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陈毅被饶漱石排挤到延安,毛主席劝导:作为政治家,必须忍耐

帝哥说史 2024-01-28 11:02:44

1941年1月20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江苏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任军长,刘少奇任政委,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由于邓子恢长期在安徽工作,他的政治部主任一职由饶漱石代理。

饶漱石

1942年3月,中央命令刘少奇返回延安筹备党的“七大”,并让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的职务。刘少奇在离开华中前,专门叮嘱华中局和新四军的领导同志说:“饶漱石同志、陈军长是党内很好的领导者,我走了没有问题,在饶漱石同志、陈军长领导下,许多同志一定能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刘少奇离开华中后,饶漱石深知自己资历浅,缺乏党政军全面的领导经验,不敢一上任就夸夸其谈,他不得不经常向陈毅请教。陈毅性情耿直,不仅毫无保留地向饶漱石传授经验,对他所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一番善意的批评。饶漱石表面上虚心接受,心中却很不服气,他见到陈毅以独有的人格魅力团结了新四军的绝大部分干部,更是产生了强烈的嫉妒之心,他决定“打倒”陈毅。

1943年秋,华中局的整风学习进入到了高级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阶段,饶漱石认为这是一个排挤陈毅的好机会,他知道陈毅在1929年主持红四军“七大”时,选掉了毛泽东的前委书记的历史,也知道陈毅心直口快,曾对一些干部谈过这件事,这件事既可证明陈毅早就“反对毛主席”,又可证明陈毅排挤党代表、取代书记是由来已久,他便抓住此事大做文章,攻击陈毅。华中局的许多干部都受到了饶漱石的蒙蔽,陈毅被孤立了起来。

陈毅和饶漱石、谭震林

这年10月,饶漱石写了一份长达1500字的电报给毛泽东、刘少奇,这封电报为了挑拨毛泽东、刘少奇与陈毅的关系,歪曲和捏造了一系列事实,电报的结尾还说:

但望中央速决定物色才德兼全的军事政治负责干部来帮助我们。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为了缓解陈毅和饶漱石的矛盾,马上给陈毅发电,让他来延安参加“七大”。

1944年3月7日,陈毅到达延安,并受到了毛泽东的热情接见。陈毅刚准备倾诉自己的委屈,毛泽东就给他浇了盆冷水:“至于与小饶的问题,我看还是不要提,一句话也不要提。关于这件事,华中曾经有个电报发到中央来。这电报在,如果你要看,我可以给你看,但是我看还是暂时不要看为好。”

陈毅说:“那我就不看,华中的事也就不谈。”

陈毅和毛泽东、刘少奇在延安

毛泽东笑着说:“我欢迎你这个态度。”

虽然如此,陈毅仍然感到很苦闷。4月9日,毛泽东又给陈毅写了一封信进行劝导,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这点意见,请你考虑。

4月10日,毛泽东又去找陈毅面谈,他劝陈毅说:

你现在在延安,你又不能回去,横直搞不清楚。这个事情容易解决,将来你回去是可以解决的,主要是人家对你有误会,你有什么办法?越解释,误会越大。

陈毅说:“本来我的气很大,你这样一讲,我也没有什么意见了。”

陈毅

这年12月,陈毅在想通了以后,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回想几年华中工作,被我打击屈服的高级干部,至少也在一打以上,只有自己批评去打通思想而团结对外,才是于党于己的有益办法……别人的批评反对,其中事出有因,查实无据者有之,而自己过与不及两种毛病则所在多有,那种“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已”的自己条条做到的态度,实在要不得。

毛泽东收到陈毅的信,非常高兴,他马上给陈毅回信说:

陈毅同志,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

1953年12月,饶漱石分裂党的阴谋被揭露后,中央通知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来北京议事。陈毅到北京后,毛泽东找他谈话,此次谈话主要是关于1949年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的任命问题。

饶漱石

原来新中国成立后,各大区都由大军区司令员担任大区军政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认为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也应由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担任,陈毅觉得自己既是大军区司令员,又是上海市市长,工作够忙了,便推辞说这个职位让饶漱石当,毛泽东便要求华东局讨论此事。没想到饶漱石根本没有在华东局会议上进行讨论,就直接以华东局的名义上报中央,建议由他自己担任军政委员会主席。

后来饶漱石进京后,毛泽东专门问起了此事,饶漱石撒谎说:“华东局几个同志都不同意陈毅担任,只好由我来担任。”

此次毛泽东约陈毅谈话,就是为了告诫他不要失去灵敏的嗅觉,要警惕非法活动。毛泽东还说:“就这件事而言,你推让是不对的。谦逊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好的,野心家就不让,让给他就使党受损失。”

毛泽东和陈毅

不久以后,陈毅要回上海了,临行前,毛泽东对他说了两句话:“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毛泽东在“高饶事件”被彻底查清后向陈毅说这两句话,含义是深远的。

10 阅读:1483

帝哥说史

简介:文以载道,击历史虚无,讲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