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工人做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79年被开除党籍,晚年过得如何?

方圆文史 2024-04-08 17:20:16

1975年1月,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时年89岁的朱老总当选为全国人大委员长,董必武、宋庆龄、刘伯承、韦国清等20余人当选为副委员长。

在这些副委员长中,出现了两位年轻的身影,他们一个是我们前文提到的“卖菜女工”李素文,另一个则是我们本文的主人公、工人姚连蔚。

那么,他有什么故事呢?

姚连蔚,陕西西安人,1935年11月出生。

由于家境贫寒,加上当时国内局势又动荡不安,导致姚连蔚少年时期吃了不少的苦头,曾在家种过地,也外出打过工,直到全国解放后,他的生活才迎来新的转变。

建国后,姚连蔚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报名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然而,他刚参军没多久,朝鲜战争就爆发了,美帝国主义燃起的战火很快便烧到了中朝边境鸭绿江边。为了中朝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和平、幸福计,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毅然出兵抗美援朝。

1951年,年仅16岁的姚连蔚作为志愿军的一员,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作战。

经过2年零9个月的艰苦奋战,中朝军民终于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姚连蔚也光荣地回到了祖国。

1954年4月,姚连蔚按规定退出现役,转入西安机械厂工作,当了一名工人。

在当时那个年代,军人的社会地位普遍都很高,加上姚连蔚又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因此其入厂后就一直备受厂领导的青睐,同事们更是对他尊敬有加。

当然了,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姚连蔚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地严格,其努力奋进、任劳任怨,不仅多次受到表彰,还被推举入了党,后来又被提拔为车间指导员。

1966年后,从首都掀起的一场政治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姚连蔚所在的西安机械厂也未能幸免。厂里的工人们更是积极响应,自发组织起来开展所谓的“革命活动”。

由于姚连蔚早年参过军,加上他在工人中又比较有威望,于是,他便被工人们推举成为“革命代表”,代替厂领导,负责主持厂里的日常工作。1968年后,厂里成立了革委会,姚连蔚又被推举为厂革委会副主任。

在这之后的6年时间里,姚连蔚一连多迁,达到了绝大多数为官者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1969年4月初,中共九大在北京召开,年仅34岁姚连蔚被推举为九大代表。而这,正是他“仕途生涯”的开端。

到了70年代初,姚连蔚受到了陕西省革委会的重用,被提拔为省总工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3年8月,姚连蔚又受邀参加了十大,并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75年1月,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年仅不惑的姚连蔚成功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当时,除了例行的外交事务外,姚连蔚还兼任着国务院常规武器装备领导小组副组长。那时候的姚连蔚,可谓位高权重。

然而,姚连蔚深知,自己无论是资历,还是贡献,亦或是能力,都不足以担此重任。组织上对他“破格”提拔,实在是令他惶恐不已。

不过,根据当时的规定,姚连蔚虽然官居副国级,但却不享受该职位的待遇,其工资仍由原单位发,其组织关系也留在原单位。这样说来,姚连蔚其本质上仍是一名工人。

跟李素文一样,姚连蔚那时候也最怕老家来人,倒不是因为官做大了瞧不起老家人了,而是因为“囊中羞涩”。

此外,职位的提升对于姚连蔚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人大的工作实在是太过繁剧了,他几乎每天都要熬夜办公,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尽管那时候的姚连蔚才四十出头,但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却已经是满头白发了。以至于才干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就熬不住了,于是准备向组织上请辞。但在有关部门同志的劝说下,他又坚持了一段时间。

事实上,姚连蔚一直以来都很清楚,他所担任的这一系列要职,不过是这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所赋予的罢了,跟他的资历、贡献和能力毫无关系,而它们来时匆匆,去时也必定匆匆。

果不其然,1979年2月,一切重归平静后,姚连蔚也受到了影响,不仅被隔离审查,还被开除党籍,并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重新回到生产岗位工作。

姚连蔚曾说,他其实对当官并不感兴趣,只想回到工厂继续开车床,但可惜的是,这个愿望却一直没能实现。

恢复自由后,姚连蔚迷恋上了中医,最后硬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行医执照,并开办了一家中草药诊所。后来,他又进入到儿子开办的公司当“兼职工程师”。姚连蔚的晚年生活,可谓平静而精彩。

2012年10月2日,姚连蔚因病逝世,享年77岁。

4 阅读:464

方圆文史

简介:文史专栏作家,历史文学研究爱好者,历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