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忽略的5大细节,正在破坏孩子的自信

雨寒说历史 2023-07-17 16:47:19

作家辛克莱说:“一百个满怀信心和决心的人,要比一万个谨小慎微的和可敬的可尊重的人强得多。”

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为人处世上都有着基石性的决定作用。

但是在教育路上,有些父母的行为,往往在毁掉孩子的自信心。

尤其是以下这五大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正在破坏孩子的自信。

常跟孩子哭穷

知乎上曾有人提问:父母总是哭穷,是否会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

底下成百上千的答案,基本上都是:会!!

父母向孩子哭穷,的确会让孩子变得懂事,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但是这样的孩子,越是懂事越是可怜。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在匮乏中长大的孩子,自卑感会十分脆弱,没有自信心。

长大后,孩子总是不自信,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坚强又懦弱,自卑又倔强,非常矛盾。

最坏的教育,不是物质上的穷养,而是父母啐啐念式的哭穷。

哭穷只会把孩子画地为牢,拘禁于心灵的匮乏中,缺乏自信心,以致于失去了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激情。

如果可以,请父母别再跟孩子哭穷了。

用语言挖苦孩子

父母有一种语言习惯,就是破坏性批评。

简单来说,就是家长对孩子采取嘲笑、讽刺、挖苦等语言进行批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你是不是猪脑子?”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看看谁谁多乖巧懂事啊!”

父母或许是因为工作压力大,或许是太过于望子成龙,对孩子处处挑剔,将一些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忍不住对孩子“恶言相向”。

可是父母说的这些过激性语言,很有可能会成为孩子消极的自我暗示,让孩子长期处于自卑、羞愧等情绪中,甚至终生无法摆脱。

清朝的颜元说:“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

与其数落孩子的种种过失,不如适当地奖励和表扬孩子。

拿孩子跟其他孩子比

有些父母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

不可否认,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希望通过对比来督促孩子,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奋斗目标和方向,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但是这个世界上又有哪个人,会喜欢自己技不如人的感觉呢?

拿孩子做比较,只会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逐渐失去信心。

孩子是很脆弱的,作为父母一定要多爱护他们,不要总是拿自己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父母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

如果一定要比较,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

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年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习惯事事替孩子包办。

父母总觉得现在包办,等孩子长大了再说不迟。

可是父母不懂得放手,不给孩子独立的机会,当孩子长大离开父母身边的时候,只会觉得事事都难做,无论做什么都不成功,习惯依赖别人。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你了解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让他想要什么有什么。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越多,迟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绝他,这种意料不到的拒绝,对他的伤害,远远大过他不曾得到过满足的伤害。”

不懂得放手的父母,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其实是最无知和残忍的。

为人父母,请不要剥夺孩子独立的机会,适当放手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经常逼孩子说“对不起”

每当孩子不肯为自己的错误道歉时,家长的一贯做法就是威胁加吓唬,让孩子迫于家长的威严下不得不道歉。

甚至有些父母不顾场合,当着众人的面就逼孩子说“对不起”。

这样做,不仅会激怒孩子,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觉得没有面子,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下,情况会更糟糕。

很多孩子拒绝道歉,不会道歉,并不是因为他们顽皮,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是非观。

这时候,就要让孩子明白他错在哪里,这样孩子才能知错改错。

孩子做错了事情,道歉并不是目的,而是要让孩子真真切切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懂得承担因自己的过错而造成的后果,往往要比一句轻飘飘的“对不起”来得重要多,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自信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起点。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做以上这五点。

孩子的自信并非与生俱来,需要父母引导和好好爱护。

2 阅读:157

雨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