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家》:金家骏这样的孩子,即便考上清华,他也毁了

尺八April 2021-12-22 16:17:02

文/尺八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金家骏为帮父亲金波还债,在距离高考不到两个月时,选择去做电竞陪练,每天需要坐在电脑前打十几个小时的游戏。

第一次高考,他距离清华计算机系只差两分。这一年,他抱着必须上清华的决心复读。可眼看着就要高考了,他却为了他不成器的父亲,通宵打游戏累到在课堂上睡不醒。

这样能考上清华吗?我看悬。

虽然在去年的高考中,他离清华只差两分,但高手竞争,拼的不就是一分两分的差距吗?这一年,他一定就比应届生考得好,还是一定能考得过复读班的同学?

何况,高考,考得不仅仅是学习能力,考得更是心理素质。金家骏背后的那一堆纷纷扰扰,更是他清华之路上的绊脚石。

就严峻的现实来讲,金家骏这一年的清华梦怕是又要碎了,可这不是电视剧吗?电视剧,总是爱给生活困顿的我们一个白日的英雄梦想,为了一个大圆满结局,也许就让金家骏跨进清华园了。

可是,即便他上了清华又如何呢?他这样的孩子,早已经被毁掉了。

01

金家骏,妥妥的学霸,父母最想拥有的“别人家的孩子”。

他非常自律,早起跑步一个小时,拉筋半个小时。高考在即,他依旧保持着这个习惯。和外婆来到北京后,他问妈妈的第一件事,就是附近有没有可以跑步的地方。

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金家骏很明白这个道理。

他并不是个死读书的孩子,平时也喜欢玩游戏,只是为了高考暂时不玩了。他打游戏的水平不低,可以去当专业电竞战队的陪练。

他聪明,又擅长运动。陈佳佳教他玩滑板,几乎是一上脚就会了。

在复读班组织的冲刺运动会上,每天坚持跑步一个小时的他,在3000米的长跑比赛中占据绝对领先优势。可是,最终他输了,他摔倒在了跑道上。

因为他有个坏习惯,跑步时总爱回头看。他怕身后的人追上他,打他。

这个习惯,是打小养成的。这个坏习惯,是他心上的一道疤,去不掉。

六岁那年,他的父母离婚,一群孩子追着他,赶上他,将他按在地上,在他身边围绕着,唱着侮辱他妈妈的打油诗。

“刘小敏花蝴蝶,穿着一双小白鞋……”

刘小敏爱美爱干净,一年到头穿着一双小白鞋,从来不带脏的。可打油诗里的“小白鞋”不是在夸她,而是在暗讽她“搞破鞋”。

在母亲王素敏的极力撮合下,她嫁给了当地条件最好的金波——国营纺织厂厂长的儿子。

金波爱喝酒,喝了酒就撒酒疯,弄得刘小敏和金家骏都很害怕。她想要离婚,但金波父母不同意,王素敏也不同意。

最终两人离婚,不是取得了双方父母的同意,而是刘小敏被捉奸。

她与一位姓苏的老师通信,分享喜爱的诗歌,有舒婷的《致橡树》,也有泰戈尔、海子,这些信落到了苏老师妻子和金波的手上,成了他们偷情的证据。

两人离婚多年,金波被追债的人逼到北京,赖在刘小敏家不走,他提起当年的事情,还是“我娶她,她不知道感恩,还给我戴绿帽子!”

金家骏向父亲求证:“我妈和那个老师,不是没什么吗?”

金波直言:“铁证如山,情书我都拿着呢!”

可想而知,这十多年来,金波每一次醉酒,每一次在儿子面前提起前妻,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听着侮辱性的打油诗长大的金家骏,又加上金波这些话的耳濡目染,想到当年抛弃年幼自己的母亲,他如何能不怨恨自己的妈妈?

02

因为苏老师的事情,刘小敏没能争取到儿子的抚养权,她离开九江只身一人前往北京打拼。

可是这些年来,在九江照顾家骏的是他的外婆王素敏,金波并没有尽到多少做父亲的责任。但比起长年见不到的母亲刘小敏,他显然和父亲更亲。

他明明早就有了北京户口,可一直却是在江西上学,高考时才去北京。而这次他提前来到北京,是被金波逼得没办法了。

金波欠了一大笔钱,要他去给别人家孩子辅导功课,暂时放弃考清华,工作一段时间再考。他拒绝了,金波抢走了他的身份证,防止他到北京找妈妈。

金波拿回了身份证,和外婆连夜赶到了北京。

刘小敏给儿子准备了房间,却没有准备床。

金家骏要上能成的复读班,可最好的火箭班名额满了,他不相信妈妈会为了他而去求当年的发小。他求外婆找了九江的熟人,进入了能成的火箭班。

因此,刘小敏和金家骏大吵一架。

母子二人多年不曾同住一个家,处处都透着尴尬和疏离感。

刘小敏的家中,主卫才有淋浴,20岁的金家骏,需要到母亲的房间洗澡。刘小敏感到一阵尴尬,从卧室来到了客厅。儿子洗完澡,光着上身出来,刘小敏有些慌乱不知所措。

看到儿子丢在洗手池内的内裤,刘小敏更是大为尴尬,金家骏看到之后,连忙夺过妈妈刚捡起的内裤。

刘小敏很想把这十多年来的爱,都补给儿子,可她却无从下手,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和儿子单独相处。她不惜向男友陈卓请教,要不要帮儿子洗内裤。他是个带着女儿的单身父亲,有经验。

