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些城市地铁刮起了“开源节流”风。
9月起,广州和佛山正式告别了“满15次后打6折”的地铁票价累次优惠。新方案实行“满额优惠”,普通乘客在一个自然月内,乘坐广州地铁公交累计实际支出票款满80元不满200元部分享受8折优惠,超出200元部分享受5折优惠。
按上班族每月工作22天、往返搭乘44次地铁计算,当单程票价超过9元时,乘客才能在新方案中享受更大优惠。对大多数普通打工人来说,地铁“暗中”涨价了。
杭州和北京则分别在节能上下功夫。今年4月起,杭州地铁公告,部分站点自动扶梯仅于工作日上下午开启。有网友调侃,“杭州地铁电梯率先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还双休”。为节能减排,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20座车站公共区更换了照明灯具。据估算,仅此一项改造,每年能节约520万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41吨。
各大城市地铁在今年的频繁动作,都与“降本增效”密切相关,绝大多数城市地铁去年都亏了不少钱。截至2022年末,国内共有41座城市开通了地铁。从上海清算所、中国债券信息网等平台查询到,至少32个城市的地铁公司公布了2022年的业绩,扣除政府补助,仍实现盈利的城市仅有5个。
今年以来,多地地铁项目被叫停,再次引发人们对地铁建设与运营成本的关注。然而,放眼全球,90%的地铁线都在亏钱,对城市地铁运行效果的评判,也远不止能否盈利这一个指标。
7月3日,乘客在北京地铁一号线内候车。本文图/视觉中国
地铁那么挤,为什么还亏钱?
如果评选最“挤”地铁,北京地铁6号线、上海地铁9号线、广州地铁3号线和深圳地铁5号线,恐难分伯仲。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以2019年数据来比较高峰期的拥挤度,北京地铁6号线、上海地铁11号线、上海地铁9号线、北京地铁4号线和上海地铁1号线分列前五名。其中,北京地铁6号线堪称最“挤”,高峰小时断面客流量最高,达到了6.32万人次。
当乘客被巨大的人流推进车厢,被迫与陌生人脸贴脸时,很难想象,很多拥挤的地铁居然是亏钱的。
翻开全国各大城市的地铁公司业绩,仅从归母净利润单一指标来看,除兰州、沈阳外,其余城市在大力补贴后,去年均实现盈利。但据时代周报等媒体统计,如果扣除财报中“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的“其他收益”,广州地铁“亏了”4.56亿元,杭州地铁“亏了”87.55亿元。
归母净利润排名第一的北京地铁“落差”最大。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下称京投)控股北京两家地铁运营公司,其官网及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到21.82亿元,是32个城市中唯一利润超20亿元的城市地铁运营商。不过,北京地铁的“其他收益”也即政府补助,达到262.86亿元,两相减除后,北京地铁扣除补助净利润为-241.04亿元,成为了唯一亏损超百亿的城市地铁。北京一直都是地铁补贴和亏损较大的城市,2021年京投运营的北京地铁获得补贴214.66亿元,扣除补贴亏损190.12亿元。
不含有轨电车,截至2022年底,北京地铁现有25条路线,由三家公司运营,分别为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前两家是由北京基础设施投资公司(下称京投)控股,京港地铁则是港铁和北京首创集团的合资公司。
亏损如此之大,与地铁高运营成本相关。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为例,2022年主营业务成本115.55亿元,最大支出为人工成本(工资及相关费用),花费60.67亿元,占比超过一半。其次是业务成本,其中直接修理费成本较高,达到19.62亿元,直接电力、安检费用均超过13亿元,安检支出直接占主营业务成本的10%以上。
“人工成本是地铁日常运营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其次是能耗成本,生产维修及其他成本占比则相对较低。”杭州市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季欢在《地铁运营成本控制分析与启示》中指出,人工成本受地铁运行情况影响较大,以发车时间间隔为例,缩短发车时间间隔可以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但也需因此配备更多乘务及生产检修等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每公里人员配置水平,进而影响该线路人工成本及运营总成本。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本身就有前期投资高、回报期长的规律,一公里地铁造价在数亿元。城轨协会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发展思路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不含大修更新)的中位数为1126.15万元/公里,进入大修更新期的北上广深等轨道交通企业运营成本超过1500万元/公里。
