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布“最新引才计划”!内地仅9所高校本科生可申请!华中科技大学入选

有何高教 2023-03-10 16:53:47

近日,香港最新出台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引起广泛关注。按照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政策,通过该计划引进的人才,可获两年签证,并在居住香港7年后可以申请永久身份证。具体来看,高才通计划接受三类合资格人士的申请,内地满足该条件的高校有9所,其中就包括华中科技大学。

图源:澎湃新闻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官网上的描述,高才通计划将对象瞄准了高学历人才和高薪人才。具体来看,高才通计划接受三类合资格人士的申请:

A类为申请前一年年收入达250万港元或以上的人士;

B类则是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累计至少三年工作经验的人士;

C类即申请前五年内,从全球百强大学本科毕业,但工作经验少于三年的人士。

其中,A、B两类人士可获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C类则设有上限,为每年10000人。

B、C两类中的全球百强大学中,内地满足该条件的高校有9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形成了清北+华五+华中大+中山大学的九校格局。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

此次华中科技大学成为内地9所符合申请条件的顶尖高校之一,究竟有何“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实力名校,触摸其追求卓越的发展肌理——

以卓越的速度,建设通向未来之桥梁

江山雄丽,岁月如歌。华中科技大学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在改革开放中腾飞,在新时代迈向世界一流,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70余年来,华中大坚守建校的初心和使命,以服务国家为己任,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顺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启了高等教育的求索之路,那时学校就已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改革开放期间,学校又踏上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之路,朱九思老校长开全国高教界风气之先;杨叔子先生在全国理工科高校中率先扛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大旗;裘法祖先生提出“让医学归于大众”……在众多大师先贤的共同推动下,学校一步步向着一流迈进。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

进入新时代,华中科技大学接续奋斗,汇聚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力量。一批批专业接连入选“一流”;一门门“金课”先后获批建设;一个个创新平台不断激发着学生的内在潜能。就这样,华中大搭建起了一座通向理想的桥梁,助力学子们成为一名“引领未来”的青年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现设有112个本科专业,累计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9个,其中国家级74个、省级15个。目前,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招生专业占比超过70%;获批工科和医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计42个,均位居全省第一。(数据截至2022年6月)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

不仅如此,在教育部揭晓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中,华中科技大学也展现出了卓越的实力,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39门,获批课程总数位于全国高校第7位、全省高校第1位。

以实力强劲的专业为依托,华中大学子在课堂中汲取知识,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为在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搭建高水平、开放式孵化平台。截至2022年11月,众创空间已累计孵化学生创业团队64个。

70余载光阴,转瞬即逝。华中科技大学从一个伴随新中国诞生的“雏鹰”,成长为一所跻身“国内第一方阵”、声誉卓著的一流大学。这所实力雄厚的学府,不仅能够提升同学们的思辨能力,也带领着学子解决科技前沿的“未知之解”。

以卓越的实力,凿空科研未知之道路

学术队伍是大学的核心。华中科技大学积极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汇聚了一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学术大师。其中有院士19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63人等,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华中科技大学精密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内, 科研人员进行卫星编队仿真控制的研究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

学校还建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和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国家重大科研基地,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

“大师”与先进平台相结合,碰撞出了无与伦比的精彩花火,每一次迸发都见证着华中大面向科学前沿、攻克未来技术义不容辞的决心。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大致力破解世界性难题,勇于应对全球性挑战:学校牵头建设的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攻克磁体结构稳定性设计、磁场波形精确调控和微弱信号精准测量等世界性难题,创造了64T脉冲平顶磁场世界纪;研制的世界首台500kV电压等级工程化应用的机械式直流断路器,助力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场馆实现100%“绿电”这一奥运会历史上“零的突破”,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世界级难题提供了成功方案等。

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华中大是全国投入最多床位和医护人员的高校,学校刘良教授团队主持开展了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也有“华中大智慧”,学校连续五年在国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考核中获评最高等次“好”。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

近半年来,华中科技大学仍在挑战“不可能”,接连在科研无人区探索,凿空科研未知之路,屡创“首次”,取得突破——

心脏大血管外科魏翔教授团队,全球首创微创经心尖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成功帮助患者心脏“减肥”;机械学院刘世元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我国首款完全自主可控的OPC软件,并已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种科技为国的精神,也植入在了华中大育人的多个方面。围绕光电子技术、智能制造和高端医工装备等重点领域,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学院先后成立,学校形成了以交叉研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等系列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并着力解决了产教脱节的问题。

图源:华中科技大学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研究型大学最显著的优势、最突出的作用是科技创新。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家队”,华中科技大学以卓越的实力,切实为推动世界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着智慧和经验,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战场上,勇敢冲锋、培育英才。

触摸华中科技大学发展的肌理,还有很多没有来得及讲述,红色基因和绿色环境、开放包容的校园氛围等等,都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春风拂面、绿意渐浓,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欢迎同学们报考华中科技大学,乘着卓越之风,征服心底的星辰大海!

素材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华科校友圈、澎湃新闻、青春湖北

2 阅读:293
评论列表
  • 2023-03-11 10:45

    不用说,又有一批人酸了,最喜欢看他们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呲牙笑]

  • 2023-03-11 17:07

    华科大好棒[点赞][点赞][点赞]成为香港认定的9所顶尖大学之一,实力摆在这里。

    用户12xxx47 回复:
    华中科技大学是野鸡大学!广东省任何单位都不会要他的毕业生
  • 2023-03-11 11:02

    香港媒体:引进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主要是搞城市卫生问题的,垃圾处理系统升级更新!

    用户14xxx07 回复:
    你这家伙怎么说出这种无知的语言,真是没读过书的人
    随风 回复:
    西哈同(济)应该最生气的,你个广东的酸什么?(中山进了,很多人也不服)[笑着哭]
  • 2023-03-11 10:44

    香港认为的C9…

有何高教

简介:专注高校和科研领域,服务于考生、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