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诡异尼姑庵,牵扯3条人命,小尼姑无意一句话引出卖国敌特

温读pro 2024-04-17 08:13:19

1950年,浙江温州平阳县八凤村,有一座泉照庵,相当灵验。

泉照庵相传修建于清代,那时候尼姑庵旁还有一处灵珠泉,每日清晨,灵珠泉旁围着一群彩鸟饮水嬉戏,毫不惧人,颇有灵性。

不过后来这泉水不知什么原因干涸了。

民国年间,泉照庵里面只有一名老尼姑,本就不大的佛堂都在漏雨,大伙儿都估摸着老尼姑仙逝后,这泉照庵就要彻底荒废了。

没想到短短数年后,泉照庵香火竟然旺盛起来。

据说有一位军阀姨太太在泉照庵烧了一次香,回去之后连生两个儿子,一直压着她的大太太得了急症一命呜呼。

姨太太来还愿之时,泉照庵的老师太已经仙逝,掌管上下的是慧灵师太。

慧灵师太见她春风得意,还严肃叮嘱她不可忘形,否则必定遭灭顶之灾。

这话将姨太太吓得半死,拿了不少私房金银,将泉照庵上上下下修葺一新。

姨太太临行前一再承诺每年都会来祭拜祈福,第二年她没有来,第三年坊间传闻她也得了怪病而亡。

慧灵师太竟然一语成谶!

有人说,泉照庵是因为慧灵师太的到来而迎来了逆境翻盘,而只有八凤村本地人才知道,这是因为1943年请进庵内那尊半人高的佛像,这佛像非常灵验,且不容得任何不尊重。

大家心知肚明,但绝对不敢说。只因已有两个和这佛像有关的人,死于非命!

01

1949年5月,温州解放后,中共浙南地委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进驻瑞安桐溪,解放了瑞安、平阳。

而对于泉照庵的慧灵师太而言,生活和此前并没有多大区别。

慧灵师太有三个女徒弟,清音、清云和清梵。

清音入门最早,在去年隆冬投湖自尽。

这事儿在村里传得很玄乎,但也是村民私下关上门说,从不会和外人提起,泉照庵就好像从没有过这个徒弟一样。

清梵和清云修行极为刻苦,泉照庵香火钱不少,师徒三人本不用耕地劳作,慧灵却始终坚持在庵前开垦荒地种植蔬菜。

这样一来,新政府派相关同志统计寺庙、道观出家人,对他们进行“积极参加劳动”的思想教育工作时,对泉照庵就非常赞许。

慧灵师太从不问政事,但对新政府同志们提出的建议和要求,都是说一不二地执行。

一来二去,同志们对这位出家人加深了了解,对她非常尊重。

1951年腊月十八清晨,八凤村下起了小雪,天气并不算寒冷,这天泉照庵按照慧灵的规定并不接待香客。

清梵和清云天还未亮就已经早起清扫庵中的落叶,烹煮素食,等待慧灵师太。

说是等待,其实两人都觉得不安。

清梵是逃荒而来的孤儿,清云是被丈夫毒打致流产,心灰意冷偷偷跑上山出家的村妇。

两人从入门后就没有见过慧灵比她们晚起的,慧灵时常失眠,她又向来早睡,天还没有亮就已经在佛前诵经。

而今天,眼看着天已经大亮,雪越下越大,两人终还是忍不住去敲了门。

却看见师父已经被歹人割了喉咙,惨死在卧室中,血污溅在墙壁上,地上还有被拖拽的血迹,场面惨不忍睹,清梵还没有来得及大哭,就已经被一阵恶心冲得差点吐了出来。

相比于年纪尚小的清梵,清云冷静许多。

她拿了尼姑庵里劈柴用的斧子,带着清梵将庵里里里外外都搜了一遍,确定凶手没有藏匿在尼姑庵里,才暂时松了一口气。

清云将清梵藏在柴房里,将斧头交给了她,让她务必留在庵中,不要乱跑,她则匆匆下山去公安局报警。

平日里尼姑庵的日用采买都是清云下山去,清梵走到大街连路都不认得。况且不知道这凶手是否守在尼姑庵外面,清云也是拼死将这个消息送到山下。

她向接待的刑警大致说了如上的经过,说完便要急匆匆回去:“清梵胆小,一定还在可怜巴巴等着我,我得赶紧回去。”