不只是北京,深圳、武汉、济南等城市地铁的运营成本也一路走高。以郑州为例,其2022年地铁营业总收入6亿元,营业总成本81.38亿元,相差超过70亿元。常州、济南、杭州、重庆、宁波等20座城市2022年营收总成本较2021年增长超过10%。值得注意的是,常州、济南地铁公司成本增幅超过了200%,杭州、重庆地铁公司成本增幅超过了100%。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红昌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去年地铁运营成本普遍上涨与疫情防控有一定关联。大多数城市地铁并未停运,投入了大量防疫设备及人员等刚性支出。此外,地铁班次减少所节约的能耗有限,而养护工作如常,养护维修成本不会因此降低。而部分城市地铁运营成本大幅上涨,则主要由于地铁网络扩张,里程增加,运营投入也相应增加。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22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共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达1080.63公里,北京、天津等20个城市均有新线或新段开通运营。其中,杭州新增174公里,排名全国第一。此外,深圳新增里程达136.11公里,重庆、福州等城市地铁增量也超过50公里。
收入来源单一,是不少城市地铁亏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种种原因,北京地铁极少配有地下商业,地铁上盖商业的站点比例也非常低,往往出站后还要步行十几分钟才能抵达商圈。地铁票价是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之一,但相对巨额成本来说,往往也是杯水车薪。
2022年,京投控股的两家地铁公司票款收入达46.24亿元,除以约10亿人次的客流量,相当于平均每位乘客的票价为4.6元。但两家公司的人均运营成本却高出几倍,分别为12.54元(地铁运营公司)和33.20元(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公司),这意味着,每乘坐一次这两家公司运营的地铁线路,政府就要分别补贴约8元或29.6元。
北京地铁起步票价经过多次调整,2000年曾上涨至3元,但在2007年又下降至2元。2014年,北京地铁票价再次上调至3元,同时建立了“每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增幅不高于北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照此推算,2024年北京地铁票价将进入“五年一大调”的周期,不过目前北京市暂未公布相关计划。
“轨道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本身的公益性决定了其票价偏低,市民可承受能力是价格底线,不可能完全按照市场方式定价,修建地铁也不是为了追求高盈利和高回报。”李红昌分析。
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地铁运营公司负责17条线路的运营,乘客人均运营成本为12.54元。京港地铁运营5条线路,乘客人均运营成本为20.64元。北京轨道公司运营3条线路,乘客人均运营成本最高,达到了33.20元。综合三家公司数据,北京地铁全网乘客的人均运营成本为14.32元,是平均票价的3倍多。
客流数据方面,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年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速报,2022年,北京轨道交通(包括地铁)客运总量22.62亿人次,比2021年的30.66亿人次下降了22.62%。客流强度不足,又缺乏多元化业务支撑,大多数城市地铁公司只剩下依靠政府补贴这一条出路。
“世界范围内,也只有香港等极个别城市可以靠票价实现主营业务盈利。”李红昌分析,不考虑折旧等固定成本,平均票价收入基本能覆盖变动成本的65%,也就是说,客流多少并不能改变“票价收入无法覆盖成本”的亏损本质,“城市地铁集团赚钱,并不靠主营业务,而是副业”。
票价不涨,地铁靠什么盈利?
2019年,深圳地铁票价也曾陷入涨价风波。虽然最终决定暂不调整,但日常通勤族很快发现,深圳地铁多个站点打上了其自身开发的楼盘销售广告。
深圳地铁集团2022年报显示,公司实现经营收入239.76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全成本口径核算下实现利润总额23.29亿元,净利润8.66亿元。其盈利秘诀就是娴熟运用了“轨道+物业”的TOD模式。
该模式最早由美国建筑师彼得·卡尔索普提出,他认为城市高密度增长应当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进行规划发展。换言之,就是以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高密度开发距核心半径距离 1000 米的区域,将核心区域开发建设成为多功能社区,使其可以满足居民居住、工作、休闲娱乐等多项需求。
港铁是全球少数几个实现盈利的城市地铁公司之一,也是TOD模式的“代言人”。过去40年,除2020年因封关影响亏损48亿港元外,港铁其余每年都在盈利。其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478.12亿港元,归母净利润达98.27亿港元,同比增长2.9%。其中物业发展业务除税后利润达到了104.8亿港元。
