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干五件事,拦截中方赴巴船只,中国不是软柿子,采取两项措施

刘勇教授 2024-03-09 14:26:01

2月底到3月初这段时间,印度忽然变得高调起来,在涉华事务上猛刷“存在感”,而且方向很不对劲。这几天,莫迪政府接连干了五件事。

第一,在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上给中国“下绊子”。2月底WTO的部长级会议上,印度连续缺席两天会议,还带头反对中国牵头推进的《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突出一个让大家都不能舒服的过日子。

第二,在大陆渔船翻覆案发生之后,印度媒体对岛内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搞了一篇“专访”,给了他一个大放厥词的平台。吴钊燮公开喊话莫迪,说民进党当局愿意和印度这个“最大的民主国家”联手,应对来自大陆的所谓“威胁”。

莫迪

第三,印度扣留了一艘从中国驶向巴基斯坦停靠在孟买纳瓦谢瓦港的商船,理由是里面存在“军民两用”设备,威胁印度的“国防安全”。被扣留的设备是一批意大利生产的高精度机床,印度宣称这批机床可用于巴基斯坦的导弹计划。

对此,巴基斯坦谴责印度动用高压手段扣押商品。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发言人回应指出,正核实其真实性。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方一贯严格履行国际防扩散义务和相关国际承诺,猜测性报道和不负责任的暗示不具建设性。第四,印度海军发布声明称,将在马尔代夫附近岛屿开放新基地,以监视中国在周边的活动。

第五,斯里兰卡能源部近日宣布,取消新能源发电建设项目中标的中企资格,将建造合同转授印度。事实上,印度此前也施压斯里兰卡阻止中国科考船停靠。这一系列动作看下来,莫迪政府很明显提高了针对中国的调门。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的存在感被削弱了不少。冲突爆发之前,因为美西方的炒作包装,“中印之争”是全球的热门话题,印度也跃跃欲试的想要取代中国在全球南方中的“领头羊”地位。

但冲突爆发之后,全世界都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中印根本不是一个体量的玩家。俄罗斯和穆斯林世界都把越来越多的筹码押在了中国身上,印度在整个南亚乃至亚欧大陆上陷入战略孤立。

今年年初,莫迪还试图邀请拜登访问新德里,结果被婉拒。对比一下中国在美国那里由沙利文亲自跑去泰国“堵人”求对话的待遇,印度的人丢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跳出来在中国议题上刷存在感是非常反常的,而事出反常必有妖。

中印

从印度现在面临的国内外压力来看,这种“妖”大概率是两个方面造成的。第一个因素就是今年4到5月份印度要大选了。跟美国一样,从现在开始到5月的这段时间里,印度的一切内外宣本质都是为了竞选服务,因此在涉华事务上大概率会有很多不理智的挑衅行为。

目前,印度内部的情况并不乐观。2月,印度西北部各邦的农民和印度政府围绕农产品最低价保证的谈判正式破裂。印度农民再次进军新德里,想要复刻2020到2021年间数万人挺进首都的“盛况”。

虽然莫迪在国内并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选举冲刺期底层农民大闹首都,也绝对足够让印人党面上无光,莫迪出手拿外部问题转移注意力也就不奇怪了。莫迪本身是靠着印度教民族主义起家,才打败国大党长期执政的。

印度农民抗议

煽动民族主义、树立一个外部的假想敌是他起家的诀窍。莫迪从上任第一天开始就紧盯中国虚空打靶,现在内部乱起来第一反应是重操旧业,中国就这样无辜“躺枪”了。第二个因素,应该和乌克兰军队从阿夫迪夫卡狼狈撤军,西方恼羞成怒,加大了对印度的施压力度有关系。

这次乌军的溃退,很明显对西方援乌的士气造成了严重打击。最近,法德荷多个国家都和乌克兰签署了安全协议,法国总统马克龙还高调炒作北约应该派地面部队进入乌克兰和俄军作战,其本质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稳定军心,防止乌克兰兵败如山倒。

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两年,别的不说,乌军可动员的兵力还有多少都要打个问号。泽连斯基称乌军损失3万多人,俄罗斯说乌军损失40多万人。五角大楼去年初发布的俄乌冲突一周年报告里,表示伤亡人数大约在12万人左右。

这里取个中位数,无论如何,到2024年乌军减员20多万人应该还是有的。乌克兰已经开始准备大量动员女性上前线了。人都快打没了,美西方武器怎么援都没用,阿夫迪夫卡已经出现乌军在没收到撤离命令的时候就提前溃逃的情况。

如果类似情况继续发酵,2024年俄乌冲突的局势演进恐怕会空前加速。欧洲一反常态,连出动地面部队的话都放出来试探水温,本质上就是急了也怕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这种“墙头草”日子就不好过了。欧盟对俄的第十三轮制裁中,不但包含了三家中国企业,还把印度企业也纳入了黑名单。

而且根据媒体爆料,最近这段时间由于美国的压力,印度正不得不放弃购买廉价的俄罗斯石油,转而从沙特进口石油。2月,印度从沙特进口的石油总量比上月提升了22%。因此,莫迪政府采取行动针对中国,是在对美西方彰显自己作为“棋子”、遏制中国的作用,好给本国的企业和经济争取生存空间。

总结来说,莫迪对中国动手本质是一种“欺负老实人”的行为。不过,莫迪出手之前要好好想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中国这个“老实人”,可从来不是不还手的软柿子。印度如果执意“作死”,那中国就会告诉他,什么叫“不作不死”。

最近,中国接连采取了两项措施,明显是已经做好了“敲打”印度的准备。第一,印度官员抱怨称,解放军在中印第21轮军长级谈判中,围绕撤军问题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强硬”。第二,印媒对外爆料,不丹已经默许中国深入洞朗地带修建村庄和基础设施。

这两个消息合在一起看,中国的态度就很明显了。如果莫迪继续犯“失心疯”,无底线的炒作涉华议题,那么中国不排除用拳头给他开个大眼,到时候莫迪可就连哭都来不及了。

3 阅读:344

刘勇教授

简介:军事学教授;作战指挥学博士,战役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