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都究竟躲谁?考古显示:商朝避的并非洪水

给你壹点料 2024-03-05 13:56:39
前言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帝国的都城发生了迁移,往往意味着这个帝国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乱,就是有改变政治中心的客观需求。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汉、东汉和北宋,南宋。

东汉把帝都从长安迁往洛阳,是因为长安饱经战乱,关中凋敝,而洛阳地理位置好,经济基础也更强。

到了宋朝的时候,会把首都从开封迁往南方的临安,则是因为北方被金朝入侵,连开封都丢掉了,只能够在东南一隅建立偏安王朝。

可商朝在存续的时间内多次迁都,而且,商朝迁都却没有那么大的动静,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商朝曾多次迁移自己的都城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商朝是迁都最频繁的一个王朝。有史书记载的迁都就至少有6次,第一次迁都是在商王仲丁时期,当时这位雄才武略的王把首都从毫迁到了嚣。

而商朝的最后一次迁都,则发生在盘庚时期。他把首都迁到了殷,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大规模的迁都行为了。

这还是有史书记载的。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来看,恐怕商朝迁都的次数还要更多,而且这些迁都可能并没有在史书上进行记载。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史书上记载盘庚就已经把商朝的都城迁往了殷。

可是,在对殷墟的大规模开发中,只能够找到到商王武丁时期的文化遗存,并没有找到关于武丁之前的三位商朝帝王的文献记载。

也就是说,对殷墟可考历史最多就只能够追溯到武丁时期,这就证明可能是在商王武丁时期,商朝的都城才迁移到了殷。

那么,之前几位商王的都城又在哪里呢?这个事情并没有在史书上记载,所以到现在为止都是一个历史谜团。

这个到现在为止还有半笼罩在迷雾里面的王朝,确实是太过神秘了。而且与商朝到底迁了多少次都城相对应的,这个朝代为什么会频繁的迁移都城呢?

二、商朝的边患

如果经常研究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在中国古代有不少的封建王朝都有迁移首都的事情,但大多数封建王朝迁移首都都和北方边境地区的敌人有直接关系。

比如说北宋在丢掉了开封以后,把首都迁到了南方的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

而在明朝时期,也曾经出现过迁都的情况。只不过明朝把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并不是为了躲避敌,人而是为了能够践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

当年明朝的永乐皇帝会把首都放在北京,也是因为北方的游牧民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死灰复燃,所以他把首都放在北方地区,从整体的角度上来看是相当安全的。

万一北方的草原上再次出现了某个强大的帝国,而且这个游牧帝国要入侵中原,再打到北京城下的话,就有可能会被拦下来。

因为中原封建王朝会调动所有的力量到北京对抗敌人。这就能够起到团结国力,共同应对国难的作用。

可商朝如此频繁的迁移首都就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了。因为商朝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帝国,商朝以武立国,自始至终军事实力都非常强大。

虽然在商朝周围也会有一些蛮夷部族存在,但这些蛮夷部族给商朝的威胁并不大。因为商朝对周边的那些蛮夷部族一直都有科技和文化上的优势。

在商朝的士兵都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制作的武器时,商朝周围的那些蛮夷部落还在使用石器。这种技术上的优势让商朝在面对那些没有文明的少数部族时,往往都能够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所以,商朝的强大是自始至终的,哪怕到了商纣王时期,也曾经获得过很多次对周围野蛮部落的军事胜利。

周武王伐纣灭商,更多的是中原贵族的内乱,而非是蛮族入侵,所以没有太多军事隐患的商朝似乎没有频繁迁都的客观需求。

而在我国的历史书上,其实对商朝为什么迁都确实有记载。

在孔传古书《尚书》里面明确记载了,当时商朝会迁移自己的首都,主要是因为水患非常频繁,动不动的就发生洪水,把首都淹没,所以他们必须迁都。

可这样的说法在现实角度上又明显不可靠。因为商朝的首都虽然确实经常就在河边,但总不能每一次迁都都是因为发洪水吧!

