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老人坐牢20年,1974年出狱后蹬三轮却被国家召回,他到底是谁

雨寒说历史 2023-06-17 00:15:04

2005年,为了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湖南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开展得如火如荼。

节日当天,当地政府和公安的公车一字排开,声势之大倒是为今天的节日气氛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突然,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在众人的簇拥下,和几位政府领导一起进入车内,前有警车开道后有公车相随,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快速驶离。

这位穿着朴素的老人究竟什么来头?竟然能让政府人员夹道相迎?

这位老人名叫吴其轺,1918年出生于福建闽清县。吴家在当地算是比较富裕有声望的家庭,吴其轺是家里的第十个孩子,他们的父亲从小就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因此他们十个可以说是各个知书达理。

吴其轺少年时期的梦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因此1936年,19岁的吴其轺以教书育人为目标,就读于一所青岛师范性学校。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笕桥中央航校的招生启示,又目睹祖国危亡,燃起杀敌报国的熊熊热望。于是写信恳求父亲同意他退学从军,而他的这一想法,正好与父亲吴銮仕的想法不谋而合。同年,进入笕桥中央航校学习飞行知识,成了中央航校第11期的学生。

初入航校,吴其轺的内心就被石碑上的校训深深震撼。

“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这句话坚定了无数拥有飞行梦的学员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成为了航校的校训,被刻在石碑上永远纪念。

而那段校训,也被吴其轺用生命忠实践行。

卢沟桥事变后,吴其轺就读的航校也惨遭破坏,校长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带着学员进行转移。吴其轺和他的同学们每天不仅要背负行囊赶路,还要进行严苛的军事训练和航天理论知识培训。

学校的教官在行军途中会抽空给这些学生讲解一些飞机的操作原理,教他们如何看航线和地标。吴其轺学习非常刻苦,凡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会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请教同学和老师。在夜以继日的训练下,吴其轺拥有了专业的知识理论。

1941年,吴其轺顺利从军校毕业,成为我国第一批空军战士,和许多同学一起分配到了中国空军第五大队,开始了艰难的空军生涯。

同年6月22日,成都机场遭遇敌军猛烈炮火袭击,而这次偷袭的敌机,便是臭名昭著的“神风”战机。

当时的火力迅猛,而我军当时在成都机场只有6架教练机,根本无法招架敌军的袭击。

在经过第一轮轰炸之后,对于空军来说飞机就是最宝贵的东西,吴其轺他们决定架着教练机起飞,以逃避日军的轰炸。

吴其轺

吴其轺驾着飞机成功在凤凰山机场去起飞,但是在起飞不久之后,就遇到日军乘坐着四架轰炸机扑面而来,并且不断对着吴其轺驾驶的军机扫射,巨大的轰鸣声和子弹发射的声音让吴其轺感到一丝紧张,没想到第一次实战自己驾驶的战机没有反击的能力。

吴其轺不想坐以待毙,他想着即使自己死了也要拉几个垫背的,于是他驾驶飞机向敌机撞去。可是他的飞机还没挨近敌机,就被敌人击中了。飞机坠入了嘉陵江,日军想要赶尽杀绝,对着江面就是一顿扫射。吴其轺的臀部中了4枪,腿部也多处受伤。所幸的是,吴其轺被百姓所救,活了下来。但是,吴其轺的坐骨神经受损,左腿受伤严重,留下了终身伤残。

1942年,国民政府发给吴其轺二等三甲伤残军人证书,此时其哥哥吴其璋参加远征军入缅作战牺牲,国民政府批准吴其轺退役。但吴其轺内心渴望重返天空,他私下运用亲属关系开出假证明,证明他可以重上蓝天和日寇作战。他最终如愿返回部队,在他的多次强烈坚决要求下,部队经过考察,又让他重新驾驶战斗机、运输机和轰炸机, 同日军作战。

同年,吴其轺加入了“飞虎队”,与美国空军并肩作战,练就了一身好技术,成为一名王牌飞行员。

1943年,在湘潭地区的一次空战中,吴其轺的飞机被日机击中,在危险的情况下,冷静的吴其轺凭借高超的技术,穿过了日寇的轰炸,并且返回了芷江机场。

吴其轺

当时在芷江机场的所有外国人,看到吴其轺平安走出驾驶舱的那一刻,都惊呆了,他们实在无法相信,吴其轺居然驾驶着一个快要被打成“马蜂窝”的战机安然无恙的飞回了芷江机场,这在世界飞行史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迹。

类似经历,吴其轺遇到了4次,最终都能化险为夷。

当时日军切断了滇缅公路,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送到中国,于是为了保证物资的顺利运输,中美两国联合起来开辟了一条新的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

在这条航线上牺牲的飞行员超过百分之五十,让这条航线得名死亡航线。

吴其轺每次执行任务的时候,几乎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但是凭借着过硬的驾驶技术,和随机应变的头脑,最终完成了四次完美的运输任务,为我国物资的运输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日本无条件投降时,吴其轺作为空军代表,受邀参加了在中国南京举办的日军投降仪式。据吴其轺后来回忆说:

“当时受邀的有美国、英国,中国、苏联等同盟国代表和驻华武官,以及中外有影响力的媒体记者,多达上千人。这20分钟的精髓,贯穿我的一生,影响我的一生,升华了我的一生!”

