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良:看一个“阔太太”如何重建被摧毁殆尽的南京地下组织

元柏评历史 2023-03-03 18:21:01

1949年南京解放的第二天,有一位衣着华贵的阔太太走到了南京第35军的军部门口。当时南京社会局势鱼龙混杂,她的出现立马引起了站岗的解放军的警惕。

站岗的警方军走上前去请她远离,没想到这位阔太太不紧不慢地说要见政委何克希。

卫兵通报之后,何克希一路小跑着亲自出门迎接,走到门口之后就一把握住了女士的手,向她表示恳切的感谢。

那这位女士到底是谁呢?她又到底做了什么呢?

这位让南京解放军政委万分敬佩的女士,名字正叫陈修良。

陈修良

地下女特工

平日里陈修良只是一位普通的商行老板娘,但实际上她是南京市地下党的市委书记。可以说,没有她这样在暗处默默奉献的地下工作者,解放战争也不可能赢得这么顺利。

年少的陈修良也没想到自己会走上革命的道路。她出身名门,饱读诗书,完全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家闺秀。

小时候的教育也让她要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初中的时候她的梦想就是以后当个书法老师;然而造化弄人,在师范学院读书的时候,她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她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的动荡的解药,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出路。

年少时的陈修良

就这样,陈修良在宣传革命思想的报纸里当编辑,不断地宣传革命思想。终于她在18岁那年如愿入党,成为了一名在隐秘战线上的地下党员,一直兢兢业业地在上海工作。在十几年里,陈修良不仅团结了许多知名人士,还发展了大量的秘密党员,促进了地下党组织的发展。

1946年,陈修良忽然接到了组织上对她的新任命,让他去担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这听上去似乎是一份升职的美差,但当时在南京做地下工作的难度绝对是毁灭级的。

早在陈修良刚刚入党的时候,蒋介石就在南京发动了清党行动,连续八次对南京地下组织进行破坏,接连八任的南京市委书记都牺牲在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而在十年后日军攻占南京的时候,在南京的地界上几乎找不到地下党员。

陈修良接受任命的时候,南京的状况是这样的:在全南京,掰着手指头勉强能数出200来个党员,这些人还零星分布在各个地儿,干着不同的工作。

地下工作者们

在蒋介石用刺刀大炮围堵的南京城里,这些党员的力量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对于陈修良来说,这份工作代表的就是九死一生。

陈修良到南京的时候,她打扮成了一个老妇人来掩人耳目。在她联系到我方情报人员,逐渐熟悉情况之后,陈修良就摇身一变成了富商的妻子张太太。

她先是想办法住进了中共南京市委一位委员的家里,后来又给自己安了个姑妈的身份。

不过,当了别人姑妈的陈修良,却没有机会当好自己女儿的妈妈。

陈修良一家

尽管南京和上海很近,但身负特殊使命的她几乎没有时间回家,要见女儿一面更是比登天还难。

五年后,她终于有个机会回上海讨论工作。当她踏入家门的时候,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当年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女儿现在已经八岁了,眼睛亮晶晶的问陈修良:你是谁?是新来的保姆吗?

陈修良眼含泪花说:我是你妈妈!

妈妈,我有妈妈了,我有妈妈了。小女儿高兴极了。

然而母女说了没几句话,陈修良就不得不匆匆离开家,继续投入工作。

这次离别之后,再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陈修良只能把对女儿的爱深藏在心里,安心地当着别人的姑妈。

姑妈张太太出手阔绰,刚到南京城,就置办了一户阔气的宅院,又接连开了好几家铺子,一下子就在南京的阔太太圈里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这位张太太最爱的就是打麻将,总是拉着阔太太们一起组麻将局。就靠着一张小小的麻将桌,她扩展了圈子,稳固了身份,从阔太太们的闲言碎语中获取大量情报,再传递给组织。

打麻将的太太们

在外人眼里,陈修良就是一个典型的爱财如命又肤浅拜金的暴发户,同时又健谈热情,一心只爱打麻将。谁能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女人,将残破不堪的南京地下党机构一步步地重建了起来。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原来只有200多人的南京地下党已经发展到了2000多人。

这个组织有着严密的体系,还有全新的密码系统,可以安全地向中央传递各种重要情报。然而,只是靠着阔太太们的麻将局拓展人脉显然是不够的。随着时势的变化,陈修良又开辟了第二条战线。

