隔了六年时间。

因为王忠嗣倒台的过于复杂,所以,王忠嗣被抓之后,原本他麾下四镇的将军们,自然纷纷上书为他申辩。在这其中,哥舒翰无疑是最肯出力的一个。因为对于当时的哥舒翰来说,王忠嗣算是他最大的一个靠山。

所以,在王忠嗣被陷害之后,哥舒翰一度给唐玄宗写信,要以自己的官职来为王忠嗣担保。客观来说,当时这四镇将领的求情,还是起了一点作用的。如果没有他们集体求情,说不定王忠嗣还会更惨!

不过,这次上书,也让唐玄宗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王忠嗣的权势有些过大了。但问题是,如果把王忠嗣手底下的这些人,全部换掉,整个四大军镇就没人干活了!

所以后来,唐玄宗就想到了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唐玄宗把王忠嗣之前的权势,全部拆解,分给了下面的那些将领。比如说哥舒翰,就逐渐升任河西节度使,加开府仪同三司。因为这帮实权将领,都从王忠嗣的倒台当中,得到了实际好处,他们自然就不会再闹事了。

而随着哥舒翰升任节度使,正式步入唐朝高层官员的行列,很多原本他接触不到的斗争,也就逐渐开始了。比如说,在升任节度使之后,杨国忠曾经拉拢过他,想要和他一起对付安禄山,还曾经想要和哥舒翰结为亲家,只是哥舒翰本人没同意。

再后来,在升任节度使两年之后,哥舒翰因为饮酒过度,某天就忽然中风了。中风之后,哥舒翰自然就无法再继续领兵,所以就只能返回京城,回到京城养病。

而哥舒翰回到京城养病之后,大概只过了不到九个月,安禄山就起兵了。然后又过了一个多月,镇守潼关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就被杀了。此后,唐玄宗紧急下令,让哥舒翰前往潼关领兵,抵御叛军。

以上这些,就是哥舒翰抵达潼关之前,个人的全部经历。

这些经历,虽然和打仗关系不大,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却直接影响了接下来的战争走势。而看懂哥舒翰的经历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能轻易想明白,哥舒翰到底能不能守住潼关这个问题了。

首先,在哥舒翰抵达潼关的同时,唐朝迅速将河西和陇右两大军镇,将近二十万大军,全部集结到了潼关,交给哥舒翰指挥。同时,唐玄宗还下令,让朔方军从山西方向出发,直接杀向河北,想要截断安禄山叛军的老巢。

但这样一来,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出现了。

此时唐玄宗能调动的这三大军镇,清一色都是之前王忠嗣管理的军镇。当初王忠嗣一共管理了四大军镇,这其中,只有河东军镇,后来被唐玄宗拨给了安禄山。而此时的河东军镇,则是在叛军那边。

而除了河东军镇之外,王忠嗣麾下其他三大军镇,就是唐朝此时能够对付叛军的主力了。而这三大军镇的高层,几乎也全都是之前王忠嗣麾下的将领。

另外,这其中的河西军镇,之前长时间归哥舒翰管理。而在哥舒翰的管理下,这支河西军,对他的命令高度服从。而且,在这三大军镇的底层,士兵们其实也对唐朝的腐朽统治很不满,他们也有造反的想法!

而接下来,当哥舒翰到了前线之后,手握二十万精锐大军,兼具潼关天险,局势瞬间就稳住了。从兵力上来说,哥舒翰手下的军队数量,此时已经直接超过了叛军。而从地理优势上来说,潼关易守难攻。叛军这边,优势主要是在于骑兵野战,在攻城方面反倒是并不擅长。

所以,短时间内,叛军想要攻下潼关,根本不现实。

而除了潼关方向之外,在其他方向上,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叛军同样遇到了很大阻力。

在南下的方向上,叛军遇到了一个叫张巡的人。这个张巡以睢阳为核心,打了一场睢阳之战。这场仗打的极为惨烈,但却有效阻挡了叛军的脚步,让叛军根本无法攻取江南!甚至连河南省都出不去!