当日虽然下雪,县公安依旧忙成一团,但人命案可非同小可,怎可能让清云独自一个人回去。

领导迅速决定,由两名刑警刘国峰和武宁两人,带着一名管理档案的女警霍小凤一同前往泉照庵。叮嘱霍小凤此去不为查案,只为安慰清梵二人,保护她们的安全,方便和两人交流问话。

武宁是个急性子,清云这一路下山上山已经不太走得动了,武宁清梵的安全,带着枪先一步上泉照庵去。

刘国峰倒也不担心武宁冲动出什么问题,他年纪不大,平时雷厉风行的,但心中很有分寸。

霍小凤搀扶着清云,有一搭没一搭和清云聊着。

清云在局里报案的时候一直没有哭,现在聊着聊着却止不住大哭起来。

慧灵师太慈悲为怀,清贫一生,说是她和清梵的再生母亲也不为过。

现在师父去了,泉照庵不过就是个伤心地,她都无法面对庵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

霍小凤连声安慰着,刘国峰缓缓跟在她们身后,一路未曾催促,也不发一言。

02

刘国峰其实知道霍小凤想要问什么。

说来也巧,霍小凤前日还在闲聊之时和他聊起清音的死。

公安局正式成立后,接收了旧警署的档案,开始着手对地皮流氓、汉奸特务的清算。

在众多档案之中,清音自杀只有寥寥数句,说她因为碰脏了佛像的袈裟而深感罪孽,下山投湖自尽,有一老裁缝亲眼见到她投湖。

霍小凤着实无法理解,总觉得有什么隐情。现在师太被人杀害,这种感觉十分强烈。

但清云此时如此悲痛,饶是霍小凤再好奇,也没有敢多问。

那边,武宁一口气爬上了山,拿着清云给的钥匙打开了泉照庵的大门。

泉照庵原本是不给男士进入的,武宁对这些佛门规矩没有什么禁忌,他冲进门后直接喊了两声:“清梵小师父可在,我是县公安局的!”

清梵虽然不下山,却也见过穿警服的女警员,她提着斧头颤抖着从柴房里走出来,见到武宁的一瞬间,才瘫软在地,晕了过去。

这下子武宁也不好办了,他又不懂这尼姑庵的规矩,也不知道这小师傅是能扶还是不能扶。

幸而这清梵没有晕过去太久,不一会儿苍白着脸又爬了起来,武宁这才发现这十几岁的小尼姑瘦的很,整个人看起来都很虚弱,怪不得一吓就晕了。

见清云他们还没有来,武宁让清梵带他去勘察现场。

武宁是山东人,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曾担任过警卫队班长,后被调入胶州,担任侦查员。

这样的杀人现场,武宁也是第一次瞧见,惊得也一时不知怎么进门,从何处开始勘察。

慧灵显然是被人割断颈部动脉而死,所以血撒的到处都是。

慧灵个头有一米六五左右,看起来也不瘦弱,若要这样一刀杀了她,必定是身高力量都远远压过慧灵的男子。

清云个头较矮小,清梵瘦弱,排除她们,一定是翻墙外来的男子。

果然,武宁隐约还能看见地上有大码的男士鞋的脚印。

清梵的脚小,她和清云早上来过房内,她的脚印覆盖在男子脚印的上面,可见此人应该是深夜潜入庵中杀人,随即又匆匆逃走。

武宁询问清梵泉照庵是否有后门,清梵摇头。刚才他开门锁时也注意到锁没有任何破坏的痕迹,可见凶手应该是翻墙进入的。

就在武宁在庵中寻找杀人凶手翻墙的痕迹时,刘国峰三人也到了。

清梵这才从恍惚之中反应过来,赶紧在灶房生了炭盆,烧了热茶,给几位被雪水打湿的刑警烤火。

武宁向刘国峰说了自己的看法,随后道:“这雪从凌晨就开始下,早上一阵下得比较大,现在已经覆盖了山路,庵内的院落、墙头也被积雪覆盖。”

刘国峰也是皱眉:“听清云小师父说,这上山下山的路有三四条,还有一些她也不知道的野路,凶手到底从哪里逃走的,就是等雪化了,我们也不一定能找出来。”

武宁陷入了沉思,刘国峰则一直看着和清云闲聊的霍小凤,霍小凤抬头之时正好捕捉到刘国峰一个眼神。

霍小凤道:“两位小师傅可否知道庵内金银藏在何处?”