洪水是不可能跟着商朝的首都跑的,所以,商朝首都的迁移仅仅只是因为躲避洪水,是不合时宜的。反而到现在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商朝的首都迁移是为了搞军事扩张。

三、商朝首都迁移从南到北

想要从史书上找到商朝首都频繁迁移的答案,显然已经不可能了,但我们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去推测当时商代帝王的心理。

从我们已知的这些当过商朝首都的城市来看,商朝的首都基本上是在延续着从南到北迁移的基本理念,再结合商朝的军事扩张史来说,在商朝时期一直都在对周边的四夷发动征服性战争,把这些蛮夷部族舞整合到了自己的国内。

同样是从史书记载上来看,每一次商朝迁移首都,新的首都距离边境线都不会太远。反而是等他们再次迁移首都的时候,旧的首都就已经属于国家腹地了。所以这样推测,商朝的首都迁移倒更像是在为军事目的而服务。

说白了,商朝迁移首都更有明朝迁都的那个意思。因为只要首都在哪里,整个国家的资源就会天然的往某一个方向所聚集,这有利于商朝不断的对周围的蛮族部落发动战争。

而且在商朝灭亡之前,他们最主要的对手也确实是盘踞在东边的东夷和淮夷。

在历史上就有这样一种说法,当年商朝能够被周灭亡,也和商朝把绝大多数的军事力量都用来和蛮族部落打仗有直接关系,他们相当于被周文王和周武王偷了家。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其实历史学家的推测是有可能的。商朝这种为了军事扩张而迁移首都,也确实符合商是一个一直非常注重武力的军事帝国的形象。

结语

但商朝迁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其实现在不好确定。虽然从汉开始就已经有了历史文献的相关记载存在,可毕竟没有太过成体系。

所以关于商朝的很多事情,我们只能够在后世的记载中了解到只言片语。要想真正的了解商朝的历史,还是得对那些古代遗迹进行开发,才能够真正搞明白商朝为什么要频繁迁都。

26 阅读:23001
评论列表
  • 2024-03-16 19:16

    应该是当时的建筑制造水平不高,类似于游牧民族,所以迁都没任何负担和压力,随着生产力提高,宫殿越造越大,家底就舍不得抛弃了,也就定都了。

  • 老粗 13
    2024-03-09 10:55

    开始只是小老板做生意,一年东一年西,有了足够资本后才在北地有个相对稳定的总部。

    用户80xxx87 回复:
    那你有没有想过小编画的地图那些所谓的商都相隔多少公里?这样的迁都有何意义?感觉就是一个县城搬到另一个县城。这叫迁都还是搬家?
  • 2024-03-07 10:49

    毁了中国完整历史的应该是商周两朝,出版权决定历史。东亚不是世外桃源,东亚历史,脱离中亚,叫坐井观天。中原四战之地,影响东亚,中东三洲必争欧亚非贸易通道,影响世界。现代中国概念,是春秋之后中国。东亚,欧亚非贸易通道几千年战争中,欧亚族群避难所。北魏隋唐宋元清,除了明代,至今都是勾结外部势力形成。蚩尤楚国开始南渡开始了历史惯性,特别是夏商周三种体制,明显不可能是相邻族群。突袭成功的周,兵力达不到分封辽阔地域能力,诸侯是战时联盟,各国文字仍在求同,字词还处在扩量阶段。南北朝对应西罗马灭亡,五代十国对应伊斯兰兴启,春秋翻版。特里波利耶和库库泰尼文物,与中国文物雷同。

    用户15xxx88 回复:
    你知道自己说了个啥啊?
    Eddy 回复:
    [得瑟]游牧名族都消失在历史当中了
  • 2024-03-11 22:29

    根据历史记载,殷商末期,纣王派大军征讨东夷,结果周人乘机造反,商周大战时纣王只能组织奴隶军镇压,而此时已经征服东夷的那位好像叫候喜吧,把麾下大军和征服的东夷部落分成25路,横渡大洋,顺着洋流和一系列群岛跑到美洲去了

  • 2024-03-09 17:48

    说明当时的农耕技术落后,大部分食物来源还是靠畜牧业,类似游牧民族,随着草原生长而迁都有什么奇怪的

    用户80xxx87 回复:
    商王朝迁都就是从一个县迁到另一个县?商王朝几百年,一个县呆腻了就换一个县?这也叫迁都?
    用户15xxx88 回复:
    攻打受距离、道路运输、后勤供给限制,商时期粮食产量不高、单一,不靠近点根本供不上军队后勤,而且东夷地理面积不小 部落分散。
  • 2024-03-10 14:28