她带着儿子去他梦想中的清华,在门口买了一个加“一根油条两个鸡蛋”的煎饼果子,和他一同在校园里骑着自行车。

儿子参加运动会,她给儿子买了价格不菲的运动套装。作为陪同家长,她比儿子更紧张,一连换了三身衣服,只怕穿得不得体让儿子没面子。

她做出的这些努力,一点点地缓和了她和儿子的关系。表面上的平和,并不能意味着真正问题的消失。

金家骏为替金波还债,做电竞陪练连夜打游戏,最终被刘小敏知道了。

她质问金波,为何让儿子替他打游戏还债,万一出了什么事情谁来负责?

金家骏没等到父亲开口说话,一把将责任揽过,他说这是他的主意,和金波无关,他不想看到爸爸被坏人追债。

可他只有20岁,刘小敏很担心,万一做了什么违法的事情,将来要怎么做人?

金家骏抬起头,迎上妈妈的目光:“妈,你以前也不管我,我现在也不需要你管。”

金家骏始终不曾相信他的妈妈,最初为了上复读班的事情而吵架,现在为了金波的事情而吵架。

哪怕他的父亲是扶不上墙的一滩烂泥,他也更愿意相信他,维护他。刘小敏,在他的心里,还是当年抛弃他和爸爸的狠心女人。

03

在金波洗澡的空档,金家骏看到了刘小敏当年和苏老师往来的信件。

信的内容,正如刘小敏向王素敏解释的那样,是“干干净净的”。

信中写道,她从苏老师的专题讲座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并希望日后能在专业上和苏老师有更多的交流。

接下来,感激遇到苏老师这样一个人,“在一个百年不遇的寒冬里,却遇到了同样喜爱诗歌的你”,“您读懂了我摘抄的诗歌”,这首诗正是舒婷的《致橡树》。

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刘小敏对金波并无爱情,可内心细腻敏感的她,看到《致橡树》后,虽不能描述其中的好,但却能感到诗中蕴含的爱情,正是她心中所向往的。苏老师在看到她的摘抄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这首诗是对她内心潜意识的反应。

因而,她遇到苏老师,犹如在不满迷雾的黑暗森林中见到了一盏明灯,她想要与苏老师分享她的心情,也更希望从苏老师那里得到更多专业上的建议。

后文中,她又摘抄了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

我绝不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

会有任何障碍;

爱算不得真爱,

若是一看见人家改变便转舵,

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弯便离开。

哦,绝不!

这种遇见,是爱情吗?

这封信里很明显没有爱情,只是文青之间的以诗会友。她的信里很明确地表示了,诗歌给她苦涩的生活带来了甜蜜的调剂,而非是爱情带给了她甜蜜的调剂。

只是,在那个小城,在那个厂区,并非人人都读过舒婷和莎士比亚,泰戈尔和海子。

金家骏是读过的。他一字一句地看完刘小敏的这封信,眼神中渐渐流露出对过去的释怀,对妈妈的谅解。

可是,释怀不是一瞬间的事情,谅解也不代表遗忘。

伤害早已酿成,即便伤口愈合,却也始终留着去不掉的疤痕。

在预告中,金波将信还给了刘小敏,而金家骏向妈妈表示,他已经长大了,这些信他也看过了。他明白妈妈当年没有做出不道德的事情,原谅了母亲,但是他依旧需要一生的时间来疗愈自己。

04

电视剧中的故事,比起现实生活来,非常温和了。

金波固然不好,但也没到恶劣到无法拯救的地步,欠债也是因为投资失败,而非不可原谅的恶习。

刘小敏虽离开了金家骏,但照顾他的人是外婆王素敏,他与妈妈也就不会真正分开,两人还是有联系,会通视频打电话。

刘小敏又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她是北大医院国际部的主任护士,在北京买了房落了户,还把儿子的户口也迁了过去。

金家骏一到北京,又认识了阳光开朗的陈佳佳,开始了一段颇为治愈的恋爱。

但最温情的处理,是给金家骏安排了一个“学霸”的人设。通过学习,他得以跳出小城,去认识和接受更为开阔的世界,也是他能够原谅刘小敏,与过去和解的原因。

“自救者,人恒救之”,是金家骏首先选定了一条积极向上的道路,才不至于似的自己跌入父亲的泥潭之中。

如果他没有考清华的志向与能力,而是像父亲一样混日子,他又怎么会来到北京,怎么会遇到陈佳佳呢?

至于清华,考上当然最好,但他的人生,显然不是清华可以修复的。

——END——

0 阅读:72
评论列表
  • 2022-01-17 18:46

    如果真像剧中所演的那样,JJJ绝对考不上清华。

尺八April

简介:读书、追剧,疗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