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看懂她省亲时间的怪异,才发现她的死触犯了皇帝哪些忌讳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5-22 22:05:39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很多细节就怕“较真”。

如果不问“为什么”,基本都是寻常事。可要一问“为什么”,就会发现很多事最怕“推敲”。比如元春省亲的时间“安排”,为什么是“夜里回,天不亮就去”?

一场省亲两头不见“日”的安排细思极恐。如果结合元春和贾家的结局,以及文中诸多伏笔,就会发现夜里省亲直指元春与贾府的败亡结局。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大观园修建装饰完整后,贾家检查完毕,于是贾政方择日题本。本上之日,奉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恩准贵妃省亲。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间一出来,便让人不免心中一紧。

皆因第一回甄士隐家的败亡,就从元宵节当晚丢了女儿甄英莲开始。

如今贾府女儿元春要回来省亲,看似“回”,终究还要去。

那么,元春省亲会不会影响贾家的兴亡未来,关键就在于她回家的时间是不是元宵节那天夜里。

结果“怕什么来什么”,正月十五当天,贾府一大早就等在外头,可左等右等人不来。

(第十八回)正等的不耐烦,忽一太监坐大马而来,贾母忙接入,问其消息。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太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戌初”就是夜里七点一刻左右。正月十五时,天已经大黑。说明元春是夜里省亲。

(第十八回)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丑时三刻,就是凌晨一点四十五分。

虽说元春省亲的时间是礼部和钦天监制定,却肯定要符合皇帝的意思。

元春什么时间回家,归根结底还是皇帝想让她什么时间回来。

为什么皇帝要让贾元春夜里回家,夜里离去?如果结合前后文伏笔,就会发现元宵夜省亲,与甄家在元宵夜丢了女儿甄英莲后败亡一样,不但元春此去将再不能回来,贾家也因省亲而败亡。

元春省亲前后耗时六个半小时,三个时辰。却“掏空”了贾府三代积蓄。

两代荣国公何等权势和地位,他们父子该积攒多少家产?推测三四百万两银子肯定不多。就算贾赦、贾政当家躺着可劲花,十几年下来也花不了一二百万两银子。何况贾府每年还有庞大的爵产收益。

如果不是贵妃省亲,修盖大观园的皇家气派太费钱,用赵嬷嬷说的“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根本就花不完两代荣国公的积蓄。

贾府经过元春省亲被掏空,才导致家业一败涂地。

内部入不敷出,必然对外铤而走险。尤其再与皇帝关系不睦,面对打压更会应对失策。

贾府就像老迈的焦大,自恃有功骄狂自大,全不想自家老迈尸位素餐还悖逆不轨,如何见容于皇帝。

他们的不忠不顺,也从省亲这件事体现出来。

妃嫔省亲是“开千古未有之事”,从古至今就没有后宫妃嫔回家省亲的先例。

这事对妃嫔臣子是恩典,对皇帝来说可不是光彩的事。

所以,妃嫔省亲的这个“例”,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太上皇下旨,贾家作为老臣踊跃响应。

当时朝堂之上,太上皇与皇帝双皇并立,正是李白所谓“双悬日月照乾坤”的局面。

这种时候,历朝历代都最是敏感。不但太上皇皇帝父子关系微妙。朝廷臣子立场也敏感,稍一不慎站错位置就容易惹祸被牵连。朝堂更是新旧势力互相倾轧的厉害。

所以,夹在太上皇与皇帝之间的臣子,尤其是贾家这种太上皇老臣,要么赶紧向皇帝效忠,要么“夹着尾巴做人”,将太上皇熬死后再选择立场不失为退而求其次的转圜余地。

可贾府积极响应太上皇旨意操办省亲,不顾皇帝颜面,又怎能不遭忌恨?

省亲与否,贾家不可能自己做主,需要贾元春的同意。贾府敢堂而皇之操办省亲,自然得到了元春的同意。

可笑贾元春作为皇帝的贤德妃,却响应太上皇旨意回家省亲?罔顾甚至激化贾府与皇帝的矛盾,岂不正是判词说得“二十多岁不辨是非”?

曹雪芹更借《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的典故,借孔子教训弟子冉有和季路要明辨是非,在其位谋其政,化解君臣敌对矛盾,来讽刺元春不懂事,导致贾府与皇帝关系紧张,最终酿成“虎兕相逢大梦归”的根源事实。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元春省亲会在晚上进行。

“双悬日月照乾坤”,日指太上皇,月指皇帝。

古人最善于借“日月”形容皇帝和权势。

比如秦可卿和林如海去世的九月初三,就源于白居易对“牛李党争”不满而作的《暮江吟》伏笔: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暗示林如海死在新旧两股势力之争的漩涡之中。

“残阳”就是指太上皇。所以他死在白天的巳时。

“新月”就是指皇帝。所以她代表贾家死在夜里亥时。

贾家与林如海一样,败于新旧权力的残酷斗争。

林如海是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去查太上皇旧朝的财权,被旧势力所害。

贾府是太上皇老臣,实为皇帝所害。

回到贾元春省亲的时间,元宵节夜里七点到两点之间,两头不见“日”,又恰逢月圆之际。曹雪芹分明在暗示皇帝羽翼丰满之时,就要对贾家“下手”之际。

到时候,贾家就像甄士隐一样,不但“丢了”女儿,更会家破人亡。

《红楼梦》有些伏笔并不难,只要抓住一点,就很容易抽丝剥茧的找出真相。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