11月12日,深圳地铁出站的乘客。
港铁盈利的最大功臣,并非日常客运,而是其物业租赁及管理业务。地铁建造投资高,但带来的外延经济效益也显著,车站建成后,四周地价升值,“轨道+物业”模式的关键就是利用这份经济效益。港铁可管理物业,获得租金收入(物业租赁业务),也可出售楼盘,获得利润(物业发展业务),因此也常有人说“港铁其实是家从事地铁业务的房地产开发公司”。
与香港毗邻的深圳也是最早引进TOD模式的内地城市。深铁集团下属企业深圳地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铁置业)负责站城开发业务,2022年,深圳地铁在站城一体化方面营收160.48亿元,在地铁公司中金额最高。
深铁集团年报显示,过去一年,公司“站城一体化开发”收入同比增长约68%,占公司总营收的66.9%。2017年以来,深铁置业已连续六年位列深圳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前三甲,2022年跃居榜首。公司连续八年房地产销售额过百亿元,开发体量、销售业绩均处第一梯队。
相比之下,深铁集团2022年的地铁运营收入约为37亿元,较2021年减少近2亿元,仅占公司总营收的15.4%。深圳地铁当前盈利模式中,地铁运营业务持续亏损,投资收益及站城开发收益是弥补地铁运营亏损的主要手段。
不过,深圳TOD模式的成功存在一定特殊性,其土地资源较少,房价维持高位,但后续投资盈利能否继续维持当前的高回报、高增长存在不确定性。2022年,深铁集团在保持营收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缩水七成,仅有8.66亿元。叠加新开路线等因素导致的运营成本飙升,企业利润被大幅摊薄。
根据时代周报等媒体统计的32个城市地铁公司业绩表,扣除地方政府补贴后,仍有武汉、深圳、济南、上海、常州5个城市盈利。深圳排名第二,与“最赚钱”的武汉相差近10亿元。
2022年,武汉地铁归母净利润为15.7亿元,其他收益为0.87亿元,扣除补助,仍有14.83亿元盈利,是目前公布的32个城市中唯一除补助净利润超10亿元的城市。
对武汉地铁来说,资源一级开发收入与票款收入是武汉地铁主要业务。据年报显示,2022年,武汉地铁票款收入为31.27亿元,相较于54.12亿元的投入成本,净利润为-22.85亿元。但武汉地铁资源一级开发的收入为53.94亿元,成本为23.26亿元,净利润达到30.68亿元,反哺了地铁业务,扭亏为盈。
“武汉地铁同样采用的是TOD模式。”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李志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武汉从2014年开始探索该模式,从规划角度看,武汉地铁TOD与深圳的差异是,将轨道交通与武汉都市圈建设相结合,利用轨道交通快运、量大、精准的特点,将“武鄂黄黄”四座城市的人口、资源要素衔接,从而提高人口规模、消费规模,提高“轨道+物业”营收的可持续性。
2022年,常州地铁杀出重围,扣除0.1亿元的其他收益,净利润为0.36亿元。属于二线城市的济南,2022年净利润增幅达191%,其最大推手也是“TOD模式”。早在济南第一条地铁还未开通时,济南轨道交通集团高层就曾对媒体表示,济南的轨道交通是朝着盈利的目标去奋斗的,力争地铁建设以及地铁运营不给政府欠下一堆债务。具体做法是“土地资源开发收益平衡地铁建设投入,物业开发和股权投资收益弥补运营亏损”。去年,济南市土地储备中心发布了《济南市TOD综合开发项目推介》,将再建21个TOD城市综合体。
在地铁盈利案例中,上海独树一帜,通过多元副业实现盈利。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是上海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责任主体,并负责市域铁路线路的运营管理。据其财报显示,2022年贡献最大的是“融资租赁与商业保理”业务。上海申通地铁2022年度营业总收入为3.43亿元,其中融资租赁公司营业收入为0.76亿元,占全年营收的22%。另外,上海申通地铁还布局了光伏产业与充电桩产业,其下属的新能源公司在2022年度营业收入为0.28亿元,虽只占全年营收8%,但同比增长了74%。
除常规的开源节流的办法,去年实现盈利的武汉、深圳和济南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研发投入,以提高资源效率。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地铁的研发费用达到1.16亿元,同比增长27%。武汉地铁研发费用910万元,同比增长85%。济南轨道交通研发费用为2602万元,增长了86%。
在传统模式下,每条新建线路的业务系统均独立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不足50%,数据孤岛严重,大量设备占用地铁车站宝贵的地下空间。地铁公司投入研发,推动智慧城轨建设,也是希望以此降本增效。
“地铁公司进行多元业务探索的前提是政府政策支持与优质资源注入,国内大多数城市未必具备这样的条件。”李红昌说,基于地铁的公益属性,多数地铁公司的票款与商业收入难以覆盖成本,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程度依旧较高。“不过,地铁亏钱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常态。”
亏损会放慢修地铁吗?