两人对视一眼,皆摇头:“不知。”

清云补充说:“平日采买一些大豆油盐,师父都会清点好差不多的钱数,交给我。她有记账的习惯,有时候也会下山同我一起采买,所以物价是很清楚的。”

霍小凤说:“那你们二人可否查看一下,庵内其他贵重物品,是否有丢失?”

清云和清梵点了点头,随即在霍小凤的陪同下仔细清点。

03

见三人出了厨房,武宁又和刘国峰去了灵慧的卧室。

如果两名徒弟说得没错,卧室里面应该有暗格之类存放庵中的金银。

果然,两人很轻松地就从床板上找到一个很明显的小拉手,只要轻轻一拉,便能看到存放在下面的木盒,里面有两条“小黄鱼”(30克左右的黄金),还有不少银元、旧币,没有什么首饰珠宝之类。

看起来这慧灵师太也是坦荡,钱就存在这里,她两个徒弟不知道不打听也很正常,但这凶手都没有翻找翻找,难道就不是为财而来吗?

此时,清云两人也已经清点好了庵内的其他财物,确实什么都没少。

霍小凤也陪她们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没有任何凶手留下的其他信息。

刘国峰面对着慧灵的遗体,陷入沉思,随后对武宁说:“你下山找人来收殓遗体,和局里说一声,尽快安排法医尸检,再看看能不能打听到和慧灵徒弟清音有关的更多消息。”

武宁点头领命,头也不回地走了。

而清云和清梵听到清音这个名字的时候,脸色果然大变。

霍小凤马上意识到问题所在,她对刘国峰说:“刘组长,您先在这里找找线索,我带两位师傅回灶房烤火休息休息。”

刘国峰点点头,霍小凤与清云两人谈话期间,他果然一步也未踏进厨房。

霍小凤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要问问清音之死,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清梵本来就苍白的脸顿时毫无血色,她不敢直接看向霍小凤,只能盯着清云。

清云的脸上顿时出现了极为复杂的表情,似乎经过了漫长的心理斗争,才说出了真相。

而真相更是让霍小凤惊讶万分。

慧灵师太来自东北,东北沦陷后,慧灵所在的尼姑庵毁于战火之中,她带着弟子清音来到了温州,千里迢迢,不知吃了多少苦,好在在泉照庵找到容身之处。

慧灵这一路见多了难民,目睹了大战之后的血流成河。这是从前庵门一关只顾自己修行的慧灵从没见过的景象。

慧灵从不和弟子说起这一路所见,只有清音师姐对两名后来来的师妹说过一件奇事。

乱世之中,慧灵曾救过一名与家人走散的小姐,用一袭出家人的装扮保护了小姐一路,将她送到了家人手中。

小姐的人生安全和名誉都得到了保护,父母十分感激,要给慧灵一笔钱,但慧灵不愿意收。

这户人家祖籍温州,将慧灵送到温州后帮助她安顿下来,不久后又出钱在苍南县找了个有名的塑佛大师,造了一座佛像。

这位大师真名叫什么清音不知,只知道江湖人称独眼张。

独眼张笃信佛教,这位老匠人已是七十高龄,从前年轻时他便不轻易制作佛像,对客户也是千挑万选,绝对不会给贪婪之人、不诚之人、心有邪念之人制作佛像,所以能请动他的,几乎只有寺庙的主持亲自来谈。

现在独眼张年龄大了,手艺都交给独子张传善,独眼张虽没有明说彻底告别江湖,但人人都知道他已经功成名就,不会再出山了。

但独眼张对这尊佛像的制作答应得很爽快,就连儿子都看出来,独眼张是想要以这座佛像画一个完美的记号,佛像明明不大,他却几乎是不眠不休,儿子每次要帮忙独眼张都会严厉制止。

