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与丝绸之路,唤醒历史的记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美好?

美清探天下 2023-03-04 10:27:33

引言

丝绸之路在世界历史上,是中国书写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学界研究较多,但真正的历史应该是全面而客观的,元大都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也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考古的魅力在于可以穿越历史,展望未来。历史上幅员辽阔的元大都我们没能亲历她的辉煌,但是依靠着考古学界的发现,我们依旧可以想象出她的美好。历史上浩浩荡荡的骆驼车队,黄沙中前行的商人车马,都是丝绸之路展开的生动的画卷,等待着我们去欣赏,去陶醉。

一、丝绸之路给元朝带来了什么?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发展源于对于火药、指南针以及印刷术的掌握。

这三项技术分别打破了传统阶级的固化,促进人口流动并产生殖民和殖民主义,在思想上也有了大肆传播宗教和科学的优质载体。

但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技术其实来自古老的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而沟通的桥梁就在于元朝时期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是现在发展“两带经济”的历史基础。

在元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我国可以同欧亚大陆上的周边国家达成广泛的交易,元朝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不重农抑商的朝代,对外贸易非常发达。

我国古代的朝廷或许没有看到百十年后的国际社会,但已经有了原始的思考,那就是朝贡体系。

在潜意识中是有着同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共同抵御外敌的思想,这或许可以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来解释。

为了更好地探索外界,强化同周边国家的联系,出于和平或者不和平的原因,发明了很多神奇的工具,这一度曾超越全球的科技水准。

隋唐时期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出了火药,并且运用于战争中,负责使用火药的士兵称为“射火箭军士”。而后又经过发展不断升级,本质上形成了炮弹的雏形。

当十三世纪晚期的时候,阿拉伯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因素,凭借欧亚大陆的近水楼台,得到了中国火药的配方。

将火药武器用于军事,但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的火药形状为管型,阿拉伯兵书《马术和军械》中称中国的火药为契丹花,中国为契丹国,称管状火器为契丹火枪、火箭。

十三世纪晚期,中国火药及火器经过丝绸之路的运输,开始在欧洲发展。自那之后,火炮就成为了“战争之神”。

欧洲的王室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都难以抵挡火炮的威力,政治形态与社会结构也伴随着火药的出现而得到更新,由此开启了欧洲大国崛起的序幕。

指南针于北宋时期研制成功,广泛用在航海之中。

《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中国人探索世界离不开指南针的指引,身为后人的我们却遗憾指南针没来得及指引我们看到更广阔的的大洋彼岸,就被迫打开国门吸食鸦片。

经过不断地演进,罗盘变成了可以用作航海的稳定仪器,通过丝绸之路的国家间不断贸易传入欧洲,欧洲人将其改装并套上玻璃罩子,成为了促成欧洲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宝器。

社会形态的改变离不开社会思潮的推进,社会思潮的形成又依赖于传播的载体。印刷术是我国古老的技术,大大加快了文字的传播速度,在当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条件。

通过丝绸之路的传播,印刷术也随之西渐。传入欧洲的印刷术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率,接受教育的人群也不再局限于高贵的天主教教士。

知识的普及是后来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重要理论动力。

二、元大都的丝绸之路:通过马可·波罗视角

元上都遗址的价值在2012年的第三十六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了国际认可,主要的来源就在于它的丝绸之路带给欧亚经济与文化交流的突出贡献。

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元大都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陆上丝绸之路是当年蒙古攻打西夏时的必经之路,由东胜州经河套到宁夏,是当时东亚、中亚和西亚交流的重要通道。

元朝时期路上的丝绸之路出口的始发地和进口的终点站都是元大都,海上的丝绸之路也是在元朝时期各国前来朝贡的重要通道,呈上贡物并接受皇帝的赏赐。

这种本质上物质交换的行为很快被有头脑的商人用来借助关系将自己的货物包装成外来的贡品并将赏赐之物运回中亚和欧洲。《马可·波罗游记》、《伊本·白图泰游记》等书中都有记载。

对于元大都的描述,可以从马可·波罗的著作中一探究竟,这部分内容虽不排除有夸大的成分,但结合《大都赋》等著作记载,二者内容基本对应一致,可信度还是有保障的。

在马可·波罗笔下的元大都是奇妙美好的世界,他见识到了远超自己认知的珍奇宝物,也领略了这里的纸醉金迷。

如同在漫游仙境的爱丽丝般的马可·波罗情不自禁将眼前所见和自己的家乡作对比,并挥毫泼墨写下《马可·波罗游记》。

当然,这本书引起后续的祸端就另当别论啦。元朝时期并不实施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发展水平是前所未有的水平。

纸醉金迷的元大都在黄文仲的《大都赋》中有这样的描写:“窃惟大元之盛 , 两汉万不及也。”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这与马可·波罗笔下的:“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 。”所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位笔者处于同一时代但生活在世界的一东一西,不同的文字和视角无不见证了元大都的繁华。

