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太空出差的4条斑马鱼,24天后出现“仰泳”怪相,网友笑破防了

风云圈科学 2024-05-20 23:11:45

大家还有没有人记着今年上天的神舟十八号飞船上,除了三位航天员外,还有4位小鱼?

4月26日,中国航天领域迎来了一项重要的里程碑。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径向端口进行了对接。紧接着,一个特殊的实验组件——搭载有4条斑马鱼和金鱼藻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组件,被精心转移至问天舱的生命生态科学实验系统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准备进行在轨试验。

实验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精密的规划后执行。在对接完成后,三位航天员迅速展开了对实验组件的转移工作,确保了在微重力环境下斑马鱼和金鱼藻的稳定与安全。

至今,这一实验已持续24天。据科研人员反馈,4条斑马鱼在太空中的状态表现良好,它们已经适应了微重力的环境,并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存状态:腹背颠倒游泳(就是肚皮向上游泳,我们暂且可以说是“仰泳”吧)、旋转运动、转圈。这些其实都是小鱼定向行为异常的反应。

在这24天时间里,航天员们成功进行了两次水样样品采集和一次鱼食盒更换操作,为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接下来,科学家们将利用回收的水样、鱼卵等样品,结合斑马鱼空间运动行为的视频资料,开展对空间环境如何影响脊椎动物生长发育与行为的研究。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在太空中的生存机制,还将为空间密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说来也巧,圈叔在4月30日为自己鱼缸里买了十对小斑马鱼。也不知道是因为喜欢航天的执念,还是下意识的购买。当时并没有太多去动脑考虑,直接就选择了斑马鱼。可惜的是,就在今天,十对斑马鱼已经被圈叔养的还剩3条了。这是圈叔第一次自己养殖斑马鱼,之前养过孔雀鱼和小金鱼的圈叔,按说不应该养殖出这样低劣的成绩,毕竟天上的四条小斑马鱼,到现在都活的好好的,圈叔的小鱼却几乎临近全军覆没状态了。

为啥要太空养鱼呢?为啥太空养鱼又选了斑马鱼呢?

太空养鱼的目的当然不会是和圈叔一样娱乐或消遣,而是出于科学研究的需求。

太空中的微重力、高辐射等特殊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在太空中养鱼,可以研究这些特殊环境对鱼类生长发育、生态系统运行与物质循环的影响,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生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数据。

小鱼们在太空畅快遨游,让一众网友直呼眼馋。有网友站在斑马鱼的角度,描述了小鱼第一次上太空的心情:这是哪?我是谁?你们在干嘛?还有一看就是钓鱼爱好者的网友表示:快了,快了,准备一下就可以上太空钓鱼了。当然还有网友表示:我不想奋斗了,我要变成斑马鱼,我也要上太空。简直让圈叔破防啊!你一个吃中餐的人,以为那鱼食你能接受么?其实有位网友说的很对,圈叔很认同,那就是:养鱼,到了太空那就叫高科技了!

至于为什么选择斑马鱼作为太空养鱼的实验对象,这就得了解一下斑马鱼了。和实验室里的小白鼠一样,斑马鱼在实验室里,也是模式生物的代表。

斑马鱼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它的基因与人类基因有较高的相似度,且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便于进行大规模的实验和观察。因此,选择斑马鱼作为太空养鱼的实验对象,可以更容易地观察到太空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并快速得到实验结果。

另外,斑马鱼适应能力强,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斑马鱼表现出的一些特殊的适应性行为,可以为科学家提供重要的研究线索。但圈叔不理解的就是,为啥我养的10对斑马鱼,就剩3条了呢?上天它都没问题,在地球上咋还不适应了呢?

玩笑归玩笑,另一个带斑马鱼上太空的原因,就是斑马鱼个体小,便于在太空舱内进行养殖,也就是好管理。同时,由于斑马鱼对水质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可以更容易地构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另外,在太空中喂鱼,也和地球上有很多不同。科学家在神舟十八号任务里,就为斑马鱼设计了一种特殊形状的鱼食。这种鱼食更像是一种牙膏,每天挤一点,每次尽量让鱼吃完。而斑马鱼吃完后的排泄物,又通过管路运送到金鱼藻那里,当做金鱼藻生长的肥料,如此,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选择斑马鱼作为实验对象则是基于其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便于管理的特点。这些研究不仅可以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生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数据,还可以推动生物学、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1 阅读:2079
评论列表
  • 2024-05-21 12:18

    空间站的尽头是养鱼种菜![呲牙笑][呲牙笑]

    用户10xxx60 回复:
    没有食物,就没有希望。
  • 2024-05-21 13:18

    证明一点:人与斑马鱼相似。说明:人是鱼进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