同时,在叛军和唐军僵持的时候,由郭子仪统领的朔方军,则是直插叛军老巢,迅速攻占了大量城池。这导致安禄山后院起火,很快就失去了一个稳定的后方。

最关键的是,在之前的反叛过程当中,安禄山对叛军的控制力极差。这就导致叛军在南下之后,一直在肆意烧杀抢掠。所以,被叛军占领的那些地方,民心还是向着唐朝中央!而且,他们极度痛恨叛军,这就导致叛军在已经占领的区域,很难获得足够的补给。

这就是哥舒翰出关之前,叛军的大致情况。

可以说,在哥舒翰出潼关之前,叛军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想要继续攻占潼关,那更是痴人说梦!而且,只要哥舒翰继续坚守一段时间,叛军一定会被困死!至于守住潼关,在己方兵力和地理情况,都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换任何一个懂军事的将军上场,都能轻易守得住!

这是一个后世史学界几乎公认的结论。

但关键在于,唐玄宗无法接受,让哥舒翰继续固守。因为如果哥舒翰继续固守下去,风险实在太大。

我们其实可以做一个假设:假如唐玄宗当中没有让哥舒翰出关,接下来历史会怎么发展?

如果哥舒翰没有出关,最多两三个月的时间,郭子仪一定能荡平河北,彻底端了安禄山的老窝。而失去后方的叛军,内部人心会迅速崩溃。然后,叛军面对没有扩张空间,自身补给又逐渐断绝的局面,一定会彻底崩溃。

再之后,唐军就可以迅速出兵,直接干掉安禄山,平定这场叛乱。

但接下来,哥舒翰会迅速收拢叛军,并且重新恢复他们的建制。很快,哥舒翰手下就会拥有超过三十万以上的精锐。而且,此时的哥舒翰,不但控制了以洛阳为核心的广大区域,而且还掌握了潼关天险。

最关键的是,当时在哥舒翰手下的这支军队里面,大多数的人,依然是对唐朝的统治非常不满,他们内心深处,其实是渴望造反的。

而且,在哥舒翰镇守潼关期间,他麾下曾经有人向他建议:可以留下三万人镇守潼关,剩下的大军,直接杀向长安。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先干掉杨国忠再说。

这个建议,在正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

从当时其他人的传记当中,我们可以轻易看出:当时在哥舒翰麾下,很多将领,其实都是这么想的。这些出身于各大军镇的将军,很多都不是中原人,而是所谓的‘藩将’。他们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本能会驱使他们去造反,或者去清君侧!

而当时的哥舒翰,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挡住了这种压力,没有在这个时候出兵长安。而从之前哥舒翰的经历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哥舒翰这时候真的选择出兵长安,至少河西军的精锐,绝对会听从他的调遣。

所以,如果安禄山叛军被镇压,接下来手握三十万甚至更多精锐的哥舒翰,大概率会打着清君侧的名义,直接挥师杀向长安。而一旦攻入长安之后,接下来的剧本,大概率会和东汉末年的剧情一致。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叛军被平定之后,哥舒翰本人极度忠于唐玄宗,硬是压住了下面的不满,唐朝迅速恢复了稳定。但接下来,因为这场叛乱,并没有让唐朝解决底层矛盾,反倒会让高层误以为天下太平。

再之后,最多二三十年的时间,唐朝就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这场农民起义,很有可能会彻底推翻唐朝。

所以,历史上真实的哥舒翰,在唐玄宗没有强行下令让他出关的情况下,守住潼关,绝对不成问题。但再之后,唐朝的底层矛盾,依然没有解决。叛乱和农民起义,迟早还会发生。

这样看来,不管哥舒翰是否能守住潼关,至少大唐的繁华盛世,之后肯定是很难再继续下去了。

38 阅读:25625
评论列表
  • 2024-02-29 09:13

    扯的没边。哪来的精锐?当时都是一帮从长安临时招募的无业游民,纨绔子弟,战斗力极差。哥舒翰高仙芝都是百战名将,真有二十万精锐之师,安禄山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再说怀疑哥舒翰取胜后就会造反更是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强行加戏。还鬼扯二三十年后可能会反,那你不如说反正人终究都会死,得了病就都别治了。

    诸葛村夫 回复: lee
    安禄山起兵时中原地区承平日久,府兵制早已经形同虚设,边军大多数募兵制出来的,内地没有什么军事力量,国家军队曾经的主力十六卫基本都成了没打过仗的仪仗队,哪来的战斗力?
    lee 回复:
    两个军镇为啥没有精锐?
  • 阳Z 75
    2024-02-29 07:04

