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的下钱的人,往往都有这8个“共同点”,看看你是不是做到了?

家物 2024-05-18 17:04:30

我发现,身边其实能存下钱来的人,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点,这些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习惯,可谓至关重要。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共同点,却对生活中方方面面带来了影响,在我看来真的十分有必要。

而下面我要说的这8处,就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来看看你是不是有做到呢?

一、对钱这个字有概念

“钱不是攒来的是赚来的”,这句话其实有很强的误导性,它仿佛在你耳边说,去吧,花吧,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在如今这个很少拿到现金的时代,钱的概念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被模糊,如果还盲目相信上面那句话,不知道真正物品价值几何,占据收入多少比重,那最后月光还算是好的了,更有甚者负债前行……

该省省、该花花的同时,也要确实知道每一件东西的价格,鸡蛋多少钱一斤、打车一次多少钱、每天一杯奶茶每个月会花多少等等。

二、不会乱逛乱买

其实生活中需要的物品,有时候是固定的,我通常会罗列好清单,去按需求够买,反复去看一些自己本身不需要的东西,反而增加了多花钱的概率。

另外,像是一些平时感觉可以随手买的便宜杂物,往往会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它,它是不是真的耐用、值得花哪怕一分钱。

随手买五块八块的东西是负担不重,但兴趣消散得也快,没多久,就等于是白扔了,这种乱买问题也要控制。

三、正视消费升降波动

无论是消费降级,还是偶尔多花,心里起码都能明白是不是有必要,这样冷静的状态,是很多存的下钱的人的共同点,而不会把他们变成一个吝啬鬼或败家子。

花钱多的地方,一定是真正有意义或有必要的,比如去学习、去完善自己,去帮家人或孩子体检体检等。

而生活中有些可以去繁从简甚至没必要的东西,则会降级,比如过多的化妆品、重复的电子设备等,张弛有度才是最好状态。

四、贵的不去买平替

看似和存钱省钱背道而驰,实际上细细琢磨确有一定道理,平替和普通物品的平价是两码事,你选了平替,说明你心中还是向往着原本那件东西。

我的建议是,如果这件东西能用很久,或者说很有意义的话,那么宁愿去买一个贵的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用上三五年,也别去一个个的买平替,每次都感觉差一口气,最后只会越花越多。

五、外卖和下馆子有节制

很多人可能会说,现在点个外卖、吃顿饭才多少钱?这其实就已经与能存下钱的人的理性思考背道而驰了。

一顿火锅两三百,点次外卖二三十,往往能自己在家做好几顿干净又好吃的,如果吃喝的钱都未曾在意的话,那么何谈存下更多的钱呢?

六、不过度追求仪式感

生活中的仪式感是要有,但也不要过度追求,甚至天天都需要仪式感,把这些所谓的细节仪式感过成正常生活,普通的生活反而变成了仪式感,本末倒置。

我身边那些存下钱的人,很少去网红店跟风排队,很少去过每一个营销出的节日,也很少被套路化的仪式感蒙蔽,这点大家能不能做到?想必答案是少数。

七、学会不花钱的快乐

物质上的充实是停不下来的,需要一个个短时间的刺激,精神上的富足到最后才是真正宝贵的财富。

运动、听音乐、看书、逛博物馆、爬山,这些基本上不怎么花钱的爱好,反而成为了这些能存钱之人的心头所好。

比起一到周末就逛街刷店,这些快乐真的要纯粹太多太多了。

八、不和自己较劲

最后,知识焦虑、年龄焦虑、容貌焦虑……这各种各样的内耗行为,都是自己和自己较劲,也无形中更容易失去理智,被铺天盖地的营销蒙骗。

放下心理的担子,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其实也是可以帮助你存钱的绝佳心态,等到了这一步,大家自然会明白我说的。

文末结语

总而言之,真正能存下钱的人,往往都有上面这8个所谓的“共同点”,大家不妨看看,你自己是不是做到了这些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0 阅读:212

家物

简介:美好居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