各地争建地铁的热情并未被“亏损”阻挡。随着上一轮建设周期接近尾声,新一轮地铁建设申报工作已经开始。
今年7月,备受关注的深圳市轨道五期建设规划获批,规划线路11条,总长185.6公里,总投资1952亿元,跨市线路将突破行政区界,延伸至东莞。
不只是一线城市,常州第三条地铁路线已经开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芜湖、兰州、南通、太原、哈尔滨、大连等30多个城市开启了新一轮地铁建设规划报批或前期研究工作。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有门槛的。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曾在发布会上表示,城市的GDP要超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要超过100亿元,市区主城区人口超过300万人以上,预测的客流强度每公里要3万人以上才能够修地铁。
201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出台,进一步提高了门槛。根据《意见》,城市想要修地铁,地方GDP和财政收入分别需达到3000亿元和300亿元,是此前的3倍。
对中小城市来说,地铁不但能带来新的城市人口、产业,还能带动地价上涨,很多城市甚至县城也兴起建地铁热潮,不惜负债也要申报修建地铁。对“兜里”没那么多钱的城市来说,提高门槛,是对地方负债率的遏制。按照《意见》,对负债风险高的城市的审核必然趋于严格。
《意见》明确规定,地铁路线初期的客流强度至少要达到0.7万人次每日每公里,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而如果严格按照《意见》要求,可能一批已建地铁城市的新申请也要被拦在门外。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22年地铁客流强度超过及格线的城市只有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南京、沈阳、成都、西安和长沙。
今年以来,不少城市的地铁规划项目缩水,有分析将原因指向地铁亏损。“亏损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更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李红昌分析,如出现“地铁线路缩水”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建设规划阶段,而不是项目规划期间。就建设规划而言,整个申报审批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有诸多要求,如准备齐全详细的客流预测、环境评估、社会稳定性评估等等文件,才能开始层层向上报批,经过市、省、国家的多个部门和专家的评估后,“如砍掉部分线路,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城市修建地铁并不只计算主营业务本身的得失,更要算经济大帐。”李红昌举例说,地铁修建本身就是一笔巨额投入,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促进当地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还能有效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城市影响力、竞争力。
地铁终点往往就是城市核心向外延展的边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曾表示,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甚至重要到了必不可少的程度。“虽然当前亏损,但从长远看,地铁建设产生的资产却是优良和稀缺资产,不仅不应该贬值,更是增值的优良资产。所以,不能单纯以狭义的效益和是否盈利来考量”。
发于2023.12.4总第1119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地铁普遍亏损背后
记者:李明子
编辑:闵杰
祢给德依恋
只要是国企央企,没有一家是不亏的,看两桶油就知道了,每年不亏个上千亿美金你好意思说是国企央企
事实胜于雄辩 回复 12-03 08:51
新能源比例越来越重,两桶油就成落后产能了淘汰出局[笑着哭]
木易 回复 事实胜于雄辩 12-03 11:06
放心,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三、五十年淘汰是没可能的,另外石油可不只是做能源用,所有塑料制品等都来源于石油提炼加工的副产品。
用户17xxx84
一直在建新地铁,远距离的基本没有多少人坐,怎么能不亏,不过他们也没有所谓,埋单的是我们普通人,以前100一个月,现在200一个月都不够,你还在叫亏。那再升我们车费吧,坐够500一个月。行吧。
木易 回复 12-02 13:19
全程2块钱那会只有2条地铁线:1号和2号,后来有了八通线和13号线,跨线就要4块和5块了。
要啥自行车 回复 01-15 08:15
交不起电费发不起员工工资了不得挤点,蚊子腿也是肉
大何音乐
城市拥堵造成的交通成本是巨大的,地铁大大缓解交通压力,看似不盈利,其实大大降低了城市拥堵成本
silver 回复 12-01 22:32
亏本的都是不拥堵的地方[呲牙笑]
亲尔易举 回复 12-02 08:29
别的也许都多少亏点,蓉村地铁亏出天际爹妈不认了,国家年年几千亿转移给这废材[呲牙笑]
bwangel
高管工资砍1/3绝对不会亏
約定 回复 12-01 13:52
你真是人才,你让他们选 不给工资留下和调去别的部门间怎么选。
cookxiang 回复 12-02 15:43
安检这块耗资巨大 意义不大
网虹
主要是国企养的闲人太多[得瑟]
大何音乐
坐地铁的大部分都是工薪阶层,是民生项目,投资巨大,定价低,所以回报周期非常长,如果去除掉投资成本,虽然定价低,但是每天都是盈利
颤抖羊 回复 12-02 14:17
因为全世界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私营谁踏马给你钱去建?你是老板你会干没有利益的事?