抗战中,吴其轺共参加八十八次空中作战,荣获十八枚奖章,这其中就包括盟军总部还授予他美国航空最高荣誉——飞行优异十字勋章。

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位抗战英雄,却在后来的生活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其轺是不愿意参加内战的,无奈之下,吴其轺只能借口身体欠佳而离开战场。

1948年,吴其轺在3000多人中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了美国西点军校航空分校继续学习,进修结束后回到了台湾。1949年,他在台湾已经是中校军衔了,却收到了父亲的一封信,家书的大致内容是:“我希望你回来!叶落归根!国民党之所以败走台湾,完全是因为腐败透顶!当年我支持你们兄弟参加抗日战争;今天,我希望你回到大陆,跟着初升的朝阳!跟着共产党!建设我们的新中国!”

当时收到这份信的吴其轺是又感触,又十分害怕的。这封信一旦暴露,不管他什么军衔,做过什么功劳,都会被直接通缉。吴其轺内心中,也是十分向往祖国的。

可当时台湾空军飞机只能加少量的油,续航时间根本不足以飞回大陆。

吴其轺通过来台的美国西点军校校友先到香港,再回到国内。

随后被安排到了北京的南苑机场当空军教官,不过此时,由于他的身份和名气,他被禁止接触飞机,不久后他就选择离开了军队。

退出军队的吴其轺来到了杭州之江大学图书馆工作,因为战功累累,所以还是被特殊优待,分到了一套小洋房。

在浙江之江大学里,吴其轺认识了自己的妻子裘秋瑾女士。因此在这几年间,吴其轺还是过了几年滋润的日子。

(吴其轺妻子裘秋瑾)

1954年,政局动荡,大批人员审核,而吴其轺特殊的背景,让他无法通过政审。随之而来的就是被杭州之江大学开除,而在安排下,他也被送到了余杭农场接受劳动改造。还在妻子不离不弃。

这一呆就是二十年,直到1974年他才出狱 。

出狱之后,他被送到当地一家农场进行劳动改造,因为找不到工作又没有一技之长,他找了当地一家工厂,靠蹬三轮车维持生计。

一家人挤在10多平米的房间内,为了让日子稍微变得好点,吴其轺一年基本上都没有休息的时间。

工厂事情繁多复杂,一车就要装接近600斤的东西,时间久了这让吴其轺的身体不堪重负。不过,由于自己工作表现比较出色,他被公认为是杭州一带最优秀的三轮车车夫。

1980年的一天,当地政府及公安出动众多车辆,整齐划一地行驶在路上,最后停在了吴其轺的小屋面前。

政府书记步履激动的来到了吴其轺面前,郑重的向吴其轺告知,他多年贫困的生活终于结束了,政治名誉复查恢复,政府将为他分配工作。

之后,吴其轺因对化石的喜爱,再加上曾有极高的教育基础,被分配到了一大学地矿系的标本实验室做标本员,直至退休。

时间转眼来到了2005年,吴其轺老人已经87岁高龄,本以为人们已经淡忘了他的事迹,没曾想国家却突然向他发来了邀请函。

当时正值抗战胜利60周年,芷江国际和平节特意邀请了曾经的抗日英雄吴其轺老人,并热情接待了他。刚一下火车,一家人就被眼前的浩大声势惊到了。

不仅有警车开道,甚至连市长都专门赶来,亲自迎接吴其轺。

吴其轺面对如此大的阵仗,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已经过了太久的平凡生活,那段在军队中的日子似乎有些遥远了。

仪式后,当地政府部门为他颁发了60周年纪念勋章。

当年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他颁发的那两枚奖章早已在动荡的岁月里遗失了。

吴其轺在恢复名誉后就一直给美国政府写信,希望能够补发这两枚勋章。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于2009年终于收到了大洋彼岸寄来的金灿灿的勋章,老人的心愿终是实现了。

2010年,当时疾病缠身的吴其轺老人知道自己所剩时日不多,他特地去岳王庙。在这尊精忠报国的古人塑像前,吴老流下清泪,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又说不出来,没有人知道来人那一天为什么会哭得泣不成声。

2010年10月13日零时28分,93岁的吴其轺老人安详地走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最后一名飞虎队员”永远离开了我们。

吴其轺老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战功赫赫,功勋卓著;第二个阶段,锒铛入狱,艰苦度日;第三个阶段,污点洗净,安享晚年。

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他对祖国的那份热爱,和自己豁达的胸襟,都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向英雄致敬。

0 阅读:7

雨寒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