龙潭虎穴

当年,在陈修良被党中央派去南京的时候,她的丈夫曾经给她写过一首诗,其中两句是这么说的:

欲得虎儿须入穴,如今虎穴是金陵。

而陈修良,就是那个深入虎穴进而虎口拔牙的巾帼英雄。

1946年的南京城各方势力却是暗潮涌动。,各界民众对国民党的不满更是一触即发。在各方势力的矛盾里,学生和国民党的矛盾是最尖锐的。

矛盾最大的爆发点是这么一件事。

1946年平安夜下的北平城,一个北大的女学生在路上溜达,准备去看场电影,没想到这个姑娘在半路突然被一个在北平的美国大兵给拦住了,而后这个姑娘竟然被这个大兵给拉到角落里强奸了。

北大女学生沈崇

这么一起事实确凿的强奸案,却因为夹杂着国家间的政治角力,传出许多离谱至极的传言。有人颠倒黑白,说根本没有强奸这么一回事;还有人污蔑受害者,说她不是北大的学生,而是风尘女子;还有人把矛盾引到了我党身上,暗示受害者是地下党员。

但是北平的学生们彻底炸了锅,当时北平的高校们联合起来进行示威游行,抗议美军暴行,要求美军滚出中国。

这事传到南京之后,南京大学生们也是群情激愤。陈修良了解了情况之后,给学生们提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在她的暗中指导下,南京的学生们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

后来报纸的评价:本来寂静得像死水一样的南京,被学生们的赤子之心吼醒了,全是都感到震撼,参与到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去。

当时学生游行

在蒋介石发动内战之后,国统区物价暴涨,粮食和日用品的价格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疯狂,就连有国民党背景的大学教授也对国民党的统治非常不满。按他们的总结来说当时全国的教员和学生都处在五大环境里面,第一穿不暖;第二吃不饱;第三住的地方不安全;第四实验室没法看;第五图书馆没书看。

这是对学生们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全面打击。

学生们坐不住了,想要起来闹革命。这个时候共产党站了出来,立刻给南京市的共产党员们下达指示:指导学生运动。

陈修良帮助学生们将反饥饿和反内战的两个口号巧妙结合起来,但又不提政治色彩过于浓的口号,保护学生们的安全的同时,也不会暴露共产党的身影。

除此之外,她还尽量利用各种合法的机会,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教学生们去团结教授,争取工人和居民的支持,还叮嘱学生们要注意国民党政府的反动分子的镇压和破坏。

在南京市党委的领导下,南京学生开始了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

5月20号这一天,南京各校学生以及来自上海、江苏和杭州等地16所学校的学生都参与了这场游行示威。

学生游行

在这次游行里头,至少有5000多名南京大学生走上街头,反内战和反饥饿的口号在南京城上空久久回荡。但是学生们的队伍遭到了军警的阻挠和袭击,酿成血案。

这些残酷的镇压激起了学生的愤怒,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加入了斗争行列。后来随着运动的不断扩大,“反对国民党进行内战,要求生存的权利”成为了群众们的口号,建立新中国也成为了大家心中的追求。

中共中央这次对学生运动评价极高,甚至认为它足以与五四运动和129运动相媲美,这也是对陈修良努力的最大肯定。

小动作大作用

陈修良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他的本职工作上。她不仅能收集各种情报,她还能漂亮地处理情报,应对各种危机状况。

那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在长时间的革命工作里,陈修良已经养成了敏锐机警、胆大心细的作风。她能临危不惧、正确判断、抓住时机获取情报。

陈修良

有一次,乔装打扮的陈修良来到与自己单线联系的同事家,见面之后,同事紧张地告诉陈修良,自己的小舅子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刚从重庆回来,暂住自己家里。

同事显得很慌张,他提议为了安全起见,自己要少和陈修良来往,甚至提出要搬家,但陈修良则不以为然。

陈修良认为应该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正是这个决策,让他们获得了一份重要情报。

同事的小舅子住了没几天就出去花天酒地了,留下的手提包里装了一份军事密码。陈修良喜出望外,将密码本交给其他同志,手抄了一份后立刻完璧归赵。没想到这正是党中央急需的一份军事密码。

