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以科技赋能垃圾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助力绿色发展

天眼新闻 2024-05-23 06:20:51

臭味熏天的厨余垃圾,经过绥阳中地油科技有限公司预处理车间和生物转化车间后,存于恒温转化箱内,再进入封闭式转化系统,通过先进的处理工艺,实现了厨余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这是记者5月21日在绥阳中地油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的信息。

“厨余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规范处置后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维护了食品安全,也是推进‘双碳’工作的有效渠道。”绥阳中地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庆平说,经过处理,厨余垃圾中的废弃油脂提纯为清洁能源生物柴油或航空煤油的原料,同时引入的黑水虻资源昆虫能高效消化厨余垃圾,昆虫的排泄物也可进一步加工成生物有机肥原料。此外,通过该公司的黑水虻3L技术工艺,1吨厨余垃圾固渣可转化为生物有机肥原料220千克,蛋白昆虫饲料200千克,工业级混合油脂60千克,每吨固渣可实现产值766元。

绥阳县厨余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一期总投资3200万元,设计产能为每日处理厨余垃圾45吨。公司还引入了厨余垃圾大数据溯源监管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监管,实现厨余垃圾产生、收运、处置的智能化管理。

目前,该项目已为绥阳县200多家产废单位提供了及时高效的收运和处置服务。

在该县,不仅厨余垃圾有了“好去处”,生活垃圾也找到了自己的“变身”之路。

李前勇 摄

2021年6月30日,该县处理生活垃圾的绥阳县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产后,生活垃圾不再是简单的填埋式处理。该公司引进了“机械炉排炉式垃圾焚烧炉+余热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组合工艺式烟气处理装置”等尖端技术,设计日焚烧生活垃圾能力400吨,年处理垃圾量不低于14.6万吨。自投产以来,公司已累计接收并处理生活垃圾43.18万吨,发电量达1.54亿千瓦时,一年发电量可达6000万千瓦时。

“处理后的生活垃圾实现‘变废为宝’,转化为电能。燃烧之后的炉渣,也可以再次进行分选后作为建筑材料及水泥混合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公司副总经理杨培生说。

记者了解到,绥阳县努力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强管理部门与收运企业之间的协作,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实现了垃圾分类与循环利用的终端处理有序化,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美

编辑 刘娟

二审 刘义 李劼

三审 唐正平 周文君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