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煤矿工人看过《红岩》后竟失声痛哭:我弟竟是小萝卜头

才灿看历史 2024-05-10 05:39:20

1958年夏天,新疆于田县一位名叫宋振华的煤矿工人刚刚下班,正拖着疲惫的身躯和满身的污秽慢慢悠悠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万里无云的湛蓝天空之上,耀眼的太阳无情地散发出炙热的光线、一寸一寸炙烤着裸露的土地。

人们行走在大道上,虽然穿着布鞋、但脚底板仍旧被烫得生疼,闷热的空气中仿佛没有丝毫的水分,这让刚从矿井下回到地面、本就口干舌燥的宋振华每呼吸一口都觉得格外难受。

此刻的他,多么希望能够凭空刮来一阵风、哪怕是一阵细小的微风,也能让身体感到舒适一些。

然而,当微风真正拂来的那一刻,他却后悔了。

因为,那风中夹杂着刚被阳光炙烤得滚烫的沙砾,无情地拍打在脸上,只觉得火辣辣的疼痛。

就在宋振华打算加快脚步赶路的时候,却鬼使神差地在小镇拐角处一个报亭前停了下来。

作为一个知识家庭出生的人,他早已养成了读报、看报的习惯,便打算花几分钟时间看看当天有没有什么新闻。

然而,当宋振华拿起一份《青年报》,目光无意间瞥到一篇文章时,原本因为疲惫而微眯的眼睛突然瞪了起来。

沉默了片刻之后,一滴泪珠悄无声息地从眼角滑落,紧接着,上一秒还默不作语的他开始嚎啕大哭起来。

哀嚎声立刻吸引了过往的人群,报亭老板也好奇地凑过来打算一探究竟,却发现这名陌生的男子一边痛哭、一边紧盯着报纸上一篇名为《小萝卜头》的文章。

这篇文章引用的是红色小说《红岩》中的片段,其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此二人的身份可不简单,他们都是战争年代的革命志士,后来不幸被反动派军警逮捕,差一点惨遭敌人的毒手。

为了搞清楚状况,但好心的报亭老板赶忙询问道:“同志,你这是怎么了?最近遇上了什么难事?”

痛哭流涕的宋振华这才从悲痛中回过神来,颤颤巍巍伸出手、指着《小萝卜头》这篇文章哽咽着说道:“我看到了我的父母和弟弟……如论如何我都想不到,这个‘小萝卜头’竟然是我的弟弟!”

此言一出,报亭老板顿感惊愕。

要知道,虽然当时《红岩》这本书还未完成修订、也没有出版,但“小萝卜头”却已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并且是年纪最小的革命烈士。

面前这个满身污垢的煤矿工人,怎么会和革命烈士扯上瓜葛呢?而他口中的父母又是何许人也呢?

对于这一连串的疑点,报亭老板本想打破砂锅问到底,但奈何宋振华仿佛丢了魂一般,拿着报纸、嘴中不住地呢喃着些什么,早已越走越远。

原来,在此之前,宋振华只知道父母和弟弟在建国前牺牲了,其他的所有事情,包括他们三人的身份、何故牺牲、牺牲在哪,都一概不知。

而无意间看过这篇文章之后,宋振华才得知“小萝卜头”竟然是自己素未谋面的亲弟弟。

由此他也猜想到,父母和弟弟的身份肯定不一般!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宋振华四处探寻,终于找到了一位名叫韩子栋的六旬老人。

据知情人士以及韩子栋本人所言,他正是小说《红岩》中华子良的原型人物,他也正是在“小萝卜头”以及父母的帮助下,逃出令人不寒而栗的白公馆监狱的。

而当韩子栋得知宋振华正是昔日救命恩人的亲属时,不禁老泪纵横地感叹道:“‘小萝卜头’虽然只有八九岁,但却十分勇敢,你的父母也是正直坚定的人,可惜,实在是可惜啊……”

那么,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宋振华的父母和弟弟“小萝卜头”,究竟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这一切还要从宋振华父母的那段革命爱情开始说起。

