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南京拿头功,为何连少将军衔都没混到?毛主席的安排有深意

廖化聊历史 2024-05-13 09:12:37

导语:常言道,军队有四大头功,分别是先登、陷阵、斩将、夺旗。这其中属“先登”功劳最大,张居正的祖上就是凭借先登之功被封为千户。

既然先登之功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解放战争时期拿下南京的功臣却籍籍无名呢?要知道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攻破南京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军事意义。

为什么解放南京拿头功的军长吴化文连个少将军衔都没有混到?毛主席为什么支持吴化文转业去地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解放南京

1949年2月,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35军(起义部队,原国民党第五路军九十六军)与原鲁中南纵队(铁道游击队就在这支队伍)合并。新部队是以35军为主,所以部队仍称解放军第35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部队下辖三个师:103、104、105师)。

坦白讲,这支部队良莠不齐,在华野中属于不入流的部队,如果不是补充了原鲁中南纵队,那么部队战斗力更是堪忧,毕竟这支部队前身就是国民党的杂牌军,更前身还是伪军第三方面军。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支部队在渡江战役时拿了头功,解放了南京城。

1949年4月,由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组成的三个突击集团开始向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发起攻击。三个突击集团就如同三个铁拳,以摧枯拉朽之势砸碎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三十五军也就顺利渡江,并且在粟裕的命令下向南京方向开进。

在三十五军激战浦口时,国民党当局决定放弃南京,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带领一干国民党要员撤离南京。

在这关键时刻,粟裕迅速指挥部队抢占南京城:如南京之敌逃窜,则三十五军应即渡江进占南京,维持秩序,保护敌人遗弃之一切公私财产,该军应特别注意遵守政策,严肃城市纪律。

4月24日凌晨,35军104师312团2营的特务连占领总统府,拔掉了总统府上的旗帜,随着红旗的徐徐升起,国民政府的收入南京城宣告解放,中国革命历史进入了新的篇章。

312团是原鲁中南纵队的队伍,但是隶属35军,所以35军的军事主官吴化文就这样拿下了头功。尽管这头功来得太过容易,但是很无奈,谁让人家先行一步呢。

解放南京的意义重大,毛主席得到这个消息后彻夜难眠,怀揣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挥毫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经典诗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慷而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随后,吴化文带领部队解放浙江杭州,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吴化文被任命为杭州警备司令。

吴化文为何无缘将军军衔?

解放南京的意义重大,为何吴化文最后无缘将军军衔?如果仅仅是因为他是起义将领,那么国民党那些被授解放军军衔的起义将领,如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怎么解释(三人在1955年被授解放军上将军衔)?

很明显,吴化文没有参与授衔不止是因为身份的原因。那么是因为级别不够吗?这一点也不对,因为和他同级的,35军政委何克希参加1955年授衔,被授予少将军衔。

就从这一点上看,吴化文的级别是够得着少将的,虽然正军级也有没有授少将的,可吴化文毕竟有解放南京之功,而且还有何克希的例子在这摆着呢。

根据资料显示,吴化文于1950年离开军队,担任浙江省政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交通厅厅长。

按理来说,吴化文没有授衔是因为他已经不在军队任职,因为授衔有规定,1952年之后不在军队任职,没有参加军事干部评级的干部原则上一律不参加授衔,邓小平、程子华、李运昌等人都是因此未参加授衔。

这就令人纳闷了,为什么吴化文离开军队?其实不光我们纳闷,毛主席也纳闷。

吴化文是起义部队的一个代表,而且身肩解放南京的功勋,如果这样的人无法参与授衔,那么恐怕会落人口舌,所以毛主席特意写信询问他为何离开军队,是否遇到了困难。

吴化文的回复是:我在部队工作很开心,但是我身体不好,无法胜任工作。而且我在部队待久了,想去其他地方看看。

毛主席考虑了许久,最终同意了吴化文的请求,并且让浙江省政府安排吴化文的工作,要求浙江省政府不能因为吴化文的出身而排挤他。

吴化文的出身确实不好,他和参加授衔的国民党起义将领差了一大截子,毕竟其他国民党起义将领都是坚持抗日的,政治意义、历史贡献都是无法抹杀的,就冲他们的抗日之功也足以授衔。

吴化文在抗日战争时期投靠过伪军,这一点是无法掩盖的,如果大张旗鼓的奖励,恐怕会引起不好的影响。但是如果什么都不给,直接审判吴化文,恐怕也会引起负面舆论,毕竟吴化文也是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代表之一。

如果没有投靠日伪的经历,就靠解放南京之功勋,吴化文高低也得混个将衔,但是有这个政治污点,再考虑到吴化文本人的意见,只能安排他到地方工作。能当实权部门的厅长,可见毛主席还是比较重视吴化文转业的。不授人以柄,也不卸磨杀驴,这个安排很有深意。

0 阅读:115

廖化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