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四大生日宴,全以悲剧收场,曹雪芹的用意你看懂了么?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5-22 22:05:07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里,前后有四场过“生日”,全都以乐极生悲收场。就是薛宝钗、王熙凤、贾宝玉、贾母的生辰之庆。

纵观曹雪芹详细描写的这四场生日,就会发现他们全是“贾家人”。不是贾家人的生日一个没有。甚至贾探春的生日都被一言略过。

那么,这四个生日都发生了什么乐极生悲的故事和伏笔呢?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一,薛宝钗的生日

薛宝钗来贾府时十三岁,经过元春省亲,在贾府迎来了十五岁的及笄之年生日。

根据探春的说法,宝钗和贾母与元春一样都是正月,只是她二人都在元宵节后。

作者先不给贾母祝寿,而写宝钗生日。既与当时的金玉良姻说法有关,也代表贾府内部各个立场的纷争。

薛家来贾府一住两年多,元春省亲这么大都不走,等薛宝钗“成年”了还不走?

所以,贾母主动出资二十两银子,给宝钗张罗过“及笄之年”,就是把事闹大,引起舆论压力。

古代女儿“及笄”后,娘家就要张罗嫁妆,寻找婆家待嫁了。

这些事在贾府肯定不能做。

贾母张罗便是告诉薛家“你们该走了”。

而且贾母只拿出二十两银子,用王熙凤的话说“这够酒的,够戏的”?说明钱不够,还得管家王熙凤拿公款补贴。

贾母不是没钱,五十两银子足够却只给二十两,分明与打发刘姥姥一样,二十两银子是贾府打发“打抽丰”的分例。

贾母有撵逐之意,薛宝钗自然知道。

于是她便在酒宴上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借五台山僧众不留鲁智深而揭穿贾母撵逐薛家的心思。

这场生日宴自然是人心算计,谈不上多愉快。

随后更因小戏子的长相,引起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史湘云的不愉快。

贾宝玉才有了一句醒悟偈言: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也像鲁智深唱词一样填了一首《寄生草》。

如果结合鲁智深那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显然就是未来贾宝玉出家之谶。

薛宝钗苦守着一份“金玉良姻”,最终却因贾宝玉离去而孤苦余生,可是这次生日的悲剧伏笔。

林黛玉何尝不也是一无所获!

二,王熙凤生日

贾母出资二十两银子给薛宝钗过生日。到了王熙凤生日时,她虽也只出资二十两银子,却号召全家集资为凤姐庆祝,这份恩宠哪里是薛宝钗比得?

显然在贾母心中,王熙凤远比薛宝钗更得她的认可。

未来两人都是孙子媳妇,贾母的偏向性也由此可见。

她就是不同意金玉良姻,认为富贵传家不是长久之计。

不过,王熙凤到底也让贾母失望了。

就在生日当天,凤姐回家捉奸贾琏与鲍二媳妇偷情。一场大闹下来,固然将贾琏丑闻弄的尽人皆知,王熙凤的妒忌更令人侧目。

凤姐自扬家丑,不是贤惠之妻的行为。家有妻子媳妇如此,更不是幸事。

贾母当时对凤姐便有不满,委婉的提出:

(第四十四回)“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从小儿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他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

王熙凤“天大”的事,在贾母口中只是什么要紧事。还替贾琏开脱说人人都是这样,更说凤姐“喝多了,乱吃醋”。这话里话外不但没支持王熙凤,更单提出“妒忌”这一项,便是不满意了。

古代女人有“七出之条”,妒忌为首罪,夫家可以此不贤德而将之休妻。

王熙凤经此一闹,在贾母和贾府众人心中落下妒忌之名,不但为日后夫妻反目埋下祸根,更是落得休妻结局。

贾母是贾家之母,自然向着子孙后代。

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肯定要得到贾母同意才被休。此时贾母说她的“吃醋”,当为日后伏笔。

薛宝钗生日为守寡之谶。

王熙凤生日为被休之谶。

荣国府两房未来女主人全落得一场空,不是悲剧是什么?