    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本身就是自我标榜,根本就不成立。谁也不会傻到把自己的肚皮亮出给敌人。朱棣之所以选择北京。是因为南京是别人的地盘,他在南京感觉不安全。就是宋朝,赵匡胤也是要迁都的。是赵光义犯傻,信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才导致的北宋积弱,直至灭亡。我觉得商朝迁都还是为了粮食。哪里易于生产粮食就往哪搬。

    圝圣言圝 回复: 用户80xxx87
    远古是靠天吃饭的。生活不下去了只能换个地方。
    用户80xxx87 回复:
    那你有没有看清楚商朝的迁都不就是一个县搬家到另一个县,就在那里转圈圈,你觉得商王朝的大王些是不是脑子都锈逗了?毫州到商丘就70公里,就这也叫迁都?也叫为了粮食?为了粮食搬家到70公里外的地方去就能吃饱了?如果70公里外的粮食都运不过来那整个商王朝的政令还有啥用?
  • 2024-03-07 08:37

    个人感觉这所谓的迁都,极可能是所谓的迁陪都城。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权,有可能有多个经济发达的中心。他们在国家遭到侵列的时候,就放弃国家的国都迁移到这些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做国都。具体事例参考一下各个朝代战乱期间的做法。

  • 2024-03-09 10:55

    夏商时期的都城面积,估计和现在的普通乡镇驻地差不多。

    用户10xxx19 回复:
    推荐你去看看何以中国再来说吧
  • 2024-03-11 21:45

    我玩《万国觉醒》《巨兽战场》这俩游戏时,公会老家飞到别人的公会附近,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去干人家。仗打的越频繁,老家飞的也越频繁。

  • 2024-03-31 20:29

    搞得好像人类是从平原逐渐向山地和高原迁徙,平原文明确实是大规模的文明,但绝不是最早的文明,平原文明一定是河道治理之后才能形成的文明。花园口决堤,黄泛区的全部出来当了讨口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几千年前的河流下游,是什么状况?不能想象吗

    用户18xxx67 回复:
    三星堆?不不不,四川、陕西、山西这些处于一二级阶梯分界省份一定最早形成文明。三星堆没解开,不去定义。
    ※风※ 回复: 用户18xxx67
    拜托,二三阶梯才是文明的爆发的地方,你真把人类文明当山里猴子下山了啊!
  • 2024-03-08 15:54

    看看商贵族的后人秦国就知道,每次迁都都是为了离边境线近点,好打仗,

  • 2024-03-08 11:37

    都随王的封地走?

  • 商人吃人献祭世代,连毁灭文明克星雅利安都是商人盘中餐,因此被各种族联合讨伐,其中一支名为周部落原本是戎狄分支,因长期被商迫害趁讨伐东夷之时,联合周边反商正义之师讨伐商人

    Eddy 回复:
    商人重鬼神,重祭祀,
  • 2024-03-09 18:21

    商王憋得慌,频繁迁都是追求新鲜感

  • 2024-03-13 17:16

    那时候的朝代和秦汉时候的朝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规模很小的,是后来的学者牵强附会的说法,其实就是小部落联盟,人口很少的一有外族的威胁根本就挡不住。

    Eddy 回复:
    商还小部落联盟??
    菩提本无树 回复: Eddy
    大部落联盟[呲牙笑]
  • 2024-04-14 08:12

    出门往北百十里就是边境,四十里开外就有斥候,不搬怎么办?应该还是种地不便,再加逐水草而居,最后公司做大了盖了一个总部。[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5-03 10:51

    当时城建水平太低,房屋基本都是土木茅草结构,用不多久就破败了。当时也没有建厕所习俗,时间长就臭气熏天。更主要还是当时狩猎仍然是食物重要来源,人口增多,长期狩猎,区域内猎物不足以供应。山川异变也有可能

    用户80xxx87 回复:
    嗯,迁都就是一个县迁到另一个县[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3-09 11:59

    你说为啥迁都?商人重利轻别离。

  • 2024-03-11 09:34

    古代人就懂得:@着实头过河?其实是无主见[笑着哭]

  • 2024-03-11 10:25

    主要是为了找吃的,那时生产力低,部落还处于半游牧状态,必须向大自然索取,久了自然资源不能满足温饱问题,就得换地方,特别是一场洪水下来,基本上就得走!