而就在佛像终于完工这日,独眼张看起来却十分悲痛,独自一人喝了不少酒。

深更半夜,他老伴和儿子、儿媳、孙子都喊了过来,简短地说了几句话,最后说:“这座佛像造完,我已命不久矣。”

家人都以为他是喝多了,说着浑话。

那天深夜,独眼张在家发起酒疯,将自己一人反锁在放置佛像的仓库里,第二天,独眼张中毒而亡。

从现场的种种迹象可以看出,独眼张是自杀的,更加离奇的事,独眼张最后做的这尊佛像,流下了两行血泪。

04

独眼张为何自杀?坊间传闻众多。

其中一种说法最为人们所认可:说是慧灵师太和小姐的父亲前来求独眼张出山造像,慧灵说这一路走来,她哪怕极为疲乏,或者身在战场,都会竭力为遇到的死者念经超度。面对尸殍遍野,她能做的极为有限。这尊佛像便是为这些逝者所造,她要超度这些路上遇到的亡魂,也要超度自己的心魔。

说到此处,清云顿了一顿,道:“独眼张他,也是个好人。”

霍小凤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继续问道:“清音的死,也和这座佛像有关系?”

清云却道:“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霍小凤十分惊讶。

清云继续说:“师姐跟着师父多年,她有自己单独的禅房,和师父很近,而我们两人住在后院,师姐同我们几乎没有什么话说。”

清云将她仅知的一些告诉了霍小凤。

三名道姑平日诵经静修都在自己的房内,她们有着严格的生活作息。这个清音好像在战争之中受到了心理创伤,甚至有时候会大哭大叫,做什么事情都是独来独往,慧灵很疼惜她,两名师妹也能理解。

1948年7月初,浙江刚刚出了梅雨,按照惯例,庵内里里外外都要仔细检查一遍,特别是存放的衣物、被褥,如果有霉斑,要及时清理。

那一日,清云和清梵正在后面晾晒被褥之时,听见慧灵和清音在争吵。

她们走近才知,原来清音私自挪动了那座佛像,向来对她极为宽容的慧灵,这次大动肝火,对着清音大发雷霆。

清音非常恐惧,这件事之后就将自己关在禅房里面,怎么都不出来。

过了两日,她在凌晨跑下山,有人远远看她在河对岸走着,突然大哭大叫,一头跳进了河里,溺死了。

霍小凤眉头紧皱,原来清音是为这种事情自尽的,而这佛像还牵扯了另一条人命案。

因独眼张的自杀是在沦陷时期,案件档案丢失,整理档案的霍小凤并不知情。

霍小凤询问:“清音死后,你们师父可说了什么?”

清云道:“师父自责自己对她太过严苛,常常独自落泪,花了重金将师姐厚葬了。”

霍小凤又问了一些庵内日常生活的细节,和慧灵平时走动比较频繁的香客。

泉照庵迎来送往的都是女香客,清云也没有注意到有哪位女香客个子高、身体强壮,她也想不通平时吃斋念佛、和人毫无恩怨的慧灵到底得罪了谁。

刘国峰在慧灵的禅房内仔仔细细搜寻了一遍,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下午,武宁带着法医和收尸人上山,法医勘察了现场,告诉刘国峰,慧灵在被杀前曾吃过有毒的食物,可见凶手是有备而来。