宋振华的母亲名叫徐林侠,虽然身为一介女流,但她骨子里却是个性格倔强,敢于反抗的人。

那时的人们深受封建思想荼毒,固执地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并且为了束缚女性,让她们禁锢在闺阁之中,便拿来七尺素布将懵懂女孩的脚紧紧裹住,甚至还美其名曰“三寸金莲”。

然而,当徐林侠的母亲找来白布,准备给她裹脚时,却遭到了极为猛烈的反抗。

年幼的徐林侠甚至拿起剪刀架在脖子上以死相逼,拒绝裹脚。无奈之下,母亲也只好遂了她的心愿。

1927年,正是全国革命遭到反动派严重打击,华夏大地被一片“白色恐怖”笼罩的那一年,年仅23岁的徐林侠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党,并且与年纪相仿、志同道合的青年革命者宋绮云相识、相知,最终结为革命伉俪。

那个时候,徐林侠中共邳县县委委员,主要负责领导妇女解放工作,而宋绮云担任县委书记。虽然反动派经常前来侵扰,但在夫妻二人和其他同志们相互依仗下,邳县的革命形势还是一片大好。

1929年初的一天傍晚,宋绮云刚刚忙完工作回到家中,就得知了一个令他振奋的好消息。

只见徐林侠缓缓依偎在他的身旁,轻声说道:“绮云,我们有孩子了”。

闻听此言,宋绮云先是一怔,随后脸上便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他小心翼翼地伸手轻抚着妻子的肚子,眼角激动地泛起了泪花:“这是我们革命爱情的结晶,有了新一代的降生,我们的革命事业才有希望”。

然而,这份喜悦并没能维持太长时间。

这一年的夏天,宋绮云受组织上委派,前往陕西担任西北特支委员,同时秘密潜伏在爱国将领杨虎城的身边担任秘书。

由于徐林侠怀有身孕行动不便,便只好暂时留在江苏。

可是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不久之后反动派就盯上了徐林侠,将她逮捕后先是关押进了徐州陆军监狱,后来又转移到了苏州监狱。

在那段日子里,徐林侠遭受了非人般的折磨,反动派并没有因为她是一名孕妇而心生怜悯,反而用肚子里的孩子做要挟,逼迫她交待潜伏在江苏的地下党人名单、以及他们的联络地点。

面对严刑拷打,徐林侠总是用双手死死护住肚子,随后恶狠狠地盯着敌人,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们凭什么抓我?有什么证据?我只是一个怀有身孕的普通妇女,要是在你们这里闹出什么好歹,就等着遭受舆论的抨击吧!”

事实上,反动派们也只是怀疑徐林侠有“通共”的嫌疑,但拿不出什么实质性的证据。

一连数月都没有得到任何情报,反动派们迫于压力,只好将她释放。

徐林侠重获自由后不久,就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姐妹,当远在陕西的宋绮云收到家书之后喜极而泣,当即给女儿取名为宋振芳、宋振西。

而徐林侠经过简单的休养,便一咬牙将尚在襁褓中的两个女儿托付给父母照料,自己则孤身一人赶赴陕西,帮助丈夫开展地下革命工作。

1936年底,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起“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宋绮云、徐林侠便以《西安文化日报》为阵地,发表多篇文章来宣扬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并揭露蒋介石企图建立独裁政府的野心。

那个时候,蒋介石已经被张、杨二位将军扣押,再加上国内一致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老蒋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这一条件。

然而,答应联合抗日并不代表着老蒋不记仇,西安事变结束之后,他便软禁了张学良、驱逐了杨虎城、派人放火烧了西安文化日报社,还四处通缉宋绮云、徐林侠夫妇。

1941年秋天,宋绮云被反动派逮捕,短短2个月之后,徐林侠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宋振中也被抓了起来。

