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双枪老太婆”被判死刑,周总理为其求情,毛主席摇摇头:必须枪决

文史达观 2024-05-22 21:30:28

1950年7月,当得知作恶多端的女匪首赵洪文国要被执行枪决。

周总理特意找到毛主席,向毛主席阐述了赵洪文国的历史功勋,希望毛主席能够网开一面,给予赵洪文国一次活命的机会。

当时毛主席的态度很强硬,对于周总理的说情,毛主席直接拒绝了。

不过,毛主席酌情考虑后,亲自作了一个批示:

要善待赵洪文国的家属,已经被抓的人,如果没有重大错误的话就释放。

1950年7月16日,赵洪文国被执行枪决,时年70岁。

对于赵洪文国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提及她“双枪老太婆”的身份,全国上下几乎家喻户晓。

那么,这样优秀的一位抗日女英雄,为何最后会被沦为被枪决的结局呢?关于这一切,还有着一段不寻常的历史。

从农民到“巾帼英雄”

赵洪文国,原名洪文国,1880年出生于辽宁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红旗沟,之后嫁给赵家,因当时妇随夫姓,由此改名为“赵洪文国”。

赵洪文国虽是满族人,但祖上没啥爵位,从小生活比较艰辛。

也正因为她从小经常干农活,锻炼了她强健的体魄,以至于年仅花甲时,她依然精神抖擞,精力充沛,活脱脱像个年轻人一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抢占了我国东北地区,当时很多农民的土地、粮食等都遭到了日军的抢夺。赵洪文国一家也是其中的受害者。

1932年,因不满日军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赵洪文国的三儿子赵侗从北平返回家乡,组建了抗日义勇军。

也正是在儿子的影响下,当时已经50多岁的赵洪文国也加入了抗日队伍。她甚至不惜变卖所有的家当,以支持儿子的抗日事业。

值得一提的是,别看赵洪文国是个中年妇女,但在她摸上枪的一瞬间,她仿似有着很熟悉的感觉,后来在儿子的教授下,竟然可以左右手同时开枪。

1934年2月赵侗与苗可秀等知识青年,共同创建“中国少年铁血军”,网罗天下英才,共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赵洪文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赵洪文国更是带领儿子组建了“华北国民抗日军”,其规模最大时发展到2.5万余人,以游击战的形式在敌后与日寇周旋,很好地牵制了日军。

赵洪文国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在与日寇作战中屡战屡胜。

也正因其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1940年春,蒋介石特意邀请了赵洪文国到陪都重庆,并隆重接见了她。

在那次接待中,蒋介石还郑重地与赵洪文国进行了合影留念,并为她赠送了“游击之母”的题词。

一时间,赵洪文国名声大噪,“双枪老太婆”的美名传遍大江南北,甚至连美国的《纽约时报》都为其做了专门的报道。

也正是那次接见,蒋介石还邀请赵洪文国等铁血军的战士们加入国军,从民间武装力量转变为国民政府正规军的一员,赵洪文国欣然同意。

从抗日英雄到“女匪首”

当时蒋介石给赵洪文国和她的子女们都许以高官厚禄,儿子赵桐更是被任命为“国民党少将司令”。

正是在蒋介石糖衣炮弹的轰炸下,赵洪文国开始有了背离底层民众的衷心,投靠了国民党,也为其后来的迷失方向埋下了伏笔。

1939年,在一次与我军的冲突中,赵洪文国的儿子赵桐和女儿赵理智都战死了。这一度令赵洪文国十分恼怒,从此与我军结下了梁子。

尤其是抗日战争结束后,赵洪文国彻底迷失了方向,成为了蒋介石忠实的打手之一。

赵洪文国借着蒋介石支援的精良武器装备,横扫了峡岩县解放区,将大批我党战士予以抓捕。

后来为了得到更多有用的情报,她甚至对我党人士实施了酷刑进行逼供,即便她最后没有得逞得到有用的情报,但对我党人士的残害却是难以磨灭的伤痛。

解放战争后期,蒋家王朝覆灭已是大势所趋,但赵洪文国率领的残部还在负隅顽抗,直言誓死效忠老蒋。

当时,我军本着她曾为抗日战争立下不小功劳的份上,特意派人前去做她的工作,劝她要珍惜自己“抗日英雄”的荣誉,弃暗投明,回到人民的行列中来。

但赵洪文国始终顽固不化,一心一意要跟着蒋介石走。

1949年12月成都和平解放后,川西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匪患,赵洪文国抓住机会,收编了前来投靠的匪徒,开始落草为寇,成了赫赫有名的女匪首。

这还没完,1950年2月,为了活命的赵洪文国聚集土匪部队袭击了什邡县城的征粮队,抢劫村民,屡次作恶造成300多人的伤亡。

直到1950年4月,在我军的重重剿匪之下,赵洪文国的土匪力量才逐渐被消灭。

失败之后,赵洪文国化装为农夫,准备逃到四川绵竹县高桥镇。无奈在路上被我军识破,匆忙中躲藏在什邡县高桥镇河边农民余华富家中,后被我军成功活捉。

关押期间,鉴于赵洪文国曾经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我军给予了她很多优待,也希望能感化她,让其重新走到人民这边来。

当时,部队首长特别交代:

1、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

2、要监视她的行动,防止她自自杀。

3、要做她的思想工作,让她写信给她的儿子及其他匪首,让其投降。

同时,作为俘虏,当时赵洪文国也没有被关在监狱或看守所,而是给她安排了一个宽敞的院子,房间门也没有锁,相对比较自由。

然而即便如此,冥顽不化的赵洪文国还一心想着老蒋有朝一日能够反攻回来,对我方的劝慰充耳不闻。

最后无奈之下,为了平民愤,只好做出了枪决赵洪文国的决定。

正因如此,才有了文初周总理向毛主席求情的场景。但毛主席最终还是本着“功是功,过是过”的原则,做出了合理的判决。

1950年7月16日,随着一声枪响赵洪文国结束了她的一生,享年70岁。

读者们,关于“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的故事”,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12 阅读:2469

文史达观

简介:专注国学诗词,解读诸类文化。文史作者,传播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