随后收尸人带走了慧灵的遗体。

随即,在清云的指引下,几名刑警专程去看了看那座离奇的佛像,这尊佛像确实比普通的佛像更加栩栩如生,与他对视之时,心中无端升起一种祥和宁静,但眼下并没有什么血痕。

清云说,这尊佛像灵验得很,来庵里的香客都是冲着这尊佛像来的,不过慧灵被杀前后,这佛像并没有被人动过。

武宁考虑事情还算周全,他此次还带来了两名有些武术底子的女警,和霍小凤一同住在庵中,以免凶手再来。

而刘国峰和武宁不便住在庵中,暂时先回局里汇报案情。并且根据线索,找到了独眼张的儿子。

05

独眼张死于1943年,儿子张传善现在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工匠。

张传善否定了“佛像流血泪”的说法,他说这“血泪”其实是父亲自己抹上去的。

张传善上过学,思想也很进步,少年时也曾想投身革命,无奈要继承父亲的衣钵。

他并不迷信,但理解群众在乱世之中对神佛的信仰和需要。

他向刘国峰武宁提供了一个线索:“我父亲一辈子都在做这门手艺,他去世时的症状很像是服用了氰化钾。我一直觉得父亲是被人所杀,几次上诉,都被压了下来,还被当作闹事者被汉奸狗关了起来。此后,我就不敢给我父亲伸冤。”

“我母亲生前说过,她亲眼看到慧灵师太给了父亲一包东西。父亲死后,那包东西怎么都没找到,她总猜测那包东西就是毒药。泉照庵如此灵验,慧灵师太名声这么好,我们无凭无据,只得忍了下来。”

刘国峰一听,顿时想起霍小凤昨日说的话:“按道理,清云和独眼张并未有过交际,她突然说‘独眼张是个好人’,总让人觉得,有些怪异。”

霍小凤在这一批年轻警员之中算是最为察言观色、抓细节的一个,但她家中有一位生病的母亲,组织不会给她安排过于沉重的工作。不过,就是整理档案,她也是几乎过目不忘,为同志们办案带来了很多便利。

所以,霍小凤提到的这句话刘国峰记得非常清楚。

如果张传善说的是真的,那这名慧灵师太和独眼张之死,绝对有关系。

而霍小凤这边,随着和清云的接触越多,她发现的问题也越多。

清梵胆小,特别依赖这个师姐,师姐说话的时候,她绝不插嘴,但凡是和案子有关的一切,她都一个字不说,显得有些刻意。

跟着武宁上山的小女警小红是个热心肠,她和另一名女警小燕陪着清云二人睡在一间禅房之中,霍小凤借口睡眠不好则一个人睡在离她们比较远的客房里。

第二天一早,清云和清梵两眼红通通的,小红也肿着眼睛,看来昨天半夜没有少安慰她们,心地善良的小燕也很同情,陪她们哭了一夜。

清云起得最早,说今天庵里人多,米油却不够了,要下山采买。

昨天刘国峰找到慧灵师太的钱匣子之后,给了清云足够生活的费用,但小黄鱼和银票还需要带下山去,这些有可能也是案件的线索,案件破获后会如数还给泉照庵。

为此,李国峰还写了一张证明交给清云。

清云取了一些钱准备下山,昨天傍晚雪终于停了,山上积雪不深,但路是肯定不好走的。

小红和小燕都说可以陪着青云下山去,清云却拒绝了,说她们昨夜都没睡好,下山的时候如果走了神跌下来,是很危险的。

见霍小凤还没睡醒,清云也没有打扰她,一个人在天蒙蒙亮的时候下山了。

而她不知道,霍小凤已经在不远处听着,在清云下山的时候,跟在她后面。

清云这次下山走的并非昨天那条路,霍小凤对山路不熟,下雪后更难隐蔽,她带着武宁留给她的一把手枪,生怕打草惊蛇,只得顺着脚印远远跟着。

清云绕了一条远路,花了好一段时间才下山。她这一路并没有见到什么人,正常去买了米油,又从昨天那条路走了回去。

霍小凤觉得甚是奇怪,她假装从外面散步回来,和清云打了个招呼,几人一同吃了些稀粥后,清云和清梵按例要做早课,进了禅房关上了门。

此时,刘国峰和武宁也走了上来。

霍小凤将早上的事儿和他们一说,刘国峰马上道:“走,我们再走一趟。”

06

这条小路上还留着清云和霍小凤的脚印,当时霍小凤急着追她,没有注意清云在一个岔道上往里面拐了拐,然后又折了回来。

三人便在这附近仔细看了一圈,心细的霍小凤果然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虽然被积雪覆盖,但还是能看出,附近灌木有被人反复踩踏的痕迹。

