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国展后,两派书法对立阵营各执一词,书法艺术究竟何处去?

滨滨谈文化 2024-05-23 03:55:05



以前的书法国展后,并没有像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那么有强烈的对阵,十三届国展后,关于书法艺术形式及风格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就说十二届国展,那些入展的草书作品,要么是黄庭坚风格,要么是王铎风格,不论哪一种风格,它们的风格都是与古人的距离不大,一般人都可以看得出来。但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后,入展的草书作品,它们的风格大多是看不出来的,于是乎,便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阵营。

这两个阵营,一个是入展派,一个就是保守派。说得具体一点,前者就是展览体,后者就是传统体。十三届国展后,这两个阵营便成为书法界一直讨论的话题。那么,他们讨论什么呢?展览体说,不管你写了多少年字,不会写展览体,你就是入不了展,这不能怪别人,只怪你太保守了。而传统派则说,展览体只是为了迎合展览而已,就是对传统书法的亵渎,这不算什么本事。

那么,对于这两个阵营来说,究竟哪一个才是书法的真正意义?入了展,并且加入书协就一定是高水平的书法家吗?这方面,正如一位书法博士说到,现在的全国书法展,从整体上看,那些入展的作品只是千篇一律的千人一面的作品,只不过是泛泛之作,远未达到深入的层次,这位博士还深刻地说到,从入展的作品来看,那些作者对于王铎、米芾以及“二王”的理解还都停留在相同的、较浅层面上。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其实,一个更可怕的原因就是,现在学习书法的人太多了,并且以院校为最,那些书法生要毕业,要成就,怎么去认定?那就是参加全国书法展,只要能入展,就是对多年学习书法的认可,因为中书协在这方面是一个领导者的机构,他们认可了,那些学生的书法成就也就得到了认可。

不止是书法学生,更有那些师承的书法生,跟着老师多少年了,就等一个入展的机会,于是,那些培训班上的老师们便要给他的学生一个秘诀,就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凭借自己的“作品”入展。而那些老师也是曾经的入展者,他们也一直在研究展览体如何创作,方法很多。一位评委说,假如一个班上有20个学生,他先让每个学生自己写一幅作品,然后老师逐一讲解,提出改进方法,如此下去,每个学生都按照老师的方法一次次改进,这样的话,展览体就打造出来了。

当然,老师的研究也是有目标和方向了,例如这位老师在十届、十一届国展上入过展,但他并不是把那两届入展的经验分享给学生,其实,那个时候的创作方法或许已经过时了,就要用最新的方法去创作,例如,他们时时紧盯一些名家的书法展上的创作作品,并且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这样一来,他就会把过去的和最新的创作方法结合起来,创作出展览体所需要的作品。

也难怪一些入展的人说,你不会创作展览体的作品,就不会入展,不管你写了多少年的字也是没用的。这种说法引起了传统派书法爱好者的强烈不满,他们说,难道书法要这样写吗?就王羲之、米芾等人复活了参加书法展,也未必能入展!难道当代书法就要这样走下去吗?这都是书法展览体惹的祸,中书协就没有责任吗?

说归说,喊归喊,当代书法已经走到了艺术性的道路之上,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形成起来的,我们可以回头看看,当年一届、二届,至少可以说,八届以前的书法展,是不是写得都较为传统,但随着人们对书法艺术性认知的不断提升,书法家在写字时,把重点放在了表现艺术性之上,加上媒体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使得书法艺术性在十三届全国展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尽管这样,但这只是表现的一个现象,更深层次的东西,并非是入了展就是真正的书法家了!

注:文中插图与文意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

0 阅读:180
评论列表
  • 2024-05-23 07:04

    鬼画符滴比拼,没有最恶心,只有更恶心![好生气]

  • 2024-05-23 07:16

    👻书[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5-23 16:08

    从入展结果看,传统派完败。谁叫评委也是入展派。

  • 2024-05-24 22:38

    如果真的如图所示,这些完全就是垃圾,狗屁不是!

滨滨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