    自从唐玄宗712年登位,到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已经足足43年了,早就老糊涂了。问题不在哥舒翰,而在李隆基自身

    闪耀狮子之瞳 回复:
    不是老糊涂,是一直不咋地
    不要转移矛盾扣冒子 回复:
    唐朝地方和中央跟本不是一条心,有钱没钱都好处都被拿了,谁会干
  • 高战 69
    2024-02-28 17:07

    哥舒翰人品在线,不会像安禄山一样没有节操,如果真的想反就会在兵败之后投降安禄山了。

    The Joker 回复:
    是真的有很多,差不多黄巢起义之后吧,晚唐五代有名的少说20次,地下的士兵嫌工资旧了(当时发工资是布)心理不爽,就要造反,杀完人,推举中层将领当造反头子,你要不乐意,士兵就宰了你,再推一个新的上去,杀到有人愿意出来为止,很离谱的
    三师兄 回复:
    反和投降是两回事!反是争权夺利,投降是不要脸没骨气,何况哥舒翰比安禄山威风,
  • 七宝 38
    2024-02-28 23:53

    我也觉得固守是最好的方式,历史上只要是叛军,没有铁板一块的,尤其还是在盛唐时期的叛军,就是晚唐时期,中央的号召力也是很强的,只要守得住,哪怕不打,叛军自己就得乱,唐军成分复杂,叛军更复杂,安庆绪,史思明哪个不是反骨仔。可惜了大唐盛世,可惜了哥舒翰

    诸葛村夫 回复: 抱团软特铁血大跳投
    他要是早死十年,妥妥的千古一帝,明君
    抱团软特铁血大跳投 回复:
    早死早好,安史之乱前期很多能快速平定叛乱的选择,这货是一次都没选对,真是要命了
  • Brook 31
    2024-02-28 22:28

    哥舒翰不会造反的,跟人品关系不大。因为他手下的兵是从长安新招的,不是他在边关带的兵。新招的兵镇压叛乱还能团结,真的掉过头打皇上,看看安禄山的结局,谁又能跟他造反到底?

  • 2024-02-28 14:19

    哥舒翰没有能力控制20万军队,潼关惨败就是证明,那20万来源非常复杂,和安禄山叛军有本质区别。哥舒翰当时老了还中风了,不太可能造反

    我家的阳台很大 回复:
    想想司马懿,不也是装中风么[得瑟]
    用户13xxx15 回复:
    唐玄宗怕了,因为他之前也是这样看安禄山的[笑着哭]
  • 2024-02-28 12:28

    这也只是猜测而已,第一、哥舒翰三镇只能控制一镇;第二、哥舒翰老啦,实力也远不及安禄山造反之前;第三、他自己最清楚手下的兵不是什么精锐。如果他想谋反,那么联合叛军平分天下是他最佳做法,根本不会冒险出战。

  • 2024-02-28 17:27

    唐朝还是对少数民族太过怀柔,尤其军队里面的占比太多。所以后来的宋朝和明朝都不这么弄了

    核爆飞卢总部 回复:
    明军蒙古化相当严重
    德玛西亚 回复:
    唐朝当时的制度没问题,解决方案是代代出明君!李隆基前期并不差,奈何后期也昏聩了[呲牙笑]
  • 2024-02-28 16:53

    这么说吧,哥舒翰不会反。

    singlee 回复: 我家的阳台很大
    不一样啊,司马老贼是被猜忌后装病,哥舒翰是唐玄宗正力捧他的时候突然中风。
    我家的阳台很大 回复:
    自从司马懿之后,年老和中风两个理由就不好使了[得瑟]
  • 2024-02-28 20:28

    哥舒翰都半残了,造什么反?

