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逸梵:让张爱玲又爱又恨的母亲,裹着小脚走遍世界

元柏评历史 2023-03-03 18:20:01

上世纪20年代,天津的一栋房子里,一个男人正在给他远在英国的妻子写信。而信的内容是一首诗:

才听津门金甲鸣,又闻塞上鼓皮声,

书生自愧拥书城,两字平安报与卿。

男人写完信将它交给管家送到邮局,管家一看高兴地对男人说:先生,夫人一看到信肯定能回来!

原来男人与妻子吵架,妻子一气之下直接跑到国外去了。这两口子并不是家喻户晓,但他俩的闺女却是如雷贯耳!

她就是民国著名女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

她父母之间上演的其实并不是女跑男追的浪漫故事,而是一场横跨两代人的家庭悲剧。

张爱玲的父亲母亲之间发生了怎样的纠葛?为什么张爱玲与母亲分隔两地至死不见呢?

张爱玲的母亲叫黄素琼,之后自己改名为黄逸梵。

黄逸梵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户小姐,她的祖父是晚清长江七省水师提督,父亲是广西盐道。

左为少女时期的黄逸梵

所谓盐道,就是清朝负责检验和管制食盐的官员,在当时那绝对算得上是重量级的领导。

出身名门的黄逸梵在婚事上自然是不能马乎,家里人是早早地给她订了亲,对方叫张志沂,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外孙。

从表面上看这俩人结合是门当户对的婚姻。

但俩人即使家庭背景相似,黄逸梵和张志沂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他们俩三观不合,这也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黄逸梵相貌美丽、气质出挑。张爱玲后来曾经回忆说:

我最初的回忆之一是我母亲立在镜子跟前,在绿短袄上别上翡翠胸针,我在旁边仰脸看着羡慕万分。

黄逸梵

她虽然出身旧式家庭,还裹了小脚,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

她会去趟就行的卷发,爱穿西式的服装,敢于接受一切新生的事物,黄逸梵与胡适先生还是牌友。

在胡适心中,黄逸梵是个穿着长袍染红指甲的美丽女子,在牌桌上那是独领风骚。

而张志沂从表面上看这位官家少爷,也是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张爱玲后来回忆说:

小时候每天都能见到父亲在庭院中背诵诗文,各家各派的文章都汇聚于他的舌尖,滔滔不绝。大概是怀念过去文人独领风骚的时代,背诵每告一段落,父亲便要一步三叹气,托起长腔来伤春悲秋一回。

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

另一方面,张志沂身上有着令人难以忍受的纨绔子弟习气,抽大烟逛窑子,在外面包养姨太太,而且丝毫不以为耻。

他打心眼里觉得这就是身为男人的权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第二年,北京大学就打破了陈规陋习,开始招收女学生,开创了男女同校的新风。

这些事情深深触动了黄逸梵,她和张志沂虽然都从家中继承了巨额财产,但这种坐吃山空的生活不是黄逸梵想要的,她想要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几年之后,张志沂的妹妹也就是张爱玲的姑姑,提出想去英国留学。

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

黄逸梵就趁机说:留学不是需要有人监护吗?那我就当你的监护人一起去英国吧。

小姑子跟嫂嫂一同出国留学,这事儿也挺新鲜的,何况是在上世纪20年代那样保守的社会里。

张志沂对黄逸梵放出狠话,出国的事情自己不会拿一分钱出来。

黄逸梵根本不在乎。

而小姑子张茂渊的钱用的是自己分得的遗产。

就这样姑嫂二人踏上了远去英国的航船,黄逸梵离开天津的时候,张爱玲姐弟二人一个四岁一个三岁。

张爱玲与弟弟

许多年后,张爱玲还能回忆起和母亲分别的情形:

临行前黄逸梵伏在床上哭的是死去活来,张爱玲在一旁也不知道要怎样安慰母亲。仆人一再催黄逸梵说开船的时间快要到了,她都像是没听见一样。

张爱玲曾在文章中回忆说:

