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吏田单,凭一座孤城,收复齐国70余座城池

依瑶谈历史 2023-02-26 08:26:04

田单,出身于齐王的远房宗室,是齐湣王年间临淄的市掾。

市掾,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市场秩序,

并不是多大的官职,

倘若不是“乐毅伐齐”,或许田单在历史上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吏。

短短六个月的时间里,诺大个齐国70余座城皆被燕军攻克,仅剩莒县和即墨两座孤城未被攻陷,

临淄沦陷之际,田单带着族人逃向即墨,

出发前他告诉大家要将车轴头截短,并包上铁皮,

那时候的道路,都是车辙路,田单显然考虑到了路上拥堵的问题才做了这种准备,

果不其然,齐人在逃跑时互相争路,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人的车轴就断掉了,不幸成了燕军的俘虏,只有田单的族人得以逃脱,跑到了即墨。

当时即墨的大夫战死,城中没有主事的人,他们听说田单改造车子后才跑出来后,决定推举他为将军,

于是,田单在众人的拥护下当上了临时将军。

一场异常严峻的心理考验

然而,摆在田单面前的却极其不乐观的形势,

站在他当时的角度,整个齐国几近灭亡,这孤零零的两座城能坚守多久?未来渺茫,

城外又是燕军重重包围,无人救援,

这一切对田单来说都一场异常严峻的心理考验。

好在乐毅没有赶尽杀绝,他见两城经年不下,只好下令全军后退九里筑垒围困,又下令不得

俘获出城之人,赈济贫困者,让城内人民“各复旧县,以安其心”,

又过了三年,燕昭王没有等到攻克墨、莒,就去世了,其子燕惠王继位。

燕惠王在做太子时,就很不喜欢乐毅,坐上王位后依然看乐毅很不顺眼,

田单听说此事后,心生一计,

派人去燕国进行反间活动,四处散布谣言说乐毅迟迟不拔两城,真实目的是以此为借口来联合诸侯,自己好在齐称王。

燕惠王听到留言后,半信半疑,就让骑劫去代替乐毅,

乐毅深知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早晚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因此没有回到燕国,逃亡到了赵国,燕军士兵都为乐毅愤愤不平,士气也萎靡了下来。

以一座孤城之力,复齐国全境

骑劫根本不是田单的对手,他接替乐毅不久,就被田单耍得团团转。

田单先令即墨城里的人,吃饭时必须在院子里祭祀祖先,祭祖当然少不了贡品,于是一时之间“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

这一幕看得燕军士兵目瞪口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怎么鸟都飞进了城里?

田单借机散布流言说:这是神来教我了........

随后他又对城里的人说:应该有个神人来当我的老师了.........

这下不仅城外的燕军被哄得疑神疑鬼,就连城里百姓也被唬得一愣一愣,

有一个机灵的齐兵,很快就领会到田单的用意,自告奋勇说自己就是那个神师,田单便开始尊奉起这个士兵。

等私下里没有别人的时候,士兵说自己根本不是什么神师,

田单就差翻白眼了,他当然知道士兵不是,这不就是为了“演戏”么,于是嘱咐士兵保持沉默就好,不用开口,

这么一来,燕国士兵对于攻破即墨又失去了不少信心,城里的齐人却开始振奋了。

不久田单又派人悄悄放出“假消息”,说齐人都害怕割鼻子、掘祖宗坟墓........

骑劫信以为真,即令燕军割齐俘的鼻子、挖齐人的祖坟,

哪知这么一来,齐人不仅没有恐惧,反而怒气值不断上升,一个个磨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冲过来与燕军决一死战!

田单见时机差不多了,又放给骑劫一个假消息说自己要投降,还跟骑劫约定了个日期,

此外为了迷惑燕军,田单令甲卒都藏匿起来,安排老弱女子登城守望,

还派出即墨的富豪送给燕将说:即墨就要投降了,大军进城,希望将军保全我们的家小。

骑劫压根就没有吸取前车之鉴,再次信以为真,从而更加松懈、麻痹,

于是就在骑劫幻想自己即将成为燕国功臣时,

田单命人将城里的千余头牛都牵来,披上缯衣,画上五彩龙纹,还在牛角上绑上尖刀,牛尾系上油脂苇束,

做好准备后,趁着夜色把城墙掘开数十个洞,点燃牛尾放它们出城,5000名则跟在“火牛阵”后面冲向了燕军的营地,

燕军还没搞清楚发生什么事,

只见一头头披着龙纹的牛带着火花闯了过来,燕军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兵,

顿时吓得三魂没了七魄,哪里还顾得上战斗,一个个屁滚尿流争相逃命........

