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毛主席欲从军队中选人当副主席,仅周总理听出弦外之音

一堂过去 2024-03-05 15:20:12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时间1973年,地点北京中南海内,一场会议正在召开,会议的主题简单明了,那就是从军队之中选出一人来填补“空缺”了两年之久的副主席一职,相信了解历史的朋友一定知晓这件事的复杂性,毕竟两年前那位副主席的事迹仍然“历历在目”。

而事实的确如此,后续的选举中也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关于副主席的人选,在场的众中央领导干部可谓是众说纷纭,期间,毛主席更是用一个细微的字眼,令周总理帮他最终力排众议确定了这个副主席的人选,而此人不是旁的,正是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同志!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会议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李德生又有何德何能,能够受到毛主席与周总理的一致青睐呢?

主席、副主席人选

让我们先将时间回溯到会议召开之前,彼时,当听闻中央即将举行政治局会议之际,各个单位的高级干部亦是火速启程,从全国各地赶赴中南海,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同志。

只不过与其他参会人员不同,李德生的心情很是平和,原因很简单,其一他知道本次会议的主旨是选举主席与副主席,这一般与军区干部没什么关系,其二,就算有关系,李德生也没有这个心思,毕竟中央比他合适的人有太多了,怎么看也轮不着他。

因此,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李德生这才表现的风轻云淡,可让他、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就在政治局会议召开前的这场非正式会议中,毛主席与周总理竟出乎意料的点了他的名字,并力排众议让他当上了这个副主席!

来到会议当天,伟人拖着病体在中南海之中会见了各大领导干部,在简单的寒暄后,关于主席与副主席的选举工作亦是很快开始,首先是有关主席的人选。

其实为了公平与民主,毛主席已经连续多次对主席一职提出了拒绝,可奈何民众的呼声太大,党中央也着实离不开他的领导,他这才只能在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勉强继任,而这次也是一样。

在病魔的折磨下,毛主席再度提出了想要卸任重选主席的想法,并且为了让民众安心,他还特地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式,那就是成立一个顾问委员会,由他来担任顾问主席,平日里可以对国家大事给予一些建议,至于主席的位置嘛,还是由年富力强的同志来担任吧!

这无疑是毛主席的真实想法,但结果却很显然,闻听此言,几乎所有人都表态拒绝,他们也都给出了确切的理由,例如如今正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时期,离开了伟人,其他人根本没把握对付狡猾的美国人,还有中苏局势持续僵化、国内局势紧张、“9.13事件”影响尚未完全平息等等原因,反正就是一句话,除了毛主席没人能够接下这份重担!

无奈,在“形单影只”的情况下,毛主席这才只好点头答应,继续担任起了主席一职,而接下来便是有关副主席人选的敲定了。

关于选举副主席一事,在事先众人的心其实都是悬着的,毕竟两年前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再加上中央此前从未讨论过此事,这才导致起初之时谁也不敢率先说话,还是直到毛主席屡次三番的肯定下,这才让现场的气氛逐渐活络了起来,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之后,记录书记亦是将结果汇总给了毛主席,看着纸上的名单,他没有隐瞒,当即就将几个人名念了出来,即,王洪文、周恩来、叶剑英与康生。

听到这四个人的名字,在场众人自然没有什么异议,毕竟他们一个是毛主席的得意门生,一个是世人敬爱的总理,一个是开国元帅,一个是出了名的老资格,由他们来担任这个副手辅助毛主席显然都没有任何问题,但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很快就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首先是周总理,对于这四人,他先是否定了自己,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已经是总理了,不好再兼职副主席一职,再加上年纪的问题,如今的他更是力不从心。

说罢,待看到毛主席点头后,周总理又话锋一转提到了另一个人,也就是王洪文,只听他欲言又止的说道:

“主席,王洪文同志他...”

闻言,毛主席显然是听出了周总理的言外之意,无他只一点,那就是太年轻了,不过他却并没有说话,而是在思虑片刻后,面向众人提出了一个建议,大体意思很简单,即,如今的候选人里有年轻人也有老人,就是没有中年人,大家应该集思广益再推荐一个年纪中等,大致在40-60岁之间的人选出来,并且此人最好是军队出身。

一听这话,台下众人瞬间议论纷纷,而此时此刻,周总理亦是满怀深意的看了一眼毛主席,相伴多年的他如何能猜不到对方的想法,很明显,毛主席对这四个人选都不太满意,他与叶剑英力不从心、王洪文年龄太小,剩余那位更是存在不少问题,如今伟人想要的人选显然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那么又有谁能符合这个标准呢?

于是就在下一秒周总理便陷入了沉思,并在一番思索之后想到了一个完美契合全部条件的人选,那就是时年五十七岁、工作能力强、人品端正、军旅出身的李德生同志!

有何资格?