silver 回复 12-01 22:35
所以国家就不让你们再投啊
用户10xxx42
安保是最大支出吧
小白 回复 木易 12-02 17:19
几万块一个破机器而已,这些死物是一次性投资,不像人工每个月都是固定开销啊
木易 回复 12-02 15:10
晕死,那么大的检测机器不就是硬件嘛,还有你过得安检门,再加上配套的电脑终端,你算算北京广深有多少条地铁线,有多少站,有多少入口,成本投入可不小。
用户10xxx62
跟两桶油一样套路,人流全国第一,又有商铺,又有地产,又有广告,告诉我们亏钱,,,,,,,
叶脉展望 回复 12-01 15:51
地铁是天上掉下来的,勘探、建设、运营、维护都不要钱
叶脉展望 回复 12-01 15:52
一百块钱能建好几条地铁,白菜四毛钱一斤
夭寿了水葫芦居然能卖钱
厦门地铁最贵,最一个站就得两块钱,而且上不封顶,它们是按公里算的,收费方式和出租车一样。现在厦门地铁为了盈利连脸都不用了,只要地铁能到的地方,公交都不去,尼玛两块钱能解决的,非要花七块钱。岛外到岛内很多公交都改路线,就为了大家做地铁🚇![捂脸哭][捂脸哭]
小文武 回复 12-02 17:40
上海地铁并不贵
黑羽 回复 小文武 12-05 08:09
那说明你没坐过广州地铁
愚人码头
武汉地铁票价很取巧。短程相对贵,长程相对便宜,一般大部分人乘坐基本都在30分钟以内,但坐30分钟路程基本就是6块钱,但是你坐一个小时也才8块
傻子们冰糖水儿上架了 回复 12-02 10:24
安公里数来的。徐家棚到黄埔路原价3块钱,徐东到徐家棚就是2块钱。如果你从徐东到黄埔路,还是3块钱。
秋风扫落叶 回复 12-02 10:36
地铁好像是看距离收费,从出发站到下车点的距离近,就收费少[哭笑不得]
Kering
武汉地铁全年日均上座率不超过五成,钱是咋赚的呢?[笑着哭]
sports 回复 12-02 01:19
你就盯着7号线说事,其他线哪条不爆满。除了星期六不挤
愚人码头 回复 12-01 15:40
远城区人也多,七号线从起点站就爆满
我没嫖
中高层的废物和关系户开除一点就好了,毕竟你国营企业,主要是提供低保岗位,不是给高层发福利的。
用户10xxx12
公共交通产业应探讨盈利模式,在保障百姓出行的前提下减少财政补贴依赖。
自由骑士 回复 12-01 23:03
教育跟医疗要不要也用这种模式,不满意话国防要不也不给财政补贴了
天上飞鱼 回复 09-27 07:31
你这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更本不讲事实道理了是吧,是人都知道搞地铁不是搞茶叶蛋,合着现在都是按自己看不看得顺眼来行事了,看来你对社会对生活不满不少气头不小
莫文强
做样子的亏,若是把地面上的物业收益,广告收益算算看,恐怕那利润比中石油银行赚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往地拆迁时就是公益,收租时就忘记姓公了,就是自营收益吧。说不定甚至把租赁部分的管理费用也算到地铁运营吧
试试就逝世 回复 12-02 11:12
列车和轨道都要维护的,这成本可不低,有些零件按公里数更换,国产的还便宜些,如果只有进口货伸头缩头都是一刀
无业游民
工作人员太多了 一个口子多少个安检
溯灵丶 回复 12-02 01:47
你说的对,应该强制要求公交车安装安检设备,并配备安检人员,要不你坐公交都提心吊胆的[得瑟]
朋友 回复 12-03 17:11
还万中无一,真的是太天真了[笑着哭]
Greitty-
地铁是公共交通,对市民来说维持收支平衡即可,盈利意味着市民满意度和幸福度的降低
寂静的夜
烟草都会亏损,我不知道啥能赚钱
妖妖零 回复 逝水无痕 12-01 18:29
无能的人需要一个推脱自己无能的借口。
逝水无痕 回复 12-01 17:57
看个自媒体就信以为真?你把烟草亏损的财报找出来让我看看,哪年亏损了?记得找新闻出处,别拿自媒体说事,自媒体还说美国在巴基斯坦驻军了呢,自媒体还说中石油董事长(实则为中石化董事长)直播时说1L=800ml呢
风云
地铁里面的工作人员可以减少六成!
