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3大误区,早看早知道(转给家长)

雨寒说历史 2023-07-20 00:49:00

北大教授温儒敏曾言: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头等大事!

要想学好语文,必然离不开阅读。

但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很多家庭都容易陷入以下误区,导致教育效果不明显。

阅读只培养兴趣不教方法

大多数家长只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看中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却从不教孩子阅读方法。

好比如,只要孩子喜欢看书、翻书,家长就当孩子对阅读有兴趣,却忽略了阅读的关键,那就是质量。

没有方法的阅读,看再多的书也是徒劳。

孩子喜欢阅读是好事,但如果能结合有效的阅读方法,那么学习效果才能倍增。

再比如,识字量低的孩子,如果阅读没有方法,没有科学合理的指导,阅读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看不懂书中的内容,又怎么能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呢?

所以说,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关键,但阅读方法的掌握也很重要。

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在什么年龄段,适合看什么样的书。

同时,教会孩子从拿到书的那一刻,应该如何去翻阅。

家长应知道,培养孩子阅读习惯要趁早,年龄段越低的孩子,学习时间越宽裕,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学习。

所以说,家长一定要趁早教会孩子科学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看心情

孩子小,自律性不高,更多时候做事喜欢跟着情绪走。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时有发生。

如果家长佛系,觉得阅读只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孩子随心就好,并没有给孩子规定阅读时间与次数。

孩子心情好,愿意多看点,家长自然乐意,但如果孩子不愿看,家长也不多加干预。

总之,阅读这件事,主要看孩子心情。

过于随意的家长,加上难以自律的孩子,必然难以培养优秀的孩子。

看心情阅读,实则是阅读兴趣培养中最大的“坑”。

随意的阅读时间,在培养阅读兴趣时起不了多大效果。

阅读,一定要有计划。

什么时间阅读,阅读怎样的书籍,都应该有所要求。

家长要清楚孩子的阅读偏好,为孩子选择阅读的体裁,同时,每天定时定量要求孩子去完成。

阅读并不只是一种态度,更多是一种习惯培养。

培养孩子每天的阅读习惯,根据孩子的成长去延伸更多的阅读需求,才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最正确的姿势。

“书看多了,自然就会了”

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看的书越多,代表阅读的效率更高,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就培养到了。

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的确,绝大部分老师是说过,孩子的阅读习惯,需要在大量阅读中去建立。

但是阅读习惯与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阅读量,而忽略了阅读习惯与方法培养,那么读再多的书,都只是徒用功。

家长要明白,阅读量与阅读习惯以及能力是不能划等号的。

小学阶段的孩子,如果少了家长或者老师的引导,阅读时很难会自主去思考。

简单来说,只懂得输入,却不会输出。充其量只会翻书,而不是学会了阅读。

这时候,家长的引导很重要。

好比如在孩子阅读前,先问孩子几个有关书籍内容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是阅读。

有问题,就会有思考,孩子会更清楚自己想要看到的是什么。

也可以在孩子阅读完成后,问问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去表达自己的阅读后的感想,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去巩固理解书中的内容。

同时,如果可以,请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因为亲子阅读,与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与思想,是促进孩子心智成长的重要捷径。

最后,希望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尽量避开以上误区,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不落下阅读能力与方法的培养。

3 阅读:286

雨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