    随风 回复:
    如何鉴定真假,司马懿活着后来都知道他是装的,如果当时咔嚓了是不是又一个哥舒翰。
    我家的阳台很大 回复:
    当年曹魏皇帝是派人去司马懿家里看过的,司马懿装中风能骗过皇帝的人,所以玄宗哪来的自信确定哥舒翰是真瘫了?
  • 2024-02-28 23:04

    这么说吧,哥舒翰在潼关固守期间,陇右河西军队已经就位了,朔方也在后方抄了后路,不出意外几个月时间就应该平定叛乱了,这个时候唐军人数已经超过叛军,玄宗觉得哥舒翰应该主动出击和朔方一起夹击叛军,哥舒翰一直按兵不动引起了玄宗戒心,这老小子该不会私下和安禄山达成啥协议了吧,会不会掉钻枪头朝着长安来,然后玄宗命令哥舒翰出兵的盘算估计想着就算打不赢也能两败俱伤,朔方军一到一样秋风扫落叶,最后主动权还是在自己手里,结果没想到哥舒翰出去白给了

    在远方 回复:
    哥舒翰心里苦啊 一群生瓜蛋子去打脱产常备军
    诸葛村夫 回复:
    就是啊,都怪李隆基和杨国忠太着急了
  • 2024-03-23 19:44

    哥舒翰都中风半瘫了,连手下将领内斗都没法调解,就算他有野心,也没那个能力造反了

  • 2024-02-28 20:25

    另外郭子仪的才能我认为被大大虚化了,老郭应该在古今十大名帅里的人物

    用户95xxx84 回复:
    苏定方说话了吗?[笑着哭]
    昊昊 回复:
    李是少数民族不被信任,单论打仗,二郭都不是一李对手。
  • 2024-03-23 11:10

    最好的机会其实是在高仙芝和封常清那里,结果他们被冤杀了,所以李隆基遭难,杨国忠被杀那是活该,只是可怜了天下百姓

  • 2024-02-28 16:59

    洗洗睡吧,历史没有如果

  • 2024-02-29 09:57

    没发生的事你怎么说都行啊,要是唐当时都人人要反,后来要不会又延续了百多年,不管藩镇割据什么的,起码长安还是全国承认的共主。

  • 2024-03-12 21:10

    洛阳丢了,江南的钱粮运不出来了,没钱粮将士谁给你拼命啊

    用户13xxx62 回复:
    没点地理常识吗?走武关道就是翻越秦岭余脉。真实历史上关中都丢了,第五琦通过襄阳溯汉水到汉中再走岐山道将江淮的钱粮源源不断输送给西北朝廷保证了后来的反攻。人家绕这么大圈都走下来了走商洛武关有啥困难?
    The Joker 回复:
    还有剑南啊,稳守的好吗,黄巢起义的时候有江南钱粮嘛?不都是往剑南跑,怎么不行?
  • 2024-03-01 18:13

    别说哥舒翰,就是前面被唐玄宗冤杀的封常清跟高仙芝两位战神也能守住潼关。唐玄宗晚年太昏庸了

  • 2024-02-29 21:28

    这二十万唐军根本不是精锐,只有极一小部分是,大部分是新招的,啥人都有,根本不抗压,打打顺风仗或者守城还行,出去野战就是找死,一乱就逃跑自相践踏自己人都把自己霍霍的差不多了

  • 2024-03-19 22:58

    小编你忽悠吧,第一,哥舒翰当时中风,身体不行了。第二,哥舒翰手底下20万都是关中临时征召的菜比,算哪门子精锐。第三,李隆基铁了心要杀王忠嗣的时候是哥舒翰豁出去冒着被一起砍了的风险求李隆基放过王忠嗣,他人品在线的,至于说被俘之后投降,我感觉大概率是叛军宣传的,因为如果他真的投降,也不会后面被毒杀了,一个中风偏瘫的降将有啥威胁

  • 2024-03-11 20:00

    胡说八道什么

  • 2024-02-28 17:27

    当时唐朝中央还是对地方有控制力的

  • 2024-03-01 01:44

    主要是玄宗作死

  • 2024-02-29 09:30

    真能吹,哥舒翰出兵都没能帮助其它唐军击败安禄山,有什么理由相信,其它唐军能独立击败安禄山?郭子仪荡平河北?其实一般认为郭子仪的军事能力其实是不如安禄山的,当时的朔方军恐怕根本不是叛军主力对手,拖上两三个月,叛军恐怕早把其它唐军各个击破了。

    三师兄 回复:
    攻城和打野是两回事,在城墙和山区面前,骑兵没多大用,安禄山胜在骑兵,河北是平原,但到了潼关,骑兵就得弃马弃甲,当步兵用了
    The Joker 回复:
    打契丹那次是吧,我怀疑他是故意的。他送掉非嫡系部队,跑路回来以后,再把和他不对付的将领宰了,辽东三镇就他说了算
  • 2024-03-21 10:54