黑袍纠察队 回复 12-01 14:28
那你是没去北京的地铁看看,每节车厢都有一个保安,难道不是多余吗[得瑟]
Pin 回复 黑袍纠察队 12-10 07:54
那个是外包,不属于地铁员工。外包公司人员地铁公司管不了
孙鹏
这样比是不对的 武汉地铁才十一条线 其他一线城市快二十 有的二十多条线 和正在施工的线路 不是一个量级 如深圳在建地铁好几条 这都是成本
a魔b羯 回复 12-03 01:16
你也是人才,不比里程比线路号,你去看看武汉排多少位,你连原因是啥都没搞懂
试试就逝世 回复 12-02 10:58
建地铁站的时候要圈地,地下是车站上面是商场,等竣工了把商场卖了就能回本,这都是老套路了,等过几年没地可卖了,一样报亏损
后天
又能收票又能收铺租居然还会亏[笑着哭]
蓝胖子
广州亏4个亿就要广州改政策,亏最少广州了吧,现在只涨广州的,只能说明广州人流量太大了,多在广州打工族这边挖钱了呗,广州工资低,人流量大,消费高,有什么难理解的
有何不可
有很多城市根本就不需要搞地铁,瞎花钱!!钱越来越不值钱!!
selhey
反正现在改了之后一个月多那么四五个亿收入了
用户10xxx05
深圳地铁是万科的大股东,广州地铁也是大地主,北京地铁也有多个房地产项目,,现在这个房地产,亏钱了不要赖我们,我们最多也是一年亏两三亿,什么万科,还有北京房地产,一下只会亏出3000亿到6000亿,不要赖我们
爱萝卜的熊猫
你这是扯呢…广州地铁能亏,早晚高峰能把人挤出来
huweixing33
事实上地铁运营大多是亏损的确实没错,只有北上广深等大型一线城市依靠强大的人流量实现盈利,而地铁真正盈利在于它的商业及地产,基实就是地铁相关联的公司,可以做到指那打那,利润是大得很!
种葱也是绿化 回复 12-01 22:42
其实深也亏损,深铁盈利主要靠房地产
种葱也是绿化 回复 12-01 22:41
其实深也亏损,深铁盈利主要靠房地产
大叔
地铁一天能干完的,非得搞十天半月,地铁安检人员一个楼3-4个就够了非得整8个。你就说吧
zc舒适圈 回复 12-02 11:01
砍掉一个高层,用他那份工资足够再招20个安检员了
Franks360
武汉的地铁票价多少一个单程?比武汉富裕的北京地铁票价又是多少?
风之飞涯
没有什么用车,所有都挤地铁,亏损个球
蹦跳的小麻雀
取消安检就能省好多钱
Sue 回复 12-01 15:18
呵呵😒
红色公爵
很简单的盈利模式,地铁沿线左右100米地皮属于地铁公司。不属于地铁公司的地皮不铺设线路。你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不赚钱我不干,想要我干就贴钱
分外开心
为什么要安检呢
zc舒适圈 回复 12-02 10:58
不安检了,又说为什么不安检,地铁带什么的都有,多危险啊[笑着哭]
分外开心 回复 12-02 13:26
香港地铁就没有安检的
用户10xxx26
武汉地铁票价全国最贵,可以这么说吗?
笑看红尘 回复 12-02 18:23
谁跟你说武汉票价最贵了?没出过武汉吗[哭着笑][哭着笑]
笑看红尘 回复 12-02 18:23
井底的赖克马
逝如风
地铁靠什么盈利?你们想清楚了没有?不是运营盈利,而是资源盈利。 有地铁,就会配套公共资源和人流资源。人越多,就会有商铺收益和广告收益,这个计算了没有。 就像景区盈利一样,很多没有收取门票的老街景区,一铺难求。享有资源,就会有收益。 就看你怎么计算了。
正衰仁 回复 12-01 13:46
如果没有你说的这些,能亏到倒闭!
