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全面提速爆发!储能关键新兴赛道,布局龙头梳理

翰棋说财经 2024-05-11 02:25:27

在全球能源革命的浪潮下,储能市场蓬勃发展,当前新型储能技术成为新兴趋势。

新型储能在构建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的概念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新型储能技术已正式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支持。目前多种新型储能技术已在全国各地得到实际应用,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型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3139万千瓦,这相当于1.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总和,足以满足2000万户居民的电力需求。

2024年新型储能的增长势头延续,仅在今年的前三个月,我国新型储能的装机容量就新增了9.9GWh,同比增长率高达65%。在国内某些地区项目备案数量同比增长超过了5倍。

关注【乐晴行业观察】,洞悉产业格局!

新型储能行业概览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之外,以电力输出为主要服务形式的储能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随着对调节能力需求的持续增强以及新能源开发与消纳规模的扩大,抽水蓄能技术在满足调峰调频需求方面日渐力不从心,新型储能的优势日益显现。

新型储能分类:

资料来源:数字化产业研究

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更为灵活并具有出色的调节能力,与新能源的开发与消纳更加契合。

新型储能技术以其配置灵活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更能够适应并支持新能源的储能与消纳。

此外,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多样化,在电力系统的源头(源)、传输网络(网)以及负荷端(荷)都发挥着支撑作用。

来源:国家能源局,《储能技术发展态势及政策环境分析》何可欣等

储能产业链梳理

从储能产业链角度来看,上游主要集中在材料和设备的供应环节,包括电池关键材料,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以及电池生产设备;中游环节聚焦在储能系统的构建如系统设计、集成、建造和安装等;下游是储能技术的应用端,主要为电力系统的储能需求和备用电源等在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核心应用场景包括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在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领域也作为备用电源发挥重要作用。

储能竞争格局和龙头梳理

我国储能产业链的集群效应十分显著,市场规模稳居全球前列。据CNESA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电力系统新型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规模排名中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近年来随着储能行业的热度不断升温,新成立的储能相关企业数量激增至约4万家。

从新型储能技术路线来看,当前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锂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最为迅速。锂电池储能已经处于技术成熟的关键阶段,随着下游需求的不断释放,中游设备环节的企业都将受益于储能装机量的增加。

在锂电池储能领域,电芯环节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龙头;变流器PCS环节也有阳光电源等企业参与。此外,储能电站温控环节的主要厂商包括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同飞股份和松芝股份等。

在电池管理系统BMS方面,目前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整车厂商、电池厂商以及专业的第三方BMS厂商。

随着独立储能盈利模式的逐渐清晰,独立储能电站运营这一新型业务模式也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电网下属企业、电力运营商以及储能中游设备商等。相关布局的厂商包括南网储能、南网科技、三峡能源、林洋能源、万里扬以及宝光股份等。

结语

当前全球储能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型储能技术的强劲增长。在“双碳”战略背景的大力推动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发布了多项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储能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和全面进步,在此大背景下,新型储能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机遇。

关注【乐晴行业观察】,洞悉产业格局!

0 阅读:2

翰棋说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