    唐玄宗不令哥舒翰出兵,崇祯不令洪承畴出兵,确实可以保江山。但哥舒翰洪承畴的人品真的靠不住,当时看来出兵会亡国只是可能不是马上,凡是正常皇帝都不敢赌,真做不到。

  • 2024-02-28 16:06

    倚险而守,很大机会能

    登风逐浪 回复:
    必败,军心不稳,将心也不稳,君心更是不稳!
  • 2024-03-18 20:16

    以拖待援

  • 2024-03-22 19:41

    瞎扯淡,除了河北的胡人,没人想造反的,各种假设张嘴就来

  • 2024-03-30 20:21

    胡说八道

  • 2024-02-29 09:17

    安思顺,朔方节度使,安禄山堂哥(无血缘关系,安禄山后爸亲侄),没任何错误就被杀了。生前多次劝说玄宗注意防范安禄山。由于同哥舒翰有隙,被哥舒翰添油加醋告黑状杀了

  • 2024-03-21 00:23

    哥舒翰都中风了,哪来的精力去造反

  • 2024-03-25 07:47

    李扒灰就没有打造盛世王朝的能力!上台靠的是运气和阴险狡猾,实际统帅能力极差,也没有识人用人能力,身边小人一忽悠立刻就信。

  • 2024-04-01 11:37

    好像哥舒翰是个残疾人

  • 2024-04-05 16:51

    这篇文章的作者胡说八道,一派胡言,哥舒翰可是一个忠臣,被安禄山抓住被杀了,如果他想造反被安禄山抓住直接投降算了

  • 2024-04-23 18:49

    玄宗要是理智一点也不至于杀高仙芝封常清了

  • 2024-05-02 21:38

    哥舒翰哪时候有精锐嘛?搞笑的吧,20万民兵还差不多。玄宗后期输了恒罗斯之战,杨国忠讨南诏国也输了,安禄山在辽东打契丹也输了,还有哥舒翰打石城堡,这几场少说死了20万精兵。到了安史之乱哪儿还有精锐部队啊,大部分都在安禄山那里了。

  • 2024-05-07 17:48

    相当于汉景时期七国之乱!乱军成禽矣

  • 2024-02-28 21:01

    还后世很多历史学家,你来跟我说说后世哪个历史学家说过这种话?自己胡说八道污蔑古人,还恬不知耻的扯别人的名义!

  • 2024-02-29 22:45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 2024-03-20 23:52

    历史没有假设

  • 2024-03-27 13:23

  • 2024-03-27 16:17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2024-04-03 08:52

    还不如效仿蒙古让他们去外面扩张,省得窝里横。

  • 2024-04-02 18:48

    李隆基比不了汉武帝 疑心太重

  • 2024-04-05 07:06

    名将都是游牧人

  • 2024-04-09 18:48

    何止挡住,敌军威受挫,全国四处军队集结,此成禽矣!

  • 2024-04-17 11:26

    不瞎搞,谁都能守住。

  • 2024-04-25 23:47

    李隆基自己无能!换李世民来亲自带这二十万大军扬了叛军[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6-07 11:40

    小编不会知道安史军中汉人居多这一点,归根结底还是大地主世家之间的权力斗争罢了

  • 2024-06-06 22:26

    挡的住,但是局势会更烂,

  • 2024-06-09 15:07

    喝醉酒然后部下黄袍加身

  • 2024-06-08 22:45

    想杨贵妃了

  • 2024-02-28 22:54

    有一说一,也不全是玄宗信谗言。自古谋反作乱,人人都在观望,如若不能立即平定即显朝廷软弱,从此人人皆怀二心。哥舒翰固守确实就是向天下人其他蕃镇示弱

  • 2024-02-28 21:41

    哥舒翰不可能反的原因在于他当时已经七八十岁了,之前还中过风,这种人还有精力造反?

