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初恋考上了大学,同年我参军入伍,35年后初恋却找上了门!

老刘的回忆录 2024-04-06 13:56:50

故事背景:根据战友的故事创作而成,文中出现的张鹏远为化名。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中内容无关。

“咚咚咚……”门口传来一阵敲门声。

听到敲门声,正在伏案工作的人抬起了头,这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目前是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

“请进!”门打开了,进来的是一位女士,年龄和这位副书记相仿。她激动地说道:“鹏远,这次我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来求你了,你帮帮晓东吧!”

“秦虹,真的是你吗?你先不要着急,坐下慢慢说。”名叫张鹏远的中年男人,给秦虹倒了一杯水,看着她情绪慢慢缓了下来,望着这张有些熟悉的脸庞,张鹏远陷入了回忆。

张鹏远,1961年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出生在那个极度困难的时代,张鹏远是不幸的。但好在他父亲是一个好猎手,靠山吃山,才让他活了下来。

张鹏远有一个大四岁的哥哥-张鹏飞,但在两岁时,因为一场高烧,烧坏了脑子,病好之后成了傻子。

张鹏远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他们家和别人不一样。因为哥哥是傻子,所以他也被叫为“小傻子”,备受嘲笑和歧视。

张鹏远曾怨恨过哥哥为什么会是傻子,但哥哥每次看到他都会远远跑来,嘴里喊着“弟弟,弟弟”,还递给他吃的东西,张鹏远的心就软了。

是啊!哥哥又有什么错呢?他本就无辜,虽然只有几岁孩子的智商,但还时刻挂念着弟弟,自己又怎能嫌弃他呢?张鹏远下定决心,要让哥哥的下半辈子能够有所依靠。

1968年,7岁的张鹏远上了小学。他深知,像他们那样的家庭,只有拼命读书,才能有一丝翻身的可能。

当其他同龄人还将注意力放在好吃的,好玩的上面时,张鹏远却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知识上。哥哥虽然智商低,但其他方面没问题,只要父母带着,做农活也并无大碍。

1975年,张鹏远以公社初中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高中。进入高中后,张鹏远感觉到压力陡增。

在乡下读书时,班里的同学大多数都在混,认真学习的没几个,所以他只要保持专注努力,很容易就可以脱颖而出。

但能上高中的同学,大部分是县城的孩子,不但家里经济条件好,而且个人素质并不差。脑子聪明、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比比皆是。

但张鹏远是一个并不服输的人,仅仅用了半年,他的成绩就从入校时的五六十名,上升至全校前三。一时间,他成了县高中的名人。

出名对他并不是好事,很快他哥是“傻子”的事就在学校传开,加上他平时穿得破破烂烂,吃得又寒酸,很快他便被孤立了,连在寝室里都没人跟他讲话。

尽管他假装不在乎,但此时的张鹏远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他心里很郁闷,但又不知道该怎么排解。这时候,一个女生给了他莫大的安慰。

这个女生就是秦虹,父亲是县林业局局长,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儿,很受宠爱,按理说她不会和张鹏远有交集。但少女情怀总是诗,她对张鹏远很佩服,特别欣赏他独立、自尊的性格。

在旁人都孤立张鹏远的情况下,秦虹却靠近了他。这种靠近是善意的,她每次在食堂买一大份饭菜,但总会给张鹏远分一大半,说吃不完,让张鹏远帮她消化掉,不能浪费粮食。

她还经常从家里拿一些报刊书籍到学校,两人就上面的内容进行讨论。有人嫉妒他,就去给老师告状,说他们搞对象,并在学校里面散布谣言。

张鹏远无所谓,从小到大,他受到的嘲讽和诋毁已经够多了,但他很担心秦虹,生怕她受委屈。而秦虹根本不在乎,她毫不在意地说道:让那些苍蝇叫去吧!都是些小人,见不得人好。

很快两年的高中生涯过去了,他们也都到了16岁。但这时候张鹏远发现,他的成绩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1977年取消了工农兵上大学的制度,但此时恢复高考的通知还未发布。

没办法,张鹏远只能返乡干活。父亲劝慰他没事,多学些知识总是好的。哥哥一如既往地叫着“弟弟”,还把手里好吃的递给他。

看着如同孩童的哥哥,张鹏远泪如雨下,家里费尽心机供他读书,却什么回报都没得到。他只能靠繁重的体力劳动,来麻痹那颗逐渐绝望的心。

当年10月下旬,正在地里干活的张鹏远听到有人叫他。他抬头一看,竟然是秦虹过来了,她气喘吁吁地告诉他,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考试时间就在12月初。

可怜张鹏远窝在这个小山村里,对外边世界发生的事毫无所知。幸好,有秦虹挂念,专程过来通知他。

张鹏远闻言,赶忙和秦虹一起去县城报名。当时刚恢复高考,报名的人非常多,社会上也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一切都只能靠自学。

张鹏远报名成功后,回家就开始了紧张的备考。匆忙准备了一个半月,12月9日,张鹏远早早赶到了县城考场。

他在考场外,碰到了秦虹和她的父亲。看着秦虹穿着新衣服,神情轻松,而自己却衣衫不整,头发也是乱糟糟的,他下意识地就想躲开。

秦虹看到了他,拉着父亲跑了过来,跟他热情地打招呼,而且还向自己父亲介绍了张鹏远。分别时,他们互相鼓励加油。

两天的考试考完,张鹏远感觉自己像生了一场大病。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毕竟山区县的教育水平有限,即使他刚放下书本没多久。