可怜的骑劫不仅没有等来投降,还很不幸死在了齐兵手中,田单乘势追逐燕军至河上,将沦陷的70余城皆尽收复!

先是乐毅奇迹般地在半年的时间里攻破了齐国70余座城,如今田单又奇迹般地仅用一群牛和5000名士兵一鼓作气又夺回了70余座城!

说不可思议吧,但史书就是这么写的,

遂想起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又想起一句话:世界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再厉害的人或物都有东西能克制他.......

当年燕昭王发奋图强,经过28年的努力,终于破齐洗雪国耻,乐毅虽未获灭齐全功,倒也占据了许多优势,哪知骑劫完败于田单之手,终以失败告终,

燕国从此再没有辉煌的举动。

齐国虽然收复了失地,但从此也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国争锋。

尊贵的王不开心了!

田单收复全部失地后,遂迎齐襄王回到临淄。

襄王以功封田单为安平君。

但是,田单的日子并不怎么好过,齐襄王凭着血缘优势坐上了国君之位,他深知自己在齐国的威信不如田单,所以总是疑神疑鬼,总担心哪天田单会自立为王。

由此,本就不牢固的君臣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一次,襄王跟田单路过淄水,见一老人穿着破破烂烂地衣服卷缩在雪地里瑟瑟发抖,

田单见状,慌忙脱下自己的皮袄给老人穿上。

可这一幕看得襄王十分碍眼,没好气地对身边人说:田单的施舍,是将欲夺取我的国家,不早图谋,恐后生变。

要说这齐襄王也是,你觉得田单施恩收买人心,你倒是先这么做啊,自己不去做只在那磨嘴皮子吐酸水,这不明摆着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么,

田单做了件好事,没得到夸赞不说,哪会想到襄王竟会为此事揣度他........

再说,田单要是想自立为王,还接你回来干啥呢?就是王室大宗,祖业都丢了,如今的齐国还是田单生生熬了几年拼命夺回来的......

有人见尊贵的王不开心了,

就出主意要襄王用嘉奖田单的办法,把田单对百姓的关怀说成是自己的善行,

襄王一听这是个好主意,遂赏给田单牛、酒,又当众口头慰劳,感谢他替自己关心百姓........

这么一来,田单就给襄王做了嫁衣,百姓们都夸襄王教导的好.........

九宠臣暗中使绊,貂勃化解危机

田单见尊贵的王高兴了,于是保荐貂勃给襄王。

当时襄王身边有九个宠臣,他们看田单很不顺眼,可又奈何不了他,遂把主意打到貂勃身上,他们对襄王说:燕伐齐的时候,楚王使将军领兵来帮助齐国,今国家已经安定,应派使者去感谢楚王。

紧接着他们都推荐貂勃出使。

襄王遂派貂勃前往楚国,楚国当时的日子也不好过,也在积极联盟各国对抗秦国,当然对貂勃会热情款待,以致貂勃数月不归。

九人见计谋得逞,就故意议论说:

区区一个使者竟会受到万乘国君的款留,这还不是凭借安平君的权势?再说安平君与王上下无别,他在国内向民布德,对外又怀柔戎翟,这不是想图谋不轨是什么,希望大王注意观察。

尊贵的王好不容易顺了气,听闻此话疑心病又犯了,

于是派人召唤田单过来,打算治他的罪,罪名还没想好,田单就光着脚、袒胸露臂的过来请死罪了,

过了五天,尊贵的王自己消化了情绪,才说:你没有罪,你守为臣的礼数,我守为君的礼数就行了。

貂勃从楚国回来后,尊贵的王很高兴,给他摆了个接风宴,

貂勃正喝得起劲,忽听襄王吩咐下人:叫田单来!貂勃一听,即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又屈膝叩头,无比恭敬地问襄王:王跟周文王、齐桓公比较,谁更贤明?

