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最关注的这几个问题,您都清楚吗?

石佛山下小医生 2021-11-24 23:25:29

据统计,全球房颤患病人数约3350万人,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是房颤患者最多的国家。在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平均来看,每个人一生中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患房颤。

虽然房颤很常见,可是房颤的知晓率却比较低。据统计,在45-55岁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并不知道房颤;7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一半的人在初诊时才知道房颤这个疾病,有数据显示,目前仅有6%的有高栓塞风险的房颤病人接受了抗凝治疗,如此可见,目前人们对房颤的认知程度还远远不够!

门诊上也经常遇到患者问到:“最近心总是扑通扑通的,心慌难受,这是怎么了?”“大夫,听说房颤会导致中风,是真的吗?”“大夫,这个病严重吗?得了房颤该怎么办?”今天就带大家来详细了解下房颤!

一、房颤是什么?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简单来说就是心房的跳动不规律了。正常的心脏在搏动时,心房会接受到心脏的指挥部——窦房结发放的指令,以60~100次/分的频率规律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心室,再由心室将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

房颤发生时心房各部位无规律地乱发电信号,导致心房各部分的心肌各自为政,杂乱无章地自行收缩,而且毫无规律可言,最终导致心跳不规律和持续性颤动。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二、房颤有哪些症状?

房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房颤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仅在常规体检或其他原因就诊时意外发现。大部分患者会有以下症状:

1.心悸:莫名的心慌,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

2.眩晕:感觉头晕眼花甚至昏倒;

3.胸部不适:胸闷、心前区疼痛、压迫感或者不舒服;

4.气短气促: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房颤患者的症状也与发作时的心室率、心功能、伴随的疾病、房颤持续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发生房颤的时候,甚至有可能会因为心室率加快而出现心衰、心绞痛,或者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栓塞、中风等。

三、房颤的病因是什么?

房颤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年龄是房颤一个突出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人是房颤发病的高危人群。另外,患者本身的基础病也有可能是引发房颤的原因,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肥胖等多种风险因素均是房颤发展和进展的原因。另外,不当的生活方式也会影响房颤的发生,比如频繁熬夜、经常处于高压状态,甚至经常暴饮暴食,都会使得房颤的发病率升高。

四、房颤要做哪些检查?

患者平时可以自己采用测量脉搏的方法,观察脉搏是否规整,如果脉搏有问题,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房颤的确诊主要来自于心电图诊断,例如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远程心电监测等等。另外还可以进行心脏超声的检查,明确一下心脏是否存在一些基础疾病。

五、房颤有什么危害?

房颤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脑中风:由于房颤时心房无法进行有效的收缩,变成了不规则地“颤动”,导致血液流动不畅,瘀滞在心房的一个角落(左心耳)。瘀滞的血液就会很容易凝固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堵塞脑部动脉血管就会发生中风。因此,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5~7倍。

2.心动过速:房颤患者的心室跳动频率会明显增加而且节律不整齐,患者就会出现心慌的感觉,严重的患者发作房颤的时候甚至会伴有恶心、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长期心动过速,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功能衰竭。

3.心功能减退:长期的房颤可能会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会使得心脏泵出的血液量减少,无法满足机体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患者就会产生活动时气短、乏力等症状。

六、房颤患者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态

人在生气或者精神紧张时,体内的交感神经就会变得兴奋,这就可能导致心跳加快,进而容易引发房颤。在平时的生活中过大的压力、时常的焦虑、过度的愤怒都会使房颤发作风险升高很多。因此,保持愉悦的心态会使房颤发作机会减少很多。

2.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这些会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常吸烟酗酒的人患房颤的几率是其他人的2倍以上。因此,需要注意改变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过度熬夜,不抽烟酗酒,注意充分地休息,减慢生活节奏。

3.坚持锻炼

研究发现:坚持锻炼能使房颤患者降低30%中风风险。研究结果显示,与不活动的患者相比,达到运动标准的房颤患者:死亡率下降45%,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下降22%,中风概率下降了30%。所以,建议房颤患者进行合理的体育运动(1次运动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在运动中提高心肺功能,可以有效地预防房颤的发生,并获得更好的长期预后。

七、房颤如何进行治疗?

由于房颤患者很容易出现血栓,因此,房颤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针对房颤本身的抗心律失常治疗,通过控制房颤的心室率,让心律恢复正常,二是预防血栓形成,防范脑中风的抗凝治疗。

手术治疗也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房颤的手术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杂交手术和外科迷宫手术等。

八、房颤患者如何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伟特盐酸索他洛尔片、胺碘酮等。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有效地恢复心室率,但是胺碘酮具有一定的心外副作用。如果需要长期用药的话,需要考虑其不良影响。一般来说,胺碘酮用药后需定期进行肝脏、甲状腺和肺部检查。

伟特盐酸索他洛尔适应于多种室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临床上一线用于心房颤动转复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对于心房颤动风险高的心脏手术患者,伟特盐酸索他洛尔也可有效预防术后心房颤动的发作。相比来说,伟特盐酸索他洛尔的用药安全性良好,其对孕妇和儿童也适用。

在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时候需要在考虑患者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按照安全性第一、兼顾疗效的原则选择药物,对症治疗。

九、房颤要进行抗凝治疗吗?

对于已经发生过房颤的患者来说,一定要把预防脑中风当成头等大事。预防脑中风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抗凝治疗。在进行抗凝治疗之前一般需要通过CHA2DS2-VASc评分来评估患者的中风风险。对于中高风险患者建议进行抗凝治疗以减少中风的发生。抗凝治疗的药物通常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等药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抗凝药物的使用一定要有专业的医生指导,因为抗凝过度可能会导致出血,抗凝不够的话则起不到预防作用。

2 阅读:1234

石佛山下小医生

简介:医学科普,健康知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