  • 2024-02-29 08:01

    哥舒翰估计不会反,要想反安禄山来攻来的话直接投降好了,何必落个战死沙场的结局那。事实上就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确实出了很多昏招,早年雄才大略,晚年昏庸的皇帝又不止唐玄宗一个,只是他恰好比较倒霉。

  • 2024-02-29 23:16

    哥舒翰手下的二十万人基本都是新招募的新兵 缺少训练和实战考验 远不能和安禄山的精锐边军相提并论 从和唐军香积寺一战中可以看出安禄山叛军的实力 双方伤亡相当 最后唐军靠着回鹘骑兵中途突然冲击 才彻底击败叛军 所以哥舒翰的二十万人唬人还行 跟叛军正面对抗肯定不行 哥舒翰也是采取前任高仙芝和封常清一样的守势 可皇上和杨国忠不同意 下诏令逼着进兵

  • 2024-03-02 11:19

    高仙芝封常清才是能翻盘的人 哥舒翰差多了

  • lee 2
    2024-03-03 19:00

    唐玄宗,老老实实在后宫玩妹,放手让哥舒翰这帮人莽,不是守住不守住的问题,是陛下,你想安禄山怎么死的问题

  • 2024-03-10 21:38

    哥舒翰那二十万军队都是临时拼凑的,战斗力不强,防守有余,进攻力不足,靠这些人造反???

  • 2024-03-20 23:21

    安史之乱。就是唐朝的边防军内战。西北军和东北军死磕。

  • 2024-04-29 08:28

    哥舒翰领兵潼关,军队主力部队军官一系系李隆基上位的本钱,万骑军官及后人,所以杀哥舒翰,杀封常清,一道旨意即可,玄宗急于出战,大概率是关中缺粮,撑不住了。古代人精智商远比你我高,之所以做出错误决定肯定有客观因素,失败之后,真相往往淹没在各种说法中,当然也只能是决策层背锅,统治基础永远都是自己人。

  • 2024-06-05 10:29

    不一定会造反,可能像晚年李光弼半割据

  • 2024-02-28 17:06

    哪来那么多如果

  • 2024-03-02 14:33

    你这纯粹就是莫须有了,照你这分析,岳飞造反的可能性更大,毕竟他真有造反的实力。

  • 2024-03-02 13:50

    这位不过是年纪太大不想折腾了,不过他手下很多人确实不好说[吃瓜][吃瓜][吃瓜][吃瓜]

  • 2024-03-07 17:03

    不要过于理想化,中晚唐潼关被破多次

  • 2024-03-13 10:48

    番将就像现在阿美莉卡,经济繁荣,霸权稳固就不存在问题,一但有变,矛盾首先显现,激化

  • 2024-03-25 15:24

    历史就是最优解,所谓如果就是虚假的添油加醋,实现不了还说个屁

  • 2024-03-28 10:57

    哪些历史学家

  • 2024-03-01 21:19

    说一千道一万,起点都在王忠嗣这里,王的权利过大,可以收权,但是没有必要用这么激烈的手段,而且,唐玄宗确实可以说他老而不死是为贼,他要早点挂掉,哪里会有这么多困局

  • 2024-02-29 19:35

    哥舒翰都中风了,造反他图什么?[笑着哭]

  • 2024-02-29 23:30

    哥舒翰要是能造反,也就不会被逼到出击了。分兵守关,其他反击长安

  • 2024-03-01 01:40

    不一定,哥舒翰虽然是少数民族将领,可他手下20多万将士都是关中地区,京畿地区招募的,虽然反感杨国忠,可怎么可能会反叛朝廷呢??

  • 2024-03-01 00:30

    哥舒翰已经半身不遂,他可以打赢安史叛军,但恐怕到时无法约束获胜后的各路骄兵悍将。最终会加速滑向军阀和藩镇割据,重演东汉末年的情形!

  • 2024-03-02 10:30

    安禄山军粮不足都快撤了,要不是唐玄宗瞎指挥,还真没事。[狗头]