上船的那天,她伏在竹床上痛哭,有人几次来催,说已经到时候了,她像是没听见,他们不敢开口了,就把我推上去。但是她不理我只是哭。

黄逸梵前脚刚离开,姨太太后脚就进了张家的门。

张志沂整日抽鸦片,还在外面不断寻找新欢,对两个孩子更是漠不关心。

中间为幼年时的张爱玲

黄逸梵到达英国之后,和小姑子张茂渊一起租房住,日子过得别提有多精彩了。

她先是觉得自己的本名黄素琼太土了,于是改成了黄逸梵,然后姑嫂俩人又一起在大学里选修语言和艺术。

闲暇时两个人一起弹琴跳舞,穿着西式盛装参加聚会;还一起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张茂渊没有缠足,滑雪技巧竟然还不如裹小脚的黄逸梵。

几年之后张志沂丢了工作,加上姨太太脾气暴躁,两个人动不动就吵架,搞得家里是鸡飞狗跳,张志沂忽然觉得还是老婆好,于是就开始给黄逸梵寄信。

这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黄逸梵在邮轮上的留影

张志沂赶走了姨太太,并且拍着胸脯表示会戒掉大烟。希望黄逸梵能够回国和自己一起生活,应该真是被丈夫打动了,没过多久,黄逸梵还真回国了。

那段日子是张爱玲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全家搬到一所花园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话书,父亲再也不吞云吐雾了,家里常来常往的也都是一些作风新潮思想先进的朋友。

黄逸梵将自己在英国学到的语言钢琴美术一一教给张爱玲和弟弟。

她还与小姑子张茂渊并肩坐在钢琴边,模仿电影明星们的恋爱桥段,惹得八岁的张爱玲看了大笑,在床上滚来滚去。

那个时候的张爱玲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她甚至写信给天津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喜悦。

张爱玲《小团圆》手稿

在张爱玲的记忆中,黄逸梵还特别喜欢看书,而且喜欢在厕所看书。

有一次,黄逸梵在上厕所读老舍先生的《二马》,因为小说写得太有意思了,她就直接坐在马桶上大声读起来,门外的张爱玲听了也忍不住跟着咯咯直笑。

多年之后,张爱玲读了老舍的许多作品,虽然也说过老舍确实有些作品写得比《二马》要好,但张爱玲就是偏爱《二马》。

这恐怕也是因为这部小说寄托着她最快乐的回忆吧。

姑姑张茂渊也是这个家的常客,她弹奏钢琴的时候,黄逸梵有时会跟着琴音地哼唱,尽管黄逸梵天生肺活量小,永远比钢琴低半个音阶,张爱玲仍然觉得这一幕美得令人心醉。

黄逸梵、张茂渊和张爱玲

张爱玲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母亲:

她的衣服是秋天的落叶的淡赭,肩上垂着淡赭的花球,永远有飘坠的姿势。

这一段在花园洋房里的日子成为了张爱玲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可惜欢乐的时光永远是短暂的,好不容易团圆的家庭很快再度分崩离析,这又是为什么呢?

咱们前面说到,张志沂为了求黄逸梵回国,满口答应去医院戒毒。

但等黄逸梵真回了家,虽然张志沂不抽大烟了,但是开始往静脉注射吗啡了。

这个瘾君子丑态百出的样子令黄逸梵大失所望。

张爱玲的父亲(左二)母亲(右二)姑姑(右一)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夫妻俩在儿女的教育问题上也产生了分歧。

黄逸梵希望将张爱玲姐弟送到新式学校去,于是她将张爱玲带到一所西式小学,让张爱玲在四年级做插班生。

张爱玲的弟弟可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张志沂对儿子死不松口,只请了个私塾先生在家教儿子念些“之乎者也”的旧书。