南京城的地下工作险象环生,但对陈修良来说,却意味着随时随处有截获情报的可能。有一回,陈修良听说最近国民党军政部来了个新官,名叫汪维恒。

这个名字她非常耳熟,想了半天,终于想起自己在中共的一份名册里见过这个名字,原来这是迎来了一位新同志。

即便这样,陈修良还是谨慎的派人去试探汪维恒的态度,果然不出所料,他真的是我党的通知,和党组织失去联系十几年的汪维恒现在终于盼来了党组织上的人,他毫不犹豫的把国民党军的相关情报全都交给了南京市委。

陈修良还非常积极地进行了策反工作,争取更多国民党进步人士共同迎接解放。

陈修良首先关注的是国党空军的飞行员俞渤,陈修良了解他的背景之后,确认这人是可以争取的。于是派人转告俞渤:共产党欢迎他,希望他能影响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弃暗投明。

右一是余渤

俞渤听说后很受鼓舞,立刻联络了其他几位飞行员,准备一起计划投弹炸毁蒋介石的总统府。

但由于受天气影响,那次投放的炸弹偏离了目标。蒋介石虽然没伤着,但也着实吓得不轻。

俞渤飞机起义的消息在国民党里传开以后,一些飞行员也纷纷模仿,西安、杭州、上海接连发生类似起义。

空中雄鹰奔向光明之后,陈修良开始准备海上舰队的策反工作。

重庆号的舰长邓兆祥早就不满国民党当局的腐朽无能,舰上的水兵们也都满怀爱国之情,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是心灰意冷,早就滋生了投奔共产党的念头。

得知这个情况之后,陈修良和他们一起计划起义,并且获得了圆满成功。

传奇海军将军邓兆祥

海军、空军相继起义之后,陈修良又把目光盯向了蒋介石的首都警卫师。

通过多方了解,陈修良的得知警卫师的师长王晏清为人正直,对国民党当局已经失去了信心,于是决定策反他。

在陈修良的不懈努力之下,王晏清放弃了对蒋介石的愚忠心理,坚定了起义的决心。看着警卫师雄赳赳、气昂昂的起义大队,大才女陈修良高兴地写了一首七绝诗:

山连古阙江南春,豺狼胡涂遍地惊。大军横渡到来日,看尔还能露争鸣。

王晏清将军

就像诗里写的那样,渡江战役的决战时刻很快就到了,在这场大决战里,陈修良又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

协助渡江

陈修良接到指示,要她为解放军渡江做好重点工作。虽然指示很简短,但经验丰富的陈修良非常清楚自己该怎么做,怎么组织群众,怎么里应外合的配合解放军,又该怎么指导国民党的巢穴。

这些事情都被陈修良一一写进了日程。

在充分的了解群众状况之后,陈修良发现,在南京国民党警察里,有很多来自西南地区的初高中毕业生,他们都对国民党很不满,这些人是可以争取。

解放前的南京

于是,陈修良就组织成立了警察运动委员会,为这些警察提供方法上的指导,也在警察里尽力争取进步力量。

这些思想进步的警察,又各自潜入国民党的警察分局,秘密进行工作。当时不断的有警察局的实权人物弃暗投明,甚至还带来了大批警力。

在重点打入警察局的同时,陈修良还深入其他单位开展群众工作。她带领着这些单位组织群众储水、储粮,保护单位宿舍的安全。

哪怕是渡江战役打得最凶的时候,南京都没有停水停电。因为有陈修良尽心的部署和前期工作,渡江战役进行的无比顺利。

在解放战争当晚,陈修良又暗中帮助解放军们筹集船只,打通水路。终于在第二天的凌晨四点,解放军35军的1万多人全部渡江,南京也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南京解放油画

在解放当天,看着滔滔江水,陈秀良按捺不住愉悦的心情,奋笔写下了解放南京的新闻稿。当新闻稿的广播声回响在南京上空时,陈修良也赶到了35军军部,与自己素未谋面的老战友、35军政委何克希见面。

见面时,何克希政委握着陈修良的双手激动地说:真没想到,帮助我大军渡江解放南京的地下党负责人,原来是这样一位温文尔雅的小女子。

这一幕也被摄影机记录了下来,成为了历史上美好的一笔。

至此,陈修良终于完满结束了自己的虎穴生涯,开始了新的生活。在经历了无数惊险的时刻之后,这位传奇的女性终于回归了普通人的生活,她拂袖而去,功成身退。

这个时候人们才发现,她不过只是一个娇弱的大家闺秀而已,但在民族危亡面前选择了奋不顾身拯救人民与水火,也正是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普通人,组成了我们党和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1950年陈修良一家合影

0 阅读:11

元柏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