在197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前夕的一场非正式会议上,毛主席、周总理与一众领导干部展开了关于下一任主席与副主席人选的讨论,闻言,主席的位置自然毋庸置疑,虽说毛主席百般推辞,不过奈何群众的呼声太高,最终他亦是只得继任,可关于副主席的人选,现场却陷入了众说纷纭之中。

话接上文,经过周总理的精挑细选,一个完美契合标准的副主席人选浮现而出,那就是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同志,闻言,在场众人皆是一愣,显然事先并没有人想到他的存在,可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就在周总理说出李德生名字的下一秒,毛主席竟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点了头,并表示自己也觉得李德生可以胜任该职务。

一听这话,众人再度震惊了,甚至包括李德生自己也是一样,只见他赶忙站起身来摆了摆手,又是说自己的资历和能力尚且不足,又是主动推荐起了其他同志,反正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我干不了,主席你就饶了我吧!

其实,李德生这么想倒也不难理解,毕竟他入党的时间虽然很早,也算是一代名将,但与其他的那些开国将帅比起来就显得逊色许多了。

1916年,李德生出生于河南省新县的一户农村家庭之中,年幼丧母的他家境十分贫寒,堪称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就更别提接受教育了,因此,在往后多年的时间里,为了生计他便只得去到地主家放牛,整整十年都是如此。

不过所幸,就在李德生自己都要放弃这灰暗的人生之际,红军的到来拯救了他,也让他的心中燃起了希望,于是乎,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年仅十六岁的李德生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跟随党组织一路南征北战,从反围剿战争一路打到了朝鲜战争。

而在此期间,靠着作战勇猛和出色的指挥能力,李德生亦是立下了无数的战功,靠着这些功勋,仅在解放战争期间他就已经当上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十六纵队十七旅的旅长,从朝鲜回国后,更是获得了少将军衔,并当上了一军之长。

后续,李德生便在周总理的委派下来到了安徽工作,别看他是个泥腿子出身,但在政治工作上却当真是一把好手!1968年,先后当选为安徽革委会主任、安徽省第一书记的他军事、政务一肩挑,不单极大的促进了当地农业、工业的现代化进程,更是凭借一己之力稳定住了当地混乱的局势,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缓解了巨大的压力。

如此贡献毛主席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可惜由于公务繁忙他始终都没有机会亲自见一见这位得力干将,还是直到1968年时,伟人这才在一次会议中见到了李德生的真容。

还记得那是中央第八届十二中全会的开幕式上,当听到周总理念到李德生的名字后,毛主席竟罕见的出言打断了前者的发言,并高声询问道:

“李德生同志是哪位?”

闻言,受宠若惊的李德生赶忙站了出来,先是紧张的答“到!”,随即又介绍起了自己的职位,见状,毛主席先是一愣,然后便是一边大笑,一边调侃起了李德生,大体意思就是说,希望李德生不要紧张,自己并不是要责怪他,而是要当众表扬他在安徽的政绩。

一番幽默风趣的回复瞬间就拉近了二人之间的距离,也让毛主席对李德生同志燃起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之后的数年之中,毛主席不单会在李德生每次赴京述职之际与其单独谈话、表示关切,后续还将他从南京调来了北京,更有甚者,就连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样的头等大事,毛主席都放心的将其交给了李德生,综上所述,亦是足以见得伟人对他的重视程度。

接过重担

出身寒微、兢兢业业,一路走来李德生亦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而后续毛主席对他的态度更是无比重视,不过由于年龄、资历、战功等等原因,很多人并没有将这些情况当一回事,毕竟按照以往的惯例,若是没有战争的话,毛主席就算是再喜欢李德生,北京军区司令员也已经顶天了,基本上是不可能再进行提拔的。

这也是李德生本人的真实想法,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一趟北京之行竟让自己得到了副主席的提名!

因此当听到该消息后,李德生才会表现的那么震惊,才会一边推辞一边推荐其他的人选,但结果却再度让他吃了一惊,即便自己已经这么说了,但毛主席和周总理却好似吃了秤砣铁了心一般,就是想让他来接过这个重担。

而见此情形,在万般无奈之下,李德生这才只得点头,并于几日后的正式会议上当选为了新中国的副主席。

此刻的他身兼数职,除了国家副主席外,还有公安部长、湖南省第一书记、北京军区司令员等等,而自此李德生亦是来到了平生权利的最高峰,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丝毫的骄傲,为了不辜负组织上的期许,他不敢有丝毫懈怠,整日早出晚归为得就是帮助毛主席分忧解难。

事实证明,在这期间李德生也的确帮助毛主席解决了不少麻烦,可让人感到费解的是,就在短短四个月后,身为国家副主席的他竟被突然调到了沈阳军区,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着实有些奇怪,要知道自打建国以来就没有过副主席不在首都办公的先例,但结合当时的国内局势,一切就好解释了,一面是十年动乱最尾声的疯狂,一面是“那四人”的迫害与打压,将李德生调去东北显然正是毛主席为了保护他的无奈之举。

不过很遗憾,即便有着毛主席的保护,后续李德生也还是因遭受迫害被迫辞职,并就地留在了沈阳任职。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整整五年,还是直到1980年中央为其平反昭雪后,李德生这才重新回到了中央工作,只可惜一切早已物是人非,那个对他有着知遇之恩的伟人早已逝去,没能见到他老人家最后一面亦是成为了李德生此生最大的遗憾!

2011年,李德生在北京离世,享年96岁。

19 阅读:9897
评论列表

一堂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