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用艺术让弱势群体变“他助”为“自助”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24-05-22 14:40:16
熏、蒸、漂、刮、推、烫……十几道工序下来,一幅立体透亮的麦秆画就诞生了。在专业教师们的指导下,制作这样一项传统工艺美术品,对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部分听障学生们来说已非难事。这一切得益于彩票公益金的助力。

2017年,由西安美术学院申报的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陕西残疾人麦秆画工艺创新人才培养》顺利实施,将从全国选出的20名具有麦秆画工艺基础的听障学员培养成为了一批引领型残疾人麦秆画创新人才。他们中有的留在西安美术学院任教,有的进入其他特殊教育学校任教,还有的进入企业任职或是自主创业……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用艺术帮助残疾人就业,让“他助”变“自助”。

国家艺术基金是我国艺术领域最高级别的政府资助基金,其资金主要来自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自2013年年底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以来,我国彩票公益金持续注入国家艺术基金,为支持艺术创作生产、传播交流推广和人才培养等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彩票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突出公益属性是资金分配使用的重点。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陕西残疾人麦秆画工艺创新人才培养》便是国家艺术基金坚持公益属性、关注弱势群体的有力体现。

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是全国八大美院中唯一一所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多年前,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创始人、原院长秦东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4名热爱艺术但求学无门的残疾孩子。意识到特殊教育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要性,他在西安美术学院的支持下创立了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开创了我国特殊教育高等艺术教学模式,并一直致力于通过教育带动残疾大学生就业和创业。

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陕西残疾人麦秆画工艺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立项,让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依托创新与研发优势,借助工艺美术大师系统化的操作教学,以为残疾人就业服务为中心,以满足残疾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扩大陕西省残疾人工艺美术培训受众,提升残疾人工艺美术培训水平,更好地促进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

为了保证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顺利推进,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组织成立了“陕西省残疾人麦秆画工艺创新特训班”工作组,并对“G20·世界农业部长会议”“里约残奥会”“第23届康复国际世界大会”的麦秆画国礼样品进行总结等,在继承传统麦秆画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对制作流程、工艺手法、题材选择、表现形式等10个环节进行了创新……教师团队充分积累了适合于残疾人麦秆画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经验。

“给麦秆画注入现代设计元素,使其通过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现代生活,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在世界上的一个亮点”是西安美术学院国礼创研的核心理念。在国礼创研中,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培训班学员创作的麦秆画作品占到作品总数的60%。研发团队在继承传统麦秆画制作工艺的基础之上创新环节,将传统工艺美术品提升到了国际艺术品的高度,特别是为“第15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23届康复国际世界大会”创作的国礼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好评。

“麦秆画具有艺术性和环保性双重特征,非常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秦东说,参与培训的学员虽然听不见,但是他们心灵手巧,对于麦秆画的创新制作有着独到见解。项目通过举办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开展工艺大师“进课堂”、培训学员“进作坊”等实践教学活动,从工艺到作品上凸显创新,让现代设计走入传统工艺,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焕发光彩。

“这些年来,培训班三分之一的学员进入了各所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将自己所学知识教授于残疾学生,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为他们树立了榜样与信心。每个学员在就业方面都实现了自身价值,培训效果多点开花。”秦东表示,国家艺术基金的助力,真正发挥出彩票公益金的公益惠民属性,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不仅为艺术事业输送了一批新生力量,也让残疾人教育事业和残疾人培训水平迈向了新的高度。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潘文畅 审核:张競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