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与长寿区交界有座千年古镇,历史上曾是一座县城

巧云聊旅游 2024-04-03 14:23:04

渝北区与长寿区交界,位于长江边有一座千年古镇叫洛碛镇,历史上积县的县城,清朝时期还是江北厅的副中心。上世纪90年代之前,洛碛镇境内有几家国营大厂而繁荣,江北县的第三中学教育出众多学子,但随着资源集中化,远离城区的洛碛镇却成为一处没落的地方。千年古镇,或许洛碛镇是混得比较惨的一个。

洛碛镇位于渝北区东部,与长寿区晏家工业园接壤,距离城区30公里,户籍人口5万余人。5万余人是户籍人口,要是常住人口的话可能会更少。洛碛镇有大量流动人口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曾经是渝北区最大的货物码头,拥有西南联合制药厂、庆川厂等大型企业。码头的没落和工厂的搬迁,以往华灯初上的洛碛镇辉煌不再。

洛碛镇形成于东晋永和3年(347),属积县,还曾是积县的县城,明朝时期属巴县的江北镇,清朝属江北厅,乾隆年间设洛碛镇。洛碛开场就是县城,清朝时期就设镇,它的起点不低,借助黄金水道长江的便利,更是称为江北厅的副中心。不要说清朝时期的江北厅,即便是民国乃至现代的江北县,洛碛镇都是经济活跃的区域。

洛碛镇的得名,源于长江边两处沙石冲积而成的大坝,先民经常在大坝上捡到宝贝,捡到宝贝的先民非常的快乐,因此将此大坝称为碛宝贝,亦称为乐碛。北宋时期,乐碛籍状元冯时行因在万州官场失意,被罢官削职,乘船返乡至乐碛外滩,看到阔别已久的码头,还有熟悉的两处大坝,内心喃喃自语“此地哪里是乐碛,分明是落碛”,因此将此地更名为落碛。

洛碛镇有缙云故里坊门和八角井等历史古迹,据说古迹都是冯时行修建。本人生活在北碚,缙云山没少去,还有一条冯时行路。冯时行路知道是因冯时行而起名,但不知道冯时行是何人,直到来洛碛镇一走,才得知冯时行是北宋时期的状元。缙云山的起名,还真跟冯时行有关,据说冯时行还在山上修建寺庙,冯时行当时剃度出家都有可能。

清朝乾隆年间巴县析出长江北岸、嘉陵江东岸设江北厅,厅在当时比县低半级,最高长官称为知事,隶属重庆府。乾隆19年(1754)设落碛镇,当地豪绅文人认为落字不雅,因此将草头去掉,更名为洛碛。洛碛镇在清朝时期是江北厅的经济中心,曾有参事建议将厅署设在洛碛镇。江北厅知事则认为洛碛镇距离太远,不便到重庆府议政,因此将厅署设在朝天门对岸的江北嘴。

洛碛镇从清朝乾隆年间至全国解放都是镇级建制,民国时期还是江北县的一个区,解放后仍是江北县的一个区,当年实行的县管区制度,区相当于副处级建制,区长跟江北县的副县长旗鼓相当。洛碛镇又是江北县的经济中心,洛碛区的区长到县里开会可跟副手平起平坐,副手给洛碛区的区长端茶倒水都有可能。

集体经济时期洛碛镇改为公社,当时仍旧实行区管公社,分单干后洛碛公社改为洛碛乡。洛碛乡或许是洛碛镇设置之日起降为最小的一个行政单位,好在1987年洛碛镇又升格为镇。洛碛乡到洛碛镇,也就是3年的时间,足见洛碛镇的经济实力和历史底蕴有多么的丰厚。1994年撤乡并镇,沙地、太洪两乡并入洛碛镇,洛碛也因两乡的并入而达到历史的巅峰期。

来到洛碛镇不介绍一下这里的民间传统美食还真说不过去,巴南千年古镇木洞有老三编豆花饭,洛碛镇则有水上漂豆花饭。水上漂豆花饭是洛碛镇名声最大的豆花饭馆,是不是最好吃的不知道,如果来到洛碛镇吃豆花饭不尝一下水上漂,想来一定是白来洛碛镇一趟。据说水上漂的起名是豆花馆老板做梦,在江面飞快行走至对岸的麻柳嘴,然后又飞快的飞回来,因此将自家的豆花馆起名水上漂。

重庆主城所有的乡镇都开通公交车,洛碛镇也不例外,也有公交车,不过是石船至洛碛镇的公交车,目前还没有开通主城至洛碛镇的公交车。前段时间去洛碛镇游玩,还看到有洛碛至两路的客运车,不知现在还客运车还在不在。感觉现在洛碛镇开不开通主城至洛碛镇的公交车也无所谓,毕竟轨道交通都到石船了,延伸到洛碛是迟早的事。要是轨道交通延伸至洛碛镇,想来往后去吃水上漂就更方便了。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2 阅读:1538
评论列表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