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不见黛玉,是亲情还是无情?贾政又是为何?

栖鸿看红楼 2024-05-20 15:00:14

宝钗喜欢宝玉,是真的;喜欢的同时又看不上,也是真的;看不上,最后还嫁给了他,还是真的。但为了拆散林妹妹?搞笑了吧?

宝钗不是恋爱脑。贾薛两家门第是有差距,但相差有限,还没到让宝钗不顾一切飞蛾扑火的地步。宝玉这样不求上进的纨绔,再温柔漂亮,再引动情怀,也不会成为宝钗的理想对象。只有不理智的黛玉晴雯一干人,才会“非他不可”呢。

宝钗和黛玉有过心病,后来解开了。即使仍有芥蒂、哪怕是不共戴天,宝钗也不会拿自己的婚姻去报复黛玉。只有网文里的傻黑甜女配,才会这样“伤人八百,自损一千”呢。

宝钗之所以嫁给宝玉,完全是不得已。

薛家自从进京住在贾府开始,就在事实上依附于贾府了。也怪不得他们。在古代,只有钱而没有能干的男子,是不足以立足的。薛姨妈因为儿子不中用,又调了侄子薛蝌来,还替他求娶邢岫烟,百般拉拢,就是为了让侄子替代儿子来支撑门户。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年轻的薛蝌中规中矩、懂礼听话,却也并不是开拓进取的人才,不能让薛家独立,还得依附贾府。

这样一来,贾府的荣辱,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薛家的荣辱。他们是单方面的“一损皆损,一荣俱荣”:薛家的荣损,对贾家不会有太大影响,而贾家对薛家,却会有决定性的作用。

从小处着眼,贾府需要一个美丽懂事、善于劝谏的妻子,薛家就得把美丽懂事、善于劝谏的女儿送过去。他们没有拒绝的权力,除非是破釜沉舟、两败俱伤。

从大处着眼,如果把美丽懂事、善于劝谏的女儿嫁入贾府,又恰好能嫁给“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的继承人,又能凭劝谏的功夫把这继承人“规引入道”,那是贾薛两家的共同胜利,不仅能中止败落、挽回颓败,还能重建繁华。

宁荣二公说得好:“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道”。宝玉是唯一可能的继业之人,宝玉最大的爱好是美丽的女孩子,宝玉最大的问题就是“无人规引入道”。

而有“停机德”的宝钗,恰好就是最适当、最有可能“规引”宝玉、使之“入道”的人选。

所以到贾府败落之时,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就成了挽救贾薛两家的唯一途径——这条路未必能走得通,但除此之外再无别路,也只好试一试了。

贾母的“我深知宝玉将来也是个不听妻妾劝的”的大智慧,只适用于岁月静好的太平时代。到了天崩地坼的动荡时,谁还顾得上宝玉的意志是否坚定?宝钗的影响力是否足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

为了家族,宝玉必须牺牲他的爱情,宝钗也必须牺牲她的理想——至于黛玉必须牺牲她的生命,已经没人顾到了。

金玉姻缘,是宝玉的悲剧,是黛玉的悲剧,同样也是宝钗的悲剧。

他们明知道是悲剧,却都没有能力拒绝悲剧。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