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之前,威尼斯没有印刷品,因此当他看到元大都的印刷品时颇感震惊,习惯了金银为流通货币的马可·波罗。

更是对皇帝颁布通行的可用于流通的印刷产品大为惊叹,认为这是点石成金之术,这其实说得是我国的纸币。

马可·波罗对于纸币进行了大量的描写,这是他前所未见之物。当时的威尼斯还在流通金属货币,这是经济发展史中的初级阶段,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元朝对于金光闪闪的东西情有独钟,这是蒙古族当政的鲜明特色,有点类似如今的战斗民族,物欲极强,也极具动力和战斗力去争取。

早在北宋时期就发行了第一套纸币——交子,中统元年(1260年)元朝统治者忽必烈下令发行“中统钞”,这是元朝货币体系的核心。因其地位重要,因此发行量控制地极其严格。

马可·波罗当时旅居中国的时候处于忽必烈统治的中后期,当时纸币的发行数量每年稳定控制在五十万锭,这比巅峰时期下降了三倍有余,社会上流通的纸币已经不是很多了,但仍然令马可·波罗大为震惊。

元朝是少数民族当政,统治者是蒙古族,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保留了许多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蒙古人崇拜“黄财神”,也就是金银珠宝还有名贵的绫罗绸缎。

元朝统治者为了更快地获得这世上更多的财富,他们出台一系列政策,用最大优惠吸引世界各地的商人前来交易。

《伊本·白图泰游记》一文中有记载:“对于商旅来说,中国地区是最安全最美好的地区。”

所以元朝的整个社会风气是崇尚金钱,推行重商主义,这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不仅繁荣了商人和百姓的经济,还使元朝的税收大大获得了充盈,有了国家的财政支持,元朝的商业政策也更加具有吸引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就如同滚雪球一般元大都的商业愈发繁荣。

元大都凭借丝绸之路和对于金钱的崇拜,对外经济贸易十分发达,集市上也常见外国商人。他们为了出行方便,大多选择独自前往。

然而人性使然谁也逃不脱七情六欲,因此元朝当时又衍生出了新的行业,那就是娼妓。杜牧曾写下“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名句,就是明证。

三、曾记否,历史上辉煌的元大都

历史长河浩瀚,不乏有惊艳者脱颖而出。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文明的璀璨发展贡献出了相当多的瑰宝。

元大都,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都是唯一的世界中心城市,没有任何一场战争对她有过侵犯。

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破坏,巴格达则被蒙古铁骑疯狂践踏,只有元大都,历史上辉煌的元大都,屹立不倒,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永葆荣耀。

十五世纪的欧洲开始了新的辉煌,维也纳、巴黎、伦敦展露锋芒,北京也成为了世界名城,可谓一时间群雄并起,群星璀璨,但历史已经无法更改。

在只有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元大都之后再没有一座城市能够比肩元大都独自屹立于世界之巅。

更多的人关注北京的辉煌在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特别是清朝的遗物和名人轶事,但其实,元大都时期的北京才是她最为峥嵘的时期。

当时北京的脉搏甚至能够决定全人类的命运,只可惜后世被迫打开国门,李约瑟难题出现,这是无法言痛的伤痕。

宗教领域也是元大都的高光时刻,不仅儒释道三教并流,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犹太教等也都各自安好,没有任何的打扰和歧视,整个国家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

而这种包容直到二十世纪中期都没有任何国家和城市能够与之相比。

结语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元大都更是辉煌至极。

丝绸之路的骆驼车队带去了我国的瓷器和茶叶,也带来了周边国家的稀罕物件,那是一个物资充盈种类丰富的朝代!

商业步履匆匆,携四方宝物贡献元朝王室,只为换来皇帝的肯定和奖赏,那是一个八方来朝四方来贺的朝代!

元大都的辉煌在于真金白银的掷地有声,在忽必烈的统治之下,国门大开热闹非凡,在商人眼中那里有虚伪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人性的弱点使他们难以拒绝。

丝绸之路上的每一缕烟尘都仿佛闪烁着元大都金色的光芒,这份金色来自叮当作响的金币,来自大洋彼岸商人满头的金发,也来自骆驼车队的每一次驼铃奏响和来自威尼斯商人每一次的疾驰而至。

那里的每一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都是吹进历史的一粒粒尘埃,迷晕了崇拜金钱的元大都,也迷住了欲壑难平的蛮夷。殊不知,在那片歌舞升平的背后,暗流涌动。

参考文献:

《马术和军械》

《元史》

《萍洲可谈》

《马可·波罗游记》

《伊本·白图泰游记》

《大都赋》

0 阅读:6

美清探天下

简介:热爱分享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