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初一白露,老话说:“白露不见露,光棍也发愁”,为啥?

农谚民俗语 2021-09-03 21:56:34

白露即将到来,今年农历的八月初一就是白露节气交节的时间,老话说:“白露不见露,光棍也发愁”,啥意思?光棍到底在愁什么?

白露节气有啥特点?

一、农忙时节

白露节气正是农忙时节,北方的谷子和高粱等作物都已进入成熟期,而棉花也进入了采收阶段。所以民间还有“白露割谷子,霜降摘柿子”的谚语。此时人们除了忙着秋收之外,也开始准备耕地施肥,以及播种冬小麦了。

所谓“春种秋收”,不仅仅人们开始秋收了,就连动物们也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了。因此白露三候分别为: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意思就是大雁和燕子都开始往南飞,“群鸟养羞”也就是鸟儿开始准备过冬的食物了。“羞”同“馐”,指的就是食物。

二、夜凉午热

到了白露节气,昼夜温差已经很明显了,而且晚上的叶子上已有露水出现。露水就是空气中的湿气遇到夜晚的凉气之后,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所以白露节气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露水,因为秋季的凉气就是金气,金为白色,所以叫“白露”。

露水是怎么形成的?

其实露水的形成与雨水的形成差不多,首先是白天天气比较炎热,地面的水份蒸发就变成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当地面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受热上升之后,遇到高空的冷空气之后,就会形成积雨云,也就会下雨。

而秋季的白天太阳不是那么炎热,而且热的时间比较短,当地面的水变成水蒸气之后,还没有受热上升,夜晚就到来了。这些带有水蒸气的空气遇到夜晚的凉气之后,就形成了小水珠,凝结在物体表面,就形成了露水。

这就像是在一锅开水上盖上一个冰凉的锅盖一样,很快锅盖上就会有很多小水珠。所以露水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白天太阳直晒,把地面的水变成水蒸气。二是夜晚的温度比较凉,把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

“白露不见露”代表着什么?

由于露水的形成是有两个条件决定的,那就是白天有太阳晒,晚上气温较低。如果到了白露节气,晚上还没有露水出现,那就意味着两点:要么白天没有太阳,水没有变成水蒸气,或者是昼夜温差不大,晚上的气温不凉。

所以白露节气时,晚上的露水越多,就意味着越是晴天,如果晚上没有露水,也就意味着是阴天或者下雨,而雨水和露水是不一样的。所以说白露有露是晴天,反之则是阴天或者雨天。

白露不见露,光棍也发愁

如果白露节气不见露水,也就意味着天气不好,要么是阴天要么下雨。而白露节气正是农忙时节,如果白露节气不断下雨,成熟的谷子无法收割,也无法晾晒,很容易发霉或者出芽。而且会下雨导致地面松软,谷子在成熟时,谷穗很重,谷杆几乎撑不起谷穗了,此时如果出现大风,很容易把谷杆吹倒,谷子倒伏之后,几乎就没什么产量了。

白露节气也是采摘棉花的时候,而棉花也是害怕下雨的,俗话说:“棉怕白露连阴雨”,就是因为下雨会导致棉花生锈,甚至根部腐烂。所以白露节气宜晴不宜雨,而晴天就会有露水出现,因此白露不见露,就代表着下雨,而白露下雨也就意味着秋庄稼收成不好。

在农耕社会,如果庄稼收成不好,也就意味着要饿肚子了。在人们的印象之中,单身汉往往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本该很富裕才对。但是遇到白露节气连阴下雨,庄稼收成不好的时候,就连光棍也会发愁没饭吃。所以就有了“白露不见露,光棍也发愁”的说法。

其实单身汉富裕只是以前人的误解,虽然从表面上看,他们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是一个人居住时间长了,很多事情都懒得做,所以光棍一般很少有存粮。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