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犯下大错为何还被王震说是好人?四渡赤水时支持毛主席是关键

廖化聊历史 2024-05-17 10:37:44

导语:在中共党史上,博古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论身份,他曾是中共中央“总负责”;论功过,他让红军遭受巨大损失,被迫长征。

在长久以来,对博古同志的评价几乎多为负面,但是在一片负面声音中也有许多正面评价,王震就曾评价博古是个好人。除王震上将以外,中央还有许多同志也评价博古是好人,毛主席、周恩来也曾先后正面评价博古。

为什么犯下大错的博古还能有如此正面的评价?我认为四渡赤水时支持毛主席是关键。

1933年,身为中共中央“总负责”的博古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在之后,革命队伍被博古带到错误的路线,在反“围剿”斗争中不断失利,根据地、革命队伍都遭受巨大的损失。

当时的主要错误主要为:政治上执行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军事上执行李德的进攻中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

我们都知道,红军队伍相比国民党军还是比较弱小的,根本没办法和国民党军硬碰硬,李德的军事思念使红军蒙受巨大的损失。当时毛主席反对李德的军事理念,认为红军应该以游击战术为主,但是盲从李德的博古对毛主席的建议置之不理,甚至还边缘化毛主席。

在湘江突围(红军自长征以来最为惨烈的一仗)后,博古看到自己犯下的大错,精神崩溃,自责的博古决定用生命偿还自己的罪责,掏枪自尽。关键时刻,聂荣臻制止了博古的行为,并且批评博古的懦夫之举。

这一件事是博古人生的转折点,自此之后博古不再盲从王明、李德,遵义会议时更是接受毛主席的批评,承认自身的错误。

让人认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不夸张的说,比杀了他都难。博古能认错并且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改正错误,这一点赢得了许多同志的赞赏。

遵义会议后,军事上成立了新的“三人团”(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红军队伍也在三人团的领导下开始四渡赤水。

这篇文章主要是讲博古,所以四渡赤水的具体详情就不再赘述,只是简单说明情况。

一渡赤水:红军从遵义出发,进军土城。由于情报错误,敌人在土城部署大量兵力,为了避免长期胶灼,红军一渡赤水,进军扎西。

二渡赤水:红军到达扎西后,发现川军在扎西北部的长江地区设置了重重防线,而从昆明地区赶来的滇军也是来势汹汹,龙云把教导总队都拉过来了。为了避免被围,毛主席决定“从头越”,杀遵义一个回马枪。

三渡赤水:红军干部开始不满毛主席的指挥,认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红军队伍白白在路上损失了。当毛主席决定三渡赤水的时候,没有人支持毛主席,甚至还有人写信要求换下毛主席。

要换下毛主席的主要有两人,一个是军事干部林彪,另一个是中共中央总负责张闻天。

林彪认为毛主席的建议就是走弓背路(曲线),这明显是绕远路,他主张红军走弓弦路(直线)。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个是没有争议的,但是敌人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红军如果有能和敌人硬碰硬的实力,那还至于长征吗?所以毛主席批评了林彪的“幼稚”军事思想:你(林彪)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

林彪闹得挺大,他给中央、彭德怀、聂荣臻、朱德、周恩来等人写信,要求换下毛泽东。在这种情况下,张闻天考虑到林彪的影响,也有了换人的想法(出自李德著《中国纪事》:洛甫认为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军事领导来取代现在的‘三人小组’,并隐晦提及林彪写的信)。

经过林彪这一闹,工作就很难开展了,根据毛主席的回忆:我先还有三票时,后头只有一票。我反对打打鼓新场,要到四川绕一个圈,全场都反对我。那个时候我不动摇,我说,要么就听我的,我要求你们听我的,接受我的这个建议。如果你们不听,我服从,没有办法-毛主席。

彭德怀、朱德、聂荣臻等人强烈反对林彪的主张,他们认为革命到了紧急关头,这个时候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革命到了这样紧急关头,你不要毛主席领导,谁来领导?你刚参加了遵义会议,你现在又来反对遵义会议。你这个态度是不对的。

他们反对换帅,但是对于走弓弦路的建议,他们也没有坚定支持,也犹豫了。就走弓背路这一件事,中央干部、军事干部支持的都不多,基本上都是反对或沉默(三人团中王稼祥也没有明确表态支持)。

在这关键的时候,周恩来和博古先后上票支持毛泽东,周恩来支持毛主席很容易理解,毕竟周恩来十分了解蒋介石,他认为只有毛主席才能对付蒋介石,所以支持毛主席继续领导红军。

博古的态度就有点意思了,要知道遵义会议之后他的领导职务被免了,正常人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怨言,毕竟遵义会议上就是毛主席先批评的博古。但是在面对革命工作时,博古并没有考虑那些,他是坚定的支持毛主席。

遵义会议后,他是四个政治局常委支持,发声、上票支持毛泽东参加“三人团”。四渡赤水时,他认为现在换将是不妥的,与李德一起发声支持毛主席(李德著《中国纪事》和秦铁著《短暂的辉煌-我的父亲博古》)。

三人团中有两票,政治局会议也不再是孤掌难鸣,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开始三渡赤水、四渡赤水,最终跳出包围圈。而在跳出包围圈之后,干部们才恍然醒悟,这才明白毛主席的布局和谋划。

博古的选择不光对党、对革命队伍有利,最重要的是让其他干部们看到了他改正错误的决心,毛主席对博古的评价还是颇为正面的。而且除了四渡赤水以外,在张国焘分裂红军时,博古也发声支持毛主席,驳斥那些分裂党中央的胡言乱语:22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来没有像今天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这般坚固亲密……决非任何造谣能伤害其毫发的。

红军到达延安后,博古逐渐淡出中共中央的核心,但是毛主席并没有忘记博古同志的能力和对党的忠诚,提议让他担任西北办事处主席、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南方局组织部部长。

你还真别说,博古当不了总负责,但是当组织部长、宣传负责人(新华社、解放日报社长,印刷厂厂长、出版局局长)一点问题都没有。重建南方十三省党组织、领导共产党宣传工作,这期间得到组织的一致好评,毛主席、周恩来多次肯定他的工作。

如果不是空难,那么博古同志还能为党中央干更多的工作,但是很遗憾,一场空难带走了博古同志的生命。在空难后,延安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祭奠为革命牺牲烈士博古等人。这一场公祭大会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博古的贡献,虽然有些过错,但是他也是有功劳的,不应全面否定。

13 阅读:788

廖化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