事实也确实如此,1977年的高考没有出成绩,但一直等到春节过后,全县竟然没有一个人收到录取通知书,全军覆没。

秦虹也没考上,在她爸的联系下,她去了市里的高中复读,她希望张鹏远也一起去。但是,张鹏远的家里根本支撑不起这个费用,更要命的是,此时他爸生了病,需要住院。

1978年上半年,张鹏远和大哥整日在生产队干活,承担起了挣工分的重任。母亲照顾父亲在医院住院,家里的积蓄一分不剩,还倒欠了生产队一百多块钱。

张鹏远没有参加1978年夏天的高考,而秦虹参加了。当他得知,秦虹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时,他的心彻底放下了,他知道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再追上这个女孩了。

秦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还专门抽空到乡下来找张鹏远,问他的成绩如何。当得知张鹏远没参加高考,她恨铁不成钢,跺脚怒斥他目光短浅。

面对秦虹的质疑,张鹏远没有解释,他没有说自己父亲生病,才放弃高考。他只是恭喜秦虹,终于得偿所愿,以后就是大学生了。

秦虹发完了脾气,又鼓励张鹏远,不要放弃。等她上了大学,她会在西安搜集高考复习资料,到时候寄给他,帮他备考,她希望张鹏远也能考上陕师大,一起做校友。

张鹏远嘴上答应了,但看着秦虹远去的背影,他内心却一片苦涩。这个曾给他带来慰藉的女生,迈向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而他自己只能窝在农村干活,从此他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很难再有交集。

但人的命运就是如此奇妙,东边不亮西边亮就是这个道理。

1978年12月份,一家人正在家里收拾房子。张鹏远的父亲已经出院两个多月了,恢复得还算理想。这时候,村里的大喇叭里传出了征兵报名的消息。

今年3月份已经征了一次兵,当时张鹏远的父亲正生病,所以他根本没关注此事。没想到都已经冬天了,还会征兵。

父亲让张鹏远去报名,但他却有些犹豫。父亲虽然身体有所恢复,但还不能干重活,大哥虽然身强力壮,但智商有限,没有自主的劳动能力,必须有人带着才能干活。

父亲劝解张鹏远,去报名吧,能不能选上还是两说。张鹏远一想也是,就去了大队民兵连长处报名。

报完名后等了一周,他们便去了公社卫生院体检。张鹏远体检一切正常,而且部队来征兵的干部对他的高中学历非常看重。

回家后,张鹏远便跟父亲说了此事。父亲听闻后非常高兴,鼓励他进了部队好好干。家里面不用担心,等到春耕时,父亲的身体也应该恢复得差不多了。

当上兵之后,生产队每年还会给家里补贴20块钱,再加上工分收入,以及张鹏远的津贴,两年之内就能将欠款还清。

听完父亲算的这笔账,张鹏远也不再犹豫,做好了参军离家的准备。后面的政审、家访环节也没出岔子,12月21日,张鹏远去公社武装部拿到了入伍通知书。

12月28日,全县的新兵从四面八方赶到县武装部集合。领了被服之后,领导做了简单的培训和欢送会,新兵们穿着崭新的军装,戴着大红花,排好队向火车站走去。

县城大街两侧,站满了围观的群众,大家为新兵们欢呼呐喊,锣鼓声、鞭炮声不绝于耳。张鹏远感受着热闹,目光却不断扫着人群,他在找秦虹。

很可惜秦虹此时还没有放假,她已经给张鹏远找好了复习资料,期待着寒假见面时给他。但这一错过,就是好几年的时光。

张鹏远没有看到秦虹,他带着些许的忧伤和对军营生活的期待,踏上了运兵的闷罐车。在列车的轰鸣声中,张鹏远的军营生活终于要开始了。

张鹏远进入部队后的发展以及他和秦虹之间的感情瓜葛,请期待后续!

如果您对老刘的文章感兴趣,麻烦关注、点赞、评论,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71 阅读:12085
评论列表
  • 2024-04-11 23:29

    写的什么鬼

  • 2024-04-07 18:08

    胡编吧

  • 2024-04-10 17:41

    有头无尾!写作水平不咋的![爱心]

  • 2024-04-27 12:06

    后来,张鹏远当兵去了部队。再也没有见到秦虹。 一晃,秦虹大学生毕业,回到县城中学当老师。张鹏远则提干,当了连长。 俩人虽然没有走到一起,却各自安好,有了归宿。 '张鹏远转业后分配到公安局,担任民警,由于工作踏实肯干,不久升任派出所长。公安局副局长。 而秦虹也被评为高级中学教师。 这天,秦虹的儿子打架进了派出所,没办法,她只好找到张鹏远,希望能帮助儿子。 张鹏远见到秦虹非常意外,知道秦虹来意,帮助她分析案情,提出解决方案。 结果,张鹏远帮助秦虹把儿子的问题解决了,又提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秦虹的儿子。 结果皆大欢喜。

  • 2024-05-27 07:37

    写的前言不搭后语

老刘的回忆录

简介:40年货车司机生涯,跑遍大江南北,见识各地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