这些灌木到了冬天枝条都很脆,被人为踩踏,和被雪压倒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刘国峰道:“看来,这里应该藏了什么东西。”

一小时后,武宁已经找来了6名“帮手”。

他们从前都是乞讨为生的“闲人”,解放后领了几次救济粮,还在政府的鼓励下参与劳动,拿一点足够生活的薪水。

武宁本来是想找山下人家借两把铲子,没想到这去就带了这么多大汉来,在寒冬下,这几人说干就干。

他们在刘国峰的安排下,先细细铲掉表面上的雪,随后发现了一片没有植被的新土,这么一挖,就挖出了真相!

这是一具男尸,前后都套着麻布袋,中间用绳子绑住,身高一米八左右,体格强壮,死因不明。

不过很显然这尸体是被大老远拖来的,麻袋上泥土不少,也有破洞,男人的衣服上也磨出破洞。

霍小凤仔细看了看此人的脸,确定道:“刘组长,这人就是正在通缉的汉奸李茂生。”

李茂生,浙江人,年轻时也是个富家公子,曾赴日留学。

不过李家在抗战前就家道中落,无法适应这种生活激变的李茂生投奔日本人做了汉奸,做起了生意,发的是国难财。

日本战败后,此人就不知所踪,本以为早就被枪毙了,结果转身一变又成了国军的军官。

李茂生此人心狠手辣,毒害爱国抗日人士、中共党员和其家属,手上沾满了同志们的鲜血。

霍小凤道:“果然,清云不放心,是来查看处理尸体的现场的。昨天,小红和小燕表现出了对清云的绝对信任,她才敢专程绕过来,就是看看这里有没有什么问题。”

武宁道:“看来还是要问问清云本人,这大汉奸大特务,怎么死在了这里。”

清云在看到被挖出的尸体之时,没有一丝惊讶,也没有一点恐惧,只是一言不发。

倒是清梵大哭不止,不断给清云求情,并且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慧灵原本就是个身世凄惨的戏子,被比自己小五岁的李茂生看上,养在了外面。

清音是李茂生的亲女儿,李茂生的老婆死了之后,成天醉生梦死的李茂生就把女儿塞给了慧灵。

许是想到自己的可怜身世,慧灵对清音一直不错,她也很看不起李茂生这种男人,也和清音说过,如果有钱,一定要带清音离开李茂生。

1943年,李茂生突然提出要将慧灵和清音带回老家浙江。

慧灵刚开始并不了解什么情况,到了温州才知,李茂生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一块巨大的翡翠原石,价值连城,据说足以做出一个和慈禧翡翠西瓜相当的奇珍,帮他切开一个角的师傅已经被他灭口了。

现在局势如此混乱,李茂生也不知道用了什么卑鄙手段偷枪过来翡翠原石,笃定是惹上了什么不该惹的人。

如果将原石出售,一定会惹上麻烦,甚至会有杀身之祸。

而李茂生此下要被紧急调走,他不敢随身带着这块大石头,便想了个主意,慧灵带着清音帮他看守着。

为了万无一失,他还让慧灵和清音假扮成尼姑,住进泉照庵。

而隐藏翡翠最好的办法,李茂生觉得就是伪装成佛像。

李茂生以独眼张儿孙的性命为要挟,逼迫独眼张做了人生最后一尊佛像,却不得不服下慧灵给的毒药自杀。

这也就解释了,他为何在佛像上抹上了血泪,这是无声的控诉,这是诅咒这些匪人对他的信仰的玷污。

独眼张死后,李茂生又花了点钱请一群乡绅吃了饭,无意说起自己上级的姨太太在泉照庵烧香求子的故事。这些乡绅为了附和李茂生,纷纷说起这泉照庵有多灵,这些都被酒店里的乡邻听到,谣言就这么传播开来。