襄王.........说他自己当然不如他们.......

貂勃说: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吾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叫‘单’,怎么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

从历史上来看,谁能比得上安平君的功劳呢?燕人兴师袭齐,王不能抵御,只好躲避起来。安平君以危急的即墨小城,残败的士卒七千,擒杀燕国的将帅而收复千里的齐国。

当败燕复齐的时刻,安平君如果自立为王,天下人谁能禁止?他出于道义,而迎王与后返临淄,今已国定民安,而王却叫‘单’,小奶娃也不做这样的事呀!王赶快杀九人而向安平君谢罪。不这样做,国家将要危险了!

尊贵的王被貂勃这番灵魂拷问说懵了,

好一阵才恍然大悟,于是杀了九个宠臣并驱逐了他们的家属,又以夜邑万户益封安平君。

攻狄不能,下垒枯丘

田单跟襄王的矛盾,终于缓和了下来,可优裕的生活却影响了他的战斗意志。

田单打算攻打狄人,出去前,他去与鲁仲连商议。

鲁仲连说:将军攻不下狄来。

田单不信,反驳说:当年我以即墨小城的破亡余卒,能败万乘之燕而复齐,怎么可能攻灭不了小小的狄人?

结果,他攻狄,三月不能克。

谁能想到昔日的复国英雄,有一天会落到被人嘲讽的地步,当时齐国就传出童谣说:大冠若箕,脩(长)剑拄颐(下巴),攻狄不能,下垒枯丘。

田单听到到感到很恐慌,只好去找鲁仲连请教原因。

鲁仲连说:将军在即墨的时候,对士兵们说:宗庙已亡,无处可去,只有战斗到胜利!那个时候,将军有战死的心,士兵们无求生之意,听到你的号召,没有不挥泪奋臂而战的,这就是破燕的原因。如今你过着优越的生活,没有拼命的想法,当然不能取得胜利。

田单认为鲁仲连的话,说中了他的要害。

第二天,他便振奋精神巡城,站在最危险的地方亲自击鼓,狄才被攻下。

据《战国策》载,田单曾与赵奢谈论兵法。

田单问赵奢:

我只对将军用兵“用众”的主张有不同看法,征兵多了会影响农耕,从而导致粮食供应困难,这是“自破之道”。我听说古代帝王用兵不过三万,而天下服。今将军必须要用十万、二十万兵,这一点使我不佩服。

赵奢说:

你不只不懂得用兵,又不明白‘时势’。古代天下分为万国,最大的城不过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过三千家,用三万兵攻或守,有什么困难呢?今天是把古代的万国分为战国七个,千丈之城,万家之邑,能够相互望到。以三万兵围城不足,野战更不足,你将怎么办?

田单听了,感叹自己没有想得这么深。

从以上这两件事来看,

田单复齐,还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因素。

所谓天时,就是燕国内部不稳定,燕惠王与乐毅本有矛盾,田单利用这一点轻而易举就让燕国以骑劫代替了乐毅;

所谓地利,齐国本就是齐人的家园;

所谓人和,宗庙已亡,无处可去,齐人没有退路,只能拼尽全力去厮杀。

当然这其中田单的智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过总体来说,田单既不是治国能手,也不是军事天才,

齐国复国后,并未看到他为振兴齐国采取过什么措施,亦未在军事行动中表现出过人的才能,

或许这就是环境因素,

在《战国策》中记载着秦王与苏秦的一段对话,

苏秦说:田单将齐之良,以兵横行于中十四年,终身不敢设兵以攻秦折韩也,而驰于封内。

大意是说,田单统领着齐国的精兵良将,却十四年不出战,始终不敢攻打秦国折服韩国,只在自己国内横行。

可知田单时期的齐国实力已大不如从前,在外交上也不能发挥重要作用,

至少已不及赵国,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可田单他去成长延伸、发挥潜能的环境。

公元前265年,齐襄王死去,齐王建继位,实权掌握在君王后手中。田单离开齐国去赵国,并统率赵军攻克燕及韩的城邑。

第二年,田单还成为赵的相国。封号都平君,死后葬于安平城内。

0 阅读:10

依瑶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