还有更过分的两口子一起过日子,张志沂居然一分钱不出,腆着脸吃黄逸梵的。

他的心思相当恶毒,就是想等着黄逸梵的嫁妆花光之后,没了经济来源,就可以尽情操纵她了。

黄逸梵看透了张志沂的用心,二人不断发生争吵。每在吵架的时候,仆人只能慌忙将张爱玲姐弟抱走,两个孩子只能在院子里静静地骑三轮小脚踏车,谁都不敢出声。

黄逸梵

终于黄逸梵忍无可忍,于是请来律师要跟张志沂协议离婚,可笑的是,到了这个时候张志沂又后悔了,他几次提起笔始终没有签下自己的名字。

最后还是人家律师实在看不下去了,又问黄逸梵是否改变主意,黄逸梵只是淡淡回答说:我的心已经像一块木头。

听了这话张志沂才不情不愿地把名字签了,两个人正式离婚。

离婚之后不久,黄逸梵就踏上了前往法国的旅途。在那里黄逸梵学习雕塑和油画;与徐悲鸿等大师成为了朋友,整个人绽放出无穷的热情和生命力。

张爱玲16岁高中即将毕业时,黄逸梵才回到上海,母女再度相见。

伦敦时期的黄逸梵

再次见到母亲张爱玲高兴得不得了,三天两头往她家跑。

当时张志沂已经又娶了个老婆。有一次,张爱玲临走前跟父亲打了声招呼,可张志沂当时正在注射吗啡,根本就没听到女儿要干什么。

两个星期之后张爱玲回来了,后妈指责张爱玲去黄逸梵那里不告诉她,而且一怒之下居然甩了张爱玲一个耳光。

张爱玲伸手去挡,后母竟然尖叫着说张爱玲要打她,转身去找张志沂告状去了。

张志沂听说女儿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径,不由分说地就把张爱玲抓过来一阵毒打,最后连家中的老仆人都看不下去,扑上去挡在张爱玲前面替她说情,张志沂这才罢休。

张爱玲中学时期合影

但这个可恶的父亲却将张爱玲关了起来,再也不许她出门,这一关就是大半年,后来张爱玲趁着家里的看守换班才逃了出来。

逃出家门的张爱玲去投奔母亲。此时的黄逸梵给了张爱玲两条路选:一是拿着一笔小钱继续读书;二是去嫁人,张爱玲选择了前者。

于是黄逸梵替她聘请了家庭教师,并且从头开始教导张爱玲礼仪。

然而这样的日子也没有持续太久,很快抗日战争爆发,上海的形势越来越紧张。黄逸梵没有谋生的手段,主要还是靠卖掉最初家里给的陪嫁和一些古玩字画过活。

抗战时期的上海

但是这俗话说得好“盛世古董乱世金”,在那个时期古董根本卖不上价。

黄逸梵的手头是越来越紧,可她自己又爱打牌,所以每一次张爱玲管他要学费的时候,她的态度也越来越差。

张爱玲曾经写道:

问母亲要钱,起初是亲切有味的事。因为我一直是用一种浪漫的爱来爱着我母亲。可是后来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的毁了我的爱。

母女曾经的温馨,在这样的折磨和争吵渐渐渐消磨殆尽。

张爱玲与母亲

不久黄逸梵离开上海,再次前往欧洲,她的后半生经历过新加坡大轰炸;给印度总统的两个姐姐做过秘书;也在英国工厂做过女工,直到晚年黄逸梵才定居伦敦。

她这时开始思念女儿,在病重时写信给张爱玲说:现在就只想再见你一面。

张爱玲当时刚刚结婚,经济并不宽裕,甚至连去伦敦的机票都凑不出来,她只能给母亲寄去一张100美元的支票。

不久之后黄逸梵去世,她将所剩的一箱珍贵的古董留给了张爱玲,正是这份来自母亲的馈赠,帮助了张爱玲后来在美国立足。

张爱玲在美国家中

晚年时的张爱玲常常面壁而坐,不知道自言自语的说些什么。

有一次好奇的邻居问张爱玲是否需要帮助,而张爱玲只是说:真有点不好意思,请您理解。我在与我的妈妈说话呢!来日我一定会去找她赔罪的,我想告诉她,请她为我留一条门缝。

这对同样骄傲的母女,到了垂暮之年才发现自己仍是深爱着对方。世间最遗憾的不是男女的错过,因为错过心爱的他还可能遇上更爱的她;而是亲情的错过,只此一家再无分店。

戏剧作品《玩偶之家》里有个出走的娜拉,鲁迅读后曾公开给出娜拉出走之后的两条路:要么堕落、要么回家。

黄逸梵

黄逸梵耗尽了自己一生的浮华与落寞,证明了出走的娜拉是能够独立,但可以说她不够幸福,与女儿之间的隔阂或许是她一生难以抹平的伤疤。

0 阅读:51
评论列表
  • 2023-04-11 15:29

    难得旧时一位敢走出去接受文明思想的女性一一黄逸梵[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元柏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