红色公爵 回复 12-01 22:24
计算了,所以地铁必须亏钱,不然大家无法赚钱。地铁赚钱了,大家就都不能赚钱了,因为大家必须吃地铁的,财政就不会补贴了。大家都赚钱了,地铁也不会亏,国家会财政补贴地铁
用户13xxx24
广告收入,铺子租金怎么不加里面呢
用户17xxx53
港铁盈利不是深港段,45元的票价?
用户80xxx69
我们大广州才亏几个亿洒洒水喇[吃瓜]
用户13xxx41
一个站少说50个人员配置吧[点赞]老百姓都傻是不是[点赞]
用户10xxx50
2022年不能算正常年份,疫情禁行客流巨幅减少但支出减少并不多,地铁亏损是正常的。2023年的统计结果才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用户10xxx08
说地铁亏损要从四方面看,1资金成本,2员工人均收入,最高多少?是哪些人?最低多少?最哪些人?3维护维修费用是否合理?设施不合格验收却通过,后期维护维修费用?4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是市场价格吗?这些都公示出来后再谈亏损和运营方式方法吧。
ddd
因为克扣员工工资,去年比前年一线员工少了两万块
用户38xxx80 回复 12-01 15:14
[点赞]
用户10xxx63
囯企老总,一听就是个有钱的主,哪个囯企不是亏的?亏哪去了?
吴老大
怎么亏的你们心中有数
非酋
以前房地产赚的多这些盈亏小头自然看不上,现在卖不出去了,到处财政吃紧。
二娃子
有时候我都觉得我们自己很矛盾,一边说着我们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一边又做着很严格的安检,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安不安全
寒武纪 回复 12-02 10:50
你以为靠什么做到最安全?靠个人道德吗?
keyke991989
武汉的地铁修的很好线路很方便票价便宜
勿扰
习惯就好,国企央企几家不亏的
用户10xxx49
高管工资减少、安保减少
『虚』
地铁不赚钱的主要原因还是扩展投资太多了,基本都是借钱在用,每天那么些营收刚刚好收支平衡[笑着哭]
海波动
我以为广州3号线最牛逼[笑着哭]
混魂 回复 12-01 15:55
3号线肯定赚 但近年郊区开通太多路线了
海波动 回复 混魂 12-02 09:01
要补贴其他地铁线[笑着哭]
jerry
北京地铁养一帮闲人,不亏才怪,一个小小的安检站配100个安检人员,全都是浪费公共资源
至尊宝
外包就不亏了
李庆
还是不要亏损较好,形成恶性循环违背初衷
小短腿~
每天固定时间出栏入栏,周一到周五除了高峰期就都空着
意大利炮
广州地铁亏损我猜应该是算上了在建线路的费用,如果不算上在建工程,绝对是盈利的,还有就是安检人员的费用,占一大把笔,安检员比地铁工作人员还多
123456
地铁亏损小儿科了,铁路才亏损更利害,铁路单位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个班组10个人(包括一个工长一个副工长)这二个工长是脱产的,就是由8个员工干活来养这二个工长,好笑不,能不亏损不?更奇葩的是这10个人的班组还有五大员,这五个人又领二百以上不等的津贴,这样的单位,好玩不!!!
晨希
去年武汉地铁起步价2块,今年就3块了,上次坐了2站就扣我3块钱了,我以为看错了
愚人码头 回复 用户10xxx61 12-02 16:21
远距离相对便宜啊,但是坐远距离的人少。
用户10xxx61 回复 12-01 23:59
但是坐十几站只收你几块钱怎么说?[得瑟]
酣时
因为武汉票价贵呀,一趟地铁最高价涨到7块了
a魔b羯 回复 12-03 01:19
估计你只坐过七块的,还有更远的你看看几块
暗夜天使 回复 12-02 07:17
贵?那就学学港铁,一天一百块不是问题[得瑟]
ivwsldn
中石油也亏本买卖
用户10xxx48
可以找房地产商要钱,凡是地铁站附近的,按距离收开发商的钱,毕竟有了地铁,开发商就卖的贵了
用户53xxx64
还扯张节能减排的旗
橘子
话说国资的哪个不亏[得瑟]
用户96xxx42
你想想坐地铁多便宜,一天的收入扣除其他成本一天下来估计不赚还亏了一点。
用户10xxx62
哇的,地铁优惠力度那么大,那能不亏钱!这个东西不是你优惠了,乘座人数就会大帽上升,工作需求才是基本盘,生活需求只是小头,其它闲杂人等,再优惠也是添头
梁文(无情)
我不信
用户11xxx26
北京6号线晚高峰太挤了,如果不是空车,每次只能上两三个人
国少
外包啊,以前供销社、国营厂就是
H2O
涨价可以理解,但全网规划失误,疫情后3号线班次明显减少,行程间隔明显拉长,拥堵之上再添几度。反观8号线,很舒服。广州地铁是个反面教材!
