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学生别沦落底层,张雪峰揭露生存规律,没家底有家教很吃亏

不要宣萱闹闹 2023-12-03 17:32:41

老实学生别沦落底层,张雪峰揭露生存规律,没家底有家教很吃亏

有人说:“学生考试,找工作要面试,但做父母这么重要的身份,却没有什么门槛。”这似乎对家长来说是公平的,但对于没有选择权的后代来说,真的公正吗?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原生家庭对个人的重要性。然而,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确的,却存在着众多不同的看法。有一些我们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现在看来却可能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老实学生别沦为底层”,张雪峰老师探讨生存规律

在许多长辈的眼中,或许“为人老实”是一种优点。在家长和老师看来,那些懂事听话、默默躲在角落不给他们添麻烦的同学,肯定要优于调皮捣蛋的人。

然而,许多乖乖女和乖乖男在毕业后往往更容易感到迷茫和苦恼。一位高校教授曾直言:坦诚老实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会吃亏,这说明我们的环境已经出现问题。

他说的不无道理,让很多人后悔过于温和地培养了他们的子女。也有人争辩说,教育学生善良老实有什么不对呢?外界的评价标准偏离了正途,不应该怪责这些积极培养的方式。

纵观当下,作为普通人,我们又有多少力量能够改变整个世界呢?从某种角度而言,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只能根据现实情况来调整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正如那句古老的谚语所言:“适者生存”。

知名教育家张雪峰对此有着相同的观点,他的言辞值得每个普通家庭深思:性格内向而老实的学生,切勿陷入底层;因为这类学生在底层的境遇比想象中更为艰难。

答案实际上并不复杂,稍有经验的人都会明白,越是“底层”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就越有限;同时,他们对待他人也更容易“欺凌弱者”。

张雪峰老师的提醒揭示了现实中的生存法则。他认为,想要过上好日子的“老实人”,几乎唯一的出路就是刻苦学习,考上好大学,提高自己的社交圈。

否则,如果早早脱离校园,或者就读水平较低的学校,未来能找到的工作基本上就是那些不需要门槛的基层岗位。在这种环境中,缺乏规则意识,更多的是凭借实力欺压弱者,老实守规的学生面临的困境可想而知。

有经验的人深有感触: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没有家底却有家教”。张雪峰的培养思路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有学生表示这不需要等到踏入职场,早已深有体会。例如,有一位男生初中时成绩不佳,后来进入技校。

住校后,他安分守己,从不招惹任何人,然而这反而引来了一些无聊的同学主动找事。虽然他还没学会技能,但性格却变得更为忧郁。

关键是有些家长只是叮嘱孩子不要惹事,却忘了考虑别人对待软弱同学的态度。还有一些家长,因为控制欲强烈,亲自将后代培养成老实的性格,却又责备他们在外受到委屈。

这或许是越来越多人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深知,自己说出来往往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招致更多的否定和打击。

在上学时,老师为了维护整个班级的秩序,可能会稍微维护一下学生。然而,等到毕业之后,老实学生面临的困境才真正开始显现。有人形象地总结:最怕没家底却有家教。

我们从家长那里接受的教育是要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懂得礼貌、谦虚、守规矩。这些品质在同样有教养的圈子里是适用的。

然而,“中上层”通常受教育程度更高,对规则和秩序有更广泛的认同;但在底层社会相处时,过于有家教反而可能被视为“软柿子”的表现。如果家庭并没有太多实力,别人与你相处时可能更加毫不留情。

张老师口中的“老实学生”可以用更具体的方式来理解。老实与懦弱实际上是两回事。前者是指人不主动惹事,后者则是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无法有力反抗。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那些内向、不爱讲话的学生,就代表着家庭培养方式有误。那些看似老实的学生同样可以拥有智慧和适应生存规律的能力。

最为关键的是,家长自身要有分寸,不能一味地要求后代“顺从”;如果后代能够表达不同的想法,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这并不是坏事。

其次,应该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和生存规律的认知,让他们明白在面对不同的人时,态度和行为可能需要有所调整。如果别人不尊重你,那么并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教养而委屈求全。新学期即将开始,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一下培养方式。

【话题】你认同张雪峰这番话吗?

23 阅读:2671
评论列表

不要宣萱闹闹

简介:坚持原创,保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