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同一个坑?俄苏-34向全球展现惨痛经历,歼20为何还要用火箭弹

军情速递 2024-04-29 14:23:53

4月24日,歼-20为我们展现了一波“打火箭”的大活,但没想到歼-20居然没有轻松躲过炮火的袭击。

因为之前歼-20使用的都是火箭弹这种非制导武器进行训练,所以这次歼-20没有轻松躲过火箭炮袭击,是不是就是因为之前的训练有误?毕竟俄罗斯的苏-34之所以在俄乌战场上频频被击落,不就是因为训练方式与歼-20之前的训练有着极大地相似之处吗?

苏-34之前的训练方式几乎都是拿着非制导导弹呈俯冲状态攻击,在如今这个高精制导武器为主的时代里,你去用二战时期的俯冲方式攻击对方,不就是千里送人头,成为别人的靶子吗?

在俄乌战场中,苏-34有着极高的损失率,其中一大部分原因 就是因为低空飞行投掷滑翔炸弹的作战方式提高了被击落的几率。

但如果能选择制导武器,就可以不用低空飞行呈俯冲状攻击。如此一来,苏-34的生存几率将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苏-34用切身经历向我们展示制导武器的重要性,为何我国在训练的时候,还要选择非制导武器,比如火箭弹?难道有了俄罗斯的前车之鉴,我们还要踩入同一个坑吗?

苏-34损失率如此高原因的背后,与非制导导弹有很大关系

之前因为俄罗斯空军(VKS)的苏-34迟迟突破不了滑翔制导导弹量产和使用的问题,所以在俄乌战场上VKS只能让苏-34使用非制导炸弹进行攻击。但这里面有个问题,像这种炸弹在投掷过程中,想要精准打击到目标,攻击距离一般要保持在60千米-70千米,而这种距离太过危险。当敌方使用的是高精度的制导武器时,苏-34就很容易被击中。

除此之外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俄空军无法充分掌握滑翔制导导弹的使用方式。美媒曾一针见血的指出,苏-34在一开始的投弹行动中,飞行员明显存在战斗技巧不足的问题,这些飞行员在战斗的过程中,总是执着于先低空隐蔽飞行,再接近目标,最后再拉起飞机进行投弹,这样的战斗技术存在很大的问题。但近期通过俄飞行员的表现来看,VKS最近才掌握技巧并熟练掌握制导导弹的战斗技巧。

从美媒的分析来看,想要通过制导武器精准打击敌方,长期的训练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之前因为无法量产的原因,VKS在操作苏-34进行训练的时候无法大量使用制导导弹,所以才会缺乏足够的经验,以至于后来在战场作战时,VKS驾驶苏-34时无法让制导导弹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以至于频繁损失。

不过在俄罗斯突破了滑翔制导导弹量产和使用问题后,苏-34在战场上就扭转了局势,打得乌军苦不堪言。值得一提的是,在更换了制导导弹后,苏-34的投掷炸弹范围从之前的六七十千米到现在的90千米,甚至可以达到100千米。虽然只是延长了二三十千米,但足以增加军机的安全性,提高其生存几率。

我军为什么要和俄军踩一样的坑?

可我军在进行战机训练的时候,不管是老式战机,还是先进战机,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像火箭弹这种非制导导弹。

而我国并不存在像俄罗斯那样无法大量生产制导导弹的困境,按照我国的军工业来说,完全可以大量生产并使用制导导弹。既然不存在量产的问题,为什么我国让飞行员展开训练的时候,不大量使用制导导弹训练,从而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制导导弹,确保在战时飞行员可以一击即中,还不用降低战机的生存几率?

从VKS的情况来看,大量使用非制导导弹训练,是无法让飞行员掌握制导导弹的使用和战斗技巧的。如果养成习惯,即便是使用制导导弹,也会实施非制导导弹一样的操作。那么,我军到底为什么要和俄军踩一样的坑?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拍摄难度大。像火箭弹这种非制导导弹,它的投掷画面相当简单粗暴,很容易就能被拍摄下来。但制导导弹不同,射程远、速度快,这就给拍摄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其次,我国在生产制导导弹的同时,也需要消耗非制导导弹,毕竟仓库就那么大,储存到一定量以后,总要先将旧弹药消耗掉,给新弹药腾地方。

最后,我们看不到战机使用制导导弹,只是因为没有被曝出来,不代表我方没有进行过相关的训练。我们的飞行员每天都会展开很多训练,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不同的训练方式。换而言之,我们的飞行员虽然没有经历过实战,但该有的训练一点也没少过,其整体素质和掌握的技巧并不亚于别国的飞行员。所以我们要相信国家和飞行员,他们所展开的训练内容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丰富。

1 阅读:548
评论列表
  • 2024-04-30 00:28

    梯子桥,炸药包,是咱的传统,火箭弹太先进了。

  • 2024-04-29 21:05

    但愿如此!

  • 2024-04-30 15:06

    小编都能知道这些,难道咱们的空军指挥官想不到吗?

军情速递

简介:更多军事热点,关注军情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