除此之外,李茂生还编造了很多谣言,将慧灵伪造成爱国慈悲的出家人,将佛像说得非常灵验,这样就无人敢对泉照庵下手。

泉照庵的老尼姑原本就是耳聋目瞎,清音好心,算是给她养老送终,从此和慧灵守着这佛像,等着解脱发财的一天。

而李茂生却再也没有回来,偶有信件寄给她们,都是一再嘱咐世道太乱,不要轻易动佛像的心思。

年轻的清音,好好的青春年华荒废在泉照庵里面。原本和慧灵感情很好的她,在成人之后却和慧灵逐渐疏远。

07

慧灵太会表演了,在外人面前慈悲为怀,在两个徒弟面前动辄打骂,凶相毕露。

她不止一次提出要和清音把翡翠卖掉,两人去国外过富太太的生活,但清音坚持等着李茂生回来。

清云和清梵,成了她们泄愤的工具,成了她们的苦力。

清云所歌颂的慧灵的一切,都是慧灵一直强迫两人背下来的,她们说这些话,已经成了下意识的条件反射。

没想到,李茂生还真的回来了,他被上级安排留在温州。

他一见到慧灵就要了一大香火钱去挥霍,但他现在的身份特殊,这一次见面之后又消失了很久。

此时的清音精神状态已经出现了问题。

她是见过慧灵当时是怎么搞死独眼张的,清楚这个女人的心狠手辣,李茂生的消失使清音误以为慧灵杀了自己的亲爹,发疯似的要带走佛像,和慧灵发生了剧烈的争吵。

两人的争吵内容,清云二人全都听到了。

慧灵一怒之下,像惩治清云一样,拽着清音的头发,将她的头摁进了水缸。

这是清云经历过无数次的刑罚,只要清梵拦,就会一起挨打。

这次清云和清梵和往常一样没有一个人敢拦,清音被溺死了。

慧灵狠毒,但对清音的母女情是真的,她将误杀女儿的责任怪在另两个姑娘身上,对她们狠狠鞭打了一顿。

为了掩人耳目,慧灵命令清云给他处理清音的尸体。

清云幼年生活在海边,憋气能力惊人,把拖到岸边的清音尸体扔进了河里,拽着清音的尸体在湍急的河水中游了好远。

这就是清音自杀的经过。

解放后,无处可逃的李茂生又来投奔慧灵,得到的却是清音已死的消息。

他和慧灵大吵一架,但又不敢把慧灵怎么样,毕竟他要住在泉照庵之中。

李茂生在泉照庵住了小一个月,当着慧灵的面侮辱了清云和只有十五岁的清梵,对她们百般折磨,慧灵却是一副冷漠的模样。

这天,李茂生再次强迫清云与他发生关系,事后给了清云一包毒药:“这毒药无色无味,你只要毒死慧灵,我带走佛像,慧灵床下的金银都归你们姐妹俩,我再也不会回来。”

清云马上答应。

她从小生活在海边,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

案发前一天,她对李茂生说快下大雪了,是毁尸灭迹的好时机,可以在山上挖个坑,把慧灵埋了。

李茂生在特务组织待了这么多年,误以为自己已经牢牢把控了清云,竟然对她毫无防备。

跟着她在山上找了个位置,结果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下毒这天,清云故意只下了一点点毒药,根本不至死,但慧灵很快就感觉到腹痛难忍,对着清云拳打脚踢。

李茂生听到声响后赶来,大骂清云无用,一刀就杀了慧灵。

杀了慧灵后的李茂生好痛快,嚷嚷着让清云弄一桌饭菜。

对清云毫无提防的李茂生,这下才吃下了足量的毒药,命丧泉照庵。

此下,刚刚好开始下雪。

清云和清梵将李茂生拖到山腰大坑处,将他掩埋,待到天亮的时候,清云和清梵一遍遍清理干净李茂生曾经居住过的痕迹。

待一切准备结束,清云才下山,像她的师父一样,开始了一场大戏的表演。

小红听完这些,面带愤怒,单纯的她无法接受自己都变成了清云利用的棋子:“杀了他们,你们就是唯一知道这尊佛像秘密的人,你们也想私吞!”

清梵大哭道:“不是的!不是的!我们杀了人,我们罪孽深重,原本只想要在这庵里了却此生,将佛像的秘密永远带进黄土!”

霍小凤无言地看向那尊佛像。

她倒觉得,清梵的这句话是真心的。

两名手无