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回暖前要祛湿,找准这4个穴位每天按摩几分钟,湿气不缠身

刘用的备忘录 2024-03-22 10:01:20

春天到来,气温开始逐渐回暖。然而,虽然气温的升高让大家脱去了厚厚的棉衣,很多人却反而感到身体沉重、疲倦无力,还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中医认为,这往往是湿气过重所致。湿气过重不仅会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失去活力,也会给健康套上沉重的枷锁。

因此,在气温回暖之际,祛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注重养生的朋友就会说了,祛湿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个穴位,都要按烂了!

本文将介绍四个知名度不高但同样关键的祛湿穴位,每天抽出几分钟按摩一下,帮助你轻松排出湿气,活力满满。

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我们的肘关节处,当我们弯曲胳膊肘时,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即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就可以找到这个穴位。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大肠经与水液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湿邪是导致人体湿气过重的主要原因,而大肠经则负责传导水液,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湿气排出体外。当大肠经功能正常时,它能够有效地将体内的湿气排出,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然而,当大肠经受到湿邪的侵袭或功能失调时,就会导致水液代谢失衡,湿气滞留体内,经常感到身体沉重和换季关节疼痛的朋友可以尝试按摩此穴。通过刺激这个穴位,我们可以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曲池穴对于由“湿热”引起的荨麻疹、急性胃肠炎等病症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按摩方法:将手肘弯曲,露出肘横纹,用指腹轻轻按压或者连续拍打穴位,每次约5分钟,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位于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3寸的位置。

那么我们如何找到这个穴位呢?我们可以采取躺平并保持仰卧的姿势;然后,从肚脐开始,沿着前正中线往下量3寸,大约是四指并拢的宽度的距离,那么这个位置就是关元穴。

关元穴与脾、肾等脏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中医理论认为,湿邪是导致人体湿气过重的主要原因,而脾肾两脏在调节水液代谢平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液代谢,当脾肾功能失调时,就容易导致水湿滞留体内,形成湿气。

而关元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以温中散寒、调节气血。平时手脚冰凉,气血亏虚的朋友们注意了,通过刺激关元穴,可以温煦脾肾,促进脾肾功能的恢复和协调,从而加强水液代谢的调节能力。

中府穴

中府穴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穴位,位于胸前壁外上方。

找到这个穴位的方法也很简单,我们仰卧躺下,从乳头开始(对于男性)向外大约量2寸,然后直线向上摸取肋骨,第一肋间隙处的位置就是中府穴的所在。

中府穴是肺经的起始穴,对于肺部疾病如咳嗽、气喘等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湿气往往与呼吸系统问题有关,当肺气受阻,湿邪易于滞留。刺激中府穴可以帮助疏通肺气,进而有助于湿气的排出。

中府穴也是足太阴脾经和手太阴肺经的交会穴。脾主运化水湿,当脾功能失调时,容易导致湿气内生。通过刺激中府穴,可以调和脾肺的功能,强化脾的运化水湿作用,从而有助于祛湿。

此外,中府穴还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腹胀、腹泻、四肢肿胀等症状的朋友可以多按摩此穴位。通过刺激中府穴,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加速湿气的代谢和排出。

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在前正中线上,肚脐眼下1.5寸处,属于任脉。

为了更准确地找到气海穴,可以采取以下步骤:首先,保持仰卧位,放松身体;然后,找到肚脐眼,从肚脐眼开始往下量取1.5寸的距离,这个位置就是气海穴。这个穴位在调节人体气血、益肾固精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湿气重往往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气海穴作为重要的保健穴位,通过刺激它可以促进气血的畅通,进而改善湿邪内生的状况。当气血循环正常时,身体的代谢功能也会得到加强,有助于湿气的排出。

气海穴还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肾脏在中医理论中主水液代谢,当肾的功能失调时,容易导致水液潴留。有腰膝酸软、肢体寒冷等肾虚症状的朋友可以着重按摩气海穴,调整肾脏功能,从而有助于水液代谢的平衡,减少湿气的产生。

综上所述,气海穴祛湿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促进气血循环、养护肾脏来实现的。然而,需要强调的是,祛湿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结合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多种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同时,在刺激气海穴时,也应注意方法和力度,避免过度刺激或不当操作。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祛湿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除了穴位按摩,还可以从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只要我们积极采取行动,就能轻松远离湿气困扰。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祝你身体健康,湿气不缠身!

14 阅读:1697

刘用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