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爱沈阳·春天花正开】100天后方城有约——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百日攻坚”誓师大会举行

沈阳晚报 2024-04-11 12:41:01

作为沈阳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沈阳市中心城区,方城改造一直牵动着千千万万沈阳人的心。

尤其是2019年11月,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通过国家文旅部景评,成功被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成为辽宁省唯一参评人文类开放式景区创建单位,自此沈阳方城开启了创建之路。如今,创建之路即将瓜熟蒂落,沈阳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也将抵达彼岸。

4月10日,沈阳方城文化旅游区召开“百日攻坚”誓师大会,以7月20日为节点,号召全体参与者大干100天,授战旗、擂战鼓,向沈阳方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发起冲锋。

胡同改造、场景升级、街路更新、业态丰盈……在响亮的锣鼓声和振奋的誓师气氛里,改造后的沈阳方城,胜景逐渐清晰。

大会现场

关键词 微更新 充满人文活力

据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兵介绍,此次方城5A级改造坚持了微更新的工作方式,在恢复古都风貌、塑造宜人清新的旅游环境的同时,旨在为市民、游客打造一个精美的街区景观,同时兼顾了附近居民15分钟生活圈的打造。

为了实现这样的愿景,设计之初,团队在对原有历史建筑、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的基础上,对原有传统街道进行重新更新,特别是方城内充满人文气息的胡同成为这次环境改造、品质提升、文化赋能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大拆大建,以亲民的、宜居、宜游的方式融入当地居民、游人的生活娱乐场景中。

关键词 老胡同 48条老胡同穿起新脉络

“方城内一共有67条老胡同,目前已实施完成19条胡同的改造,剩下的48条胡同,今年将全部完成。”沈阳方城创建工作专班规划建设部部长张云富介绍,为了挖掘胡同的历史文化、市井掌故,专班找到了1921年至1931年时期的沈阳老地图,从原有老胡同的名字入手,挖掘老胡同文化,为讲好方城故事增添文化积淀。

举例来说,毗邻萃升书院旧址的文庙巷胡同,将通过把文庙的文化底蕴和萃生书院的文化进行展示,以“儒学坊”的方向将其改扩建为新的文化标志;翰墨轩巷将结合音乐乐器的产业,打造成以音乐为主题的文化街区;东部的月窗胡同,将引入国潮、茶饮、咖啡、酒吧等比较轻松的业态,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

“今年,我们实施的项目主要是四边、五区、多点,四边就是方城的边界,东西南北顺城街路,打造边界文化符号。改造中,我们根据方城各区域现有的状态,采取不同的改造策略。”张云富说。针对方城内的5个社区,此次改造方城还将从社区景区化着手,让社区和景区相融合,让景观融入、让资源融入,实现智慧化景区进行管理。打造一个充满历史风貌,可游、可居、可玩的环境。

沈阳方城地区

关键词 生态 提升文化魅力和商业氛围

环境的改造旨在为后续的业态升级服务,场景、业态的相得益彰,更能凸显城的氛围和感觉。

“方城通过这次改造,将进一步促进业态的转型升级,由传统的商业业态转向文化业态,通过环境促进功能的转型发展。”毛兵介绍,关于未来的方城业态,也根据不同的区域作了不同规划。比如西华里将来要打造一个集音乐、文玩、字画为核心的文化创意基地;东华里将打造国潮、旅拍等新业态的新面貌;西部地区则将以文化创意为主要功能。“总体来说,通过整个规划引领和环境品质的提升,来促进整个方城的文化事业的发展。”毛兵表示。

关键词 交通、停车 统一智慧化管理

按照5A级景区要求,方城改造特别考虑了百姓关注的停车问题。考虑到方城内土地、停车位有限,沈河区经过智慧化管理和停车场数据的整合,将对社区、景区里的停车位进行统一规划,以此释放更多的停车空间。“同时,一些场地在没全面开发建设之前,我们也将其作为一个停车场供游客使用。”

几年前沈阳路没改造时,路两侧的业态还很单一。随着沈阳路焕然一新,如今这里已是一铺难求。随着方城改造的不断深入,一些知名的温商、徽商、闽商包括当地的投资者慕名来到方城,补齐、丰富方城未来的发展业态。

从街区到景区,虽然只有一字之别,以人文和景致相结合的沈阳方城,将不只有景色,更有文化的、历史的还有未来的。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关彤

摄影记者 单兴卓

编辑 李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