  • 2024-03-20 13:26

    我在想,秦始皇墓里,有没有。。。关于夏商周或者更早的历史文献的竹简什么的,那就神了

  • 2024-03-10 09:12

    就问夏天的夏,跟夏朝的夏有没有关系?

  • 2024-03-10 07:15

    西汉、东汉?我呸!你也配讲历史?

  • 2024-03-09 16:13

    可能只有武丁开始商才有首都的概念吧,前期只有祭祀中心,就像成都三星堆,那么多文物却没有作为首都的记载!

  • 2024-03-11 18:30

    在半农耕半游牧的时代,有没有可能像辽国那样四时捺钵。

  • 2024-03-07 09:15

    貌似说了很多,好像啥也没说。

  • 2024-03-11 09:52

    打到哪算哪吧

    用户80xxx87 回复:
    打了几百年结果就是在周边几个县转来转去?
  • 2024-03-12 16:09

    早期根本没有首都的概念

  • 2024-03-13 15:23

    因为古代河南发洪水,吃不饱饭,四处逃荒要饭

  • 2024-03-20 21:47

    亳不是毫

  • 2024-04-11 16:18

    夏商就两个游牧部

  • 2024-03-11 08:12

    南宋临安,那个时候关杭州什么事

  • 2024-03-07 10:21

    貌似那时候都是部落联盟。有没有一种可能当时情景就像移动部落,而随着发展直到殷都建立才逐渐转型呢?

  • 2024-03-08 22:00

    有合理性的说法

  • 2024-03-11 11:19

    不知所谓……

  • 2024-03-24 12:05

    古代王朝有现代一个县人口多吗?

  • 2024-03-25 20:00

    夏商周其实是形式上的盟主而已

    用户80xxx87 回复:
    再探讨一个话题就是周武王牧誓八国,现代史学研究当时孟津会盟就在孟津(就按照这个地点,孟津距离安阳殷墟300公里)周武王居然在纣王眼皮子底下不到第一次牧誓还一年后再次八百诸侯会盟孟津居然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商纣王还有心思派兵征东夷。牧誓八国有蜀、髳公认的巴蜀(巴国、蜀国)从那么远的地方没有官道到达孟津需要多少时间?路上补给怎么解决?到了孟津,周武王一句还不到时候,八国又回到各自领地等周武王音讯。恰恰一年后周武王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攻打商王了那又是通过什么通讯方式通知各诸侯能在同一时间到达孟津的?太多的不合理了……
    用户80xxx87 回复:
    对,严格意义上来说夏商周都算不得大一统!为什么秦始皇号始皇帝、千古一帝就是因为秦始皇开始真正做到了中央集权王朝。夏是部落联盟,商是诸侯,周也是分封制也没做到中央集权。商的迁都也可能就是刚刚看到的一个回复:商朝某个王爷(暂时用后世称谓表达吧)未继承王位的时候封地在哪里就在哪里建都。爷孙三代第四代封地可能就远离了都城所以看起来就是在频繁迁都一样。这也印证了我们相同的观点,商不是大一统,那商王的领地可能就是某个省范围,其余周边诸侯就是商王附庸。
  • 2024-03-25 07:05

    一个地方住腻了,搬个家你也管[捂脸哭]

  • 2024-05-04 22:40

    那时的地形跟现在是一样的吗?

  • 2024-05-03 08:46

    为了考古学家能发现商朝

  • 2024-03-24 19:50

    商朝最后首都不是朝歌?

  • 2024-03-09 06:33

    [点赞]

  • 2024-03-16 21:12

    夏朝首都迁移多次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抵御外敌,首先说都城在那时是军队总部,武力最集中的城市,其次说人口,大军开拔半城青壮年人口离去。

给你壹点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