为了迫使他们一家人就范,国民党特务先是把他们关押在了一处闷热潮湿的狭小地牢中,这里从早到晚都看不到一丝阳光,只有吃饭的时候,特务才会给他们点起一盏幽暗的油灯。

而每天的食物也难以下咽,要么一人一块干硬的馒头、搭配一碗凉水,要么就是麦麸搀着小米熬煮的稀粥。

这样艰苦的日子持续了近一个月后,特务们突然又将三人转移到了一处宽敞整洁的小院子里,相比较之前、这里的环境要好很多,只不过院外依旧有一小队特务轮番把守。

夫妻二人自然明白,这是敌人用的计谋。

果不其然,几天后一名衣着考究的中年男子便找上了门,开口便是高官厚禄,只希望宋绮云和徐林侠能够脱离共产党,并交代所知道的情报。

而夫妻二人不为所动,他们冷哼着说道:“我们既然选择革命这条道路,就不怕死、也不贪慕那些官职和钱财,有种的杀了我们”。

见对方软硬不吃,军统特务们一怒之下便将一家三口关押进了白公馆监狱,后来又辗转渣滓洞等监狱,最终来到了贵州息烽集中营。

集中营的日子并不好过,到处都充斥着刺鼻的腐臭味道,而那冰冷的墙壁上,也满是斑驳的血迹,任谁看上去都能明白,那是先前被关押在这里的人留下的痕迹。

监舍是男女分开的,每个大门都锈迹斑斑,且被一道显眼的铁链牢牢锁住。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人关押在这狭小的牢房中,格外拥挤。

好在有母亲的悉心照料,年幼的宋振中渐渐长大,可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已经6岁的他瘦骨嶙峋,纤细的身躯顶着一个大脑门,显得十分不协调,被关押于此的同志们便给他取了一个亲切的称呼:“小萝卜头”。

每个星期男女监舍都会有一次放风时间,人们也会趁着这难得的十几分钟活动活动早已僵硬麻木的四肢,呼吸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

每当男监舍放风时,徐林侠则被抱着宋振中紧紧盯着外面,看到宋绮云的那一刻便激动地说道:“孩子,那就是你的爸爸”。

与此同时,宋绮云也会激动地朝着女监舍这边频频挥手,来表达心中对母子的思念。

随着宋振中逐渐长大,徐林侠便要求特务给孩子找个老师,教他读书认字。

起初特务们是不答应的,但耐不住狱友们群情激奋的抗议,他们只好让曾在东北军担任53军副军长的黄显声做他的老师。

西安事变之后,黄显声本打算接受周恩来的邀请,前往延安抗大主持工作,但奈何中途被蒋介石派人扣留,并关押进了息烽集中营。

第一次见到小家伙的那一刻,黄显声将军格外开心,当即从口袋中摸索出一支珍藏多年的铅笔递给了他,算作拜师礼物。

这是宋振中人生中拥有的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铅笔,对此格外珍惜,一次都没舍得用,平日里都是捡些小石子在地上练字。

由于宋振中年纪小,白天要前往男监舍找黄显声学习、晚上则回到女监舍休息,久而久之,特务们也对他放松了警惕,这个被称为“小萝卜头”的小家伙成为整个集中营唯一一个能自由活动的人。

正因如此,在解放战争期间,随着解放军在全国战场上节节胜利,宋振中也成为狱友们相互传递前线消息的“信使”。

“辽沈战役大获全胜”、“淮海战役歼敌50多万”、“平津战役不战而屈人之兵,北平和平解放”……

一条条捷报鼓舞着集中营内饱受迫害的同志们,大家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那是自由的气息,每个人也坚信,不久之后自己就能走出这座监狱、重获自由。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反动派竟如此卑鄙,他们意识到败局已定的那一刻,竟然想出了一个额度的计谋。

1949年9月6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宋绮云、徐林侠、宋振中被强行拉到了一辆车上。

汽车七拐八拐,最终来到了戴笠曾居住的一幢别墅:戴公祠。

也就是在这里,反动派的刽子手惨无人道地将屠刀伸向了手无寸铁的一家人。

无论徐林侠弥留之际如何哀求:“孩子还小,他是无辜的,你们放过他吧”,可这群恶魔却对此置之不理,举起屠刀砍向了宋振中。

就这样,一家三口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而“小萝卜头”宋振中也成为我国最小的革命烈士!

了解了事情的详细经过,宋振华失声痛哭起来。

在此之前,他只知道父母和弟弟是为革命牺牲的,却没想到他们最后几年光阴竟过得如此艰难。

好在后来小说《红岩》成书,将革命先烈们的故事整理了出来,才让世人了解到那个年代革命志士们所遭遇的劫难,以及他们宁死不降、坚持与敌人抗争的精神。

0 阅读:7

才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