三,贾宝玉生日

贾宝玉生日有两件事最值得注意。

一个是“红香圃”的酒令,无论“射覆”,还是林黛玉的《折足雁》,史湘云的《一江风》酒令,都对宝黛钗湘四人结局给出谶语。

尤其林黛玉远嫁,贾宝玉离去,薛宝钗最后与史湘云携手到老的伏笔很明确。

另一个是群芳夜宴掣花签,主各女儿的姻缘。

得到花签的都有姻缘变数。

没得到花签的,就根本没有姻缘。

这里最要注意的是两个花签:

第一,贾探春的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是远嫁异国为王妃之谶。

第二,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借昭君出塞,影射远嫁异国为王妃。

探春与黛玉姻缘伏笔重叠,且黛玉的潇湘妃子为探春所取,潇湘妃子又为娥皇女英二女同嫁舜帝故事。

若结合林黛玉之前的《折足雁》离别之意,和之后的《五美吟》中,五位美人全都由一国嫁去另一国,可知黛玉远嫁势在必行。

而贾宝玉生日第二天,平儿还席,尤氏带着贾珍侍妾携鸳佩凤过来,加上王熙凤,这五个“女人”没有一个为贾家生育儿子。

鸳和凤,更是雄鸟。

曹雪芹故意写当日宴会开在榆荫堂,可没有子嗣,贾府该如何“余荫子孙”?

果然,随后贾敬突然殡天。将贾府两脉嫡长传承“子孙断绝”的伏笔扯出来,贾府注定要一败涂地。

贾宝玉更注定要因贾家之败而失去挚爱林黛玉。

四,贾母的八旬之庆

不是贾母八十大寿,而是庆祝老太太过了七十一岁,人生进入第八旬。

古人没有“零”的计数。从一至十为一旬。

当年贾母正月刚过完七十一岁生日,人生便进入第八旬。贾府势必要庆祝她“长寿”而举办庆典。

所以,八旬之庆,不叫八十大寿。贾母也不是八十岁,而是七十一岁。

之所以不将庆典与生日混办,源于老人之寿要低调,择日再办是风俗。

只不过八月初三寿庆的日期囊括了八月初四,结合两年之后贾母去世的时间,恰好应了“七三八四”之谶。

贾母八旬之庆,便充满了她“寿终正寝”的伏笔。

比如南安太妃来祝寿。

南安者,难安也。

既有南边的不安,也有贾母将要“难安”而死的伏笔。

其中江南甄家送来的《满床笏》屏风,随着甄家被抄家,预示贾府富贵终止与“南”相关。

而粤海将军邬家送来的玻璃炕瓶,也预示贾府将要碎灭,以及“无家”之兆与“南”相关。

甄家和邬家,都源于南方,“难安”也。

刘姥姥讲述雪下抽柴故事,预示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当晚,贾母去世。故事还没说完,南院马棚起火,还是“祸”在南方。

而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便碰到贾蓉来向王熙凤借玻璃炕瓶,是王子腾送给凤姐的。

王子腾的九省都检点。

邬家的粤海将军。

一南一北两个边防重镇一把手,代表贾府的军事权柄。

而北为北静王,南为南安王,可知这几家日后连累贾府家破人亡被抄家。

《红楼梦》中每个线索都不能单独论证,作者必然多有伏笔,前后关联。

贾母八旬之庆的线索,预示她老人家日后寝食难安而死,也与南安太妃看姑娘有关,更与林黛玉和贾探春二女同嫁有关。

如此一来,便与前文三个生日全都能呼应上。

贾母一死,树倒猢狲散,贾府迎来抄家,一败涂地。

纵观这四个生日,全都主败亡之兆。

曹雪芹下笔不留情,越是热闹的情节,越是悲情之谶。

未来贾府嫡长一脉,全部断子绝孙。要不是二房还有贾兰,结局不可想象。

但贾兰也不是宁荣二公的嫡长,这就是破而后立之谶吧。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1 阅读: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