荆棘鸟
说明武汉路线设计合理
伏特加 回复 12-01 17:06
的确,其他城市很多地铁就是为房地产市场服务的,现在成了鬼道,自然负担大还收入少,看能不能坚持到后续的城市发展。
风居住的街道
把安检的人减掉,[得瑟]
黎明前的等待
搞那么多的安检,人工成本能不大吗?
李文斌 美年大健康A股上市
降低工资。有利于地铁的平稳发展。
狮子座
成都地铁挣钱不?成都修了这么多地铁,也不知赔多少钱[吐舌头咯]
单纯足球评论员
小电动的兴起,让你们这些公交系统全部………
天上飞鱼
有几个人会在买出房子的时候去计算地铁对房屋升值溢价的影响,连一个念头都不会想到这上面来
Lico
就问北京补贴200多亿,为什么要补贴?
大何音乐
新建的多,投资大,如果去除掉投资成本,每天的收益完全是盈利状态
用户17xxx65
广州地铁这次改革,起码增收40%收入!应该由亏损转盈利!
糊涂虫
这些年疫情影响因素也很大 都选择打车出行
郭歌
国铁,国电,三桶油等,有不亏损的吗
吃口热乎的
一个地铁站几十上百号的安检人员,想想都酸爽![笑着哭]
他爸爸爸爸爸爸爸爸
地铁涨价会导致地面交通压力徒增,需要平衡一个合理的价格
用户13xxx05
把那些无用的安检撤了吧,都是在做无用功。
我比猴屁股红
武汉地铁不是指着卖票赚钱 人家玩的是商户 一个王家湾换乘站把大洋搞垮了
狼魂
地铁盈利?这个思路就有问题!城市公共交通应是民生工程,带福利性!真正盈利那就有问题了!
小醋-
一个站7、8个工作人员要养
万里如虎
砍掉安检,立马盈利[鼓掌]
Realmanzzq
北京亏损是安检人员太多了,没几个人的站口,安检人员也安全很多,感觉比乘客多
@东歌
广州地铁不仅不亏损,而且还成立地产公司,做起了房地产生意。
偶尔会认真
修地铁是为了卖房子,房子卖不动了,修个卵[得瑟]
一直被模仿
这和卖汽车亏损有的一拼[呲牙笑]
家里不富裕
北上广深基本是赚的
kady201301
100年才亏456亿,[呲牙笑][呲牙笑]
晴鹤
北京地铁一个安检口早高峰目测安检员就有十一个人,都是挤着站在那里了的,真不知道那么多人有啥用
11
广州最为唯一一个二级财政的一线城市,市容除了珠江新城勉强外,其他地方连一些普通二级城市都不如了,现在连交通都竟然用是否盈利来考量交通运营,谁提在这里奋斗的人说句公道话,作为土生土长在这里的广州人活得够窝囊的
橙迷
为什么这么多央企、国企的垄断行业,几乎都是亏本的?看来赚钱的只有百姓的菜摊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那天那年
公司不亏钱,那家里存款何时才能有九位数?[呲牙笑]
牙牙
我是秦始皇
胡同里的二姑娘 回复 12-01 13:59
陛下您怎么移驾广东去了[呲牙笑][比心]
Lico 回复 胡同里的二姑娘 12-01 15:51
征服南越
绅宝驾校高教练
武汉的地铁贵也是盈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余.2.6 回复 12-01 23:06
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武汉的票价算得上非常便宜且实惠。不要看他赚钱就说他是定价高。我只能说可能他们实报了,或者政府不给他补助。其他地方的都想拿每年的补助救济,赚钱也能做成亏钱的账。国家单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小秦
你们会发现,只要是带中的企业或者国企,基本每一年都是亏本的,他们会找一大堆理由说明问题,可笑至极,为什么民企就能赚钱?
小秦 回复 12-12 16:37
我们要的是事实,而不是假象,有什么事不能明说一点,总不能把大家当傻子吧
天鼓雷音 回复 小秦 12-13 07:11
事实就是美国私人承包的水电,偏僻地区就是没水没电没网络。商人不做亏本生意,没足够的用户,谁给你接通水电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