  • 2024-03-04 11:59

    把安史之乱简单归结于汉胡矛盾是片面的,错误的。实际上参与安禄山造反的军队,基本上都是汉民,而从朔方和安西内调保卫唐王朝的边防部队,大部分都是胡人。

  • 2024-03-02 22:50

    [并不简单]如果真的是20w的精锐之师,高仙芝,哥舒翰这等名将会第一选择固守?就是因为衡量之后觉得战力没法打才选择固守的啊

  • 2024-03-03 09:28

    哥舒翰不会造反的。因为那个时候哥舒翰太老了,潼关之战哥舒翰之所以输就是因为太老,脱离军队太久导致对军队掌控失效,调度不灵的缘故

  • 2024-03-22 20:50

    安史之乱的症结是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权臣李林甫仗着玄宗撑腰,赶走了王忠嗣,第二,唐中央军10多万精锐折戟在南诏,第三,边镇的将领们青黄不齐,例如哥舒翰都有点中风了,半身不遂,而高仙芝封常清等人都在修养。第四,边军将帅对于权臣杨国忠颇为不满,第五,盛世之下,土地兼并严重,中央军队涣散,战斗力差。第六,也是最后一点,安禄山起兵一路狂飙突进,沿途并未受到阻击,导致朝廷边军回援来不及,新招募的士卒哪里是久经沙场的边军对手[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 2024-04-27 23:11

    能是能,但是玄宗怕自己被哥舒翰兵谏,毕竟之前自己的操作的确很寒心

  • 2024-05-11 19:00

    能,但太子依然会发动政变继位,所以李隆基从政治角度必须逼哥舒翰出兵进攻而不是防守。

  • 2024-05-21 14:41

    安史之乱本来就是唐军打唐军,而安禄山的大军反而是唐军精锐中的精锐,所以这场内乱才显得这么惨烈

  • 2024-05-21 18:29

    唐玄宗肯定是站在全局角度需要哥舒翰出兵牵制,给他二十万人不是用来防守一个潼关的

  • 2024-06-04 17:09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有很大问题,节度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怎么可能不造反?

  • 2024-06-05 10:57

    王忠嗣不死,安禄山不敢反

  • 2024-02-28 19:42

    小编哗众取宠

  • 2024-02-28 20:23

    科举掌握在世家手里,底层人想上去和登天差不多,看看李白

  • 2024-02-29 09:02

    小编,一二十万人,每天光粮食消耗要多少?得要多少人运到前线?你以为只要有士兵蹲在那里就行?

  • 2024-03-01 04:38

    历史不容假设!

  • 2024-03-01 11:02

    这个只能说军事是政治的保障 军事也是政治的延伸,太想迅速平叛了,结果扯到大动脉[吃瓜]

  • 2024-03-05 00:51

    粮食,作者你变得出来吗?

  • 2024-02-28 22:28

    唐军困守关中。迟早会饿死的。尤其是没有人能够保证江淮地区能不能守住。事实上安史叛军多线出击。一旦击破江淮防线,进入江南。唐朝也肯定会完蛋。主动出关出击,和叛军决战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主动出击的时机没把握好。

    在远方 回复:
    守住 一个四川的粮食就够吃了[抠鼻] 大唐中央根本不靠江南的粮食 一个关中 一个蜀地
    牛牛 回复:
    一旦击破江淮防线?问题是历史上击破了吗?
  • 2024-02-29 09:24

    通篇的也许可能,全是扯蛋。如果哥舒翰真想造反,他就不会出关去送死了。

  • 2024-03-01 15:11

    哥舒翰造反有历史的必然性,哥舒翰就不是个人,他是个物,他运动到哪里,套用一下万有引力定理,能算的准准的。

  • 2024-03-01 04:03

    我记得有人点评过,关中缺粮了。终唐一朝长安的粮食一直是不足的,皇帝百官不得不时常东迁洛阳就食,而安史之乱断了大运河的漕运,这对长安防守来说是致命的,并不只是唐玄宗晚年脑子不清醒(无意为李隆基开脱,安史之乱李隆基的锅必须占大头)

  • 2024-03-01 13:31

    这小便是杨国忠后代[呲牙笑][无奈吐舌]

  • 2024-03-01 20:27

    如果当年是蚩尤战胜了黄帝,世上会不会有一本《蚩尤内经》呢

  • 2024-03-03 07:35

    唐朝,简直是自废武功,大量启用外族将领埋下祸根

  • 2024-04-11 19:26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唐朝是门阀政治的巅峰,五姓七望把持了所有的高官厚禄。里面有多少想取代李家统治的?逼得唐玄宗得“速胜”!看下马槐坡,兵变处死杨贵妃,很能说明对军队的控制问题了。[得瑟]

  • 2024-03-02 17:03

    安禄山造反?明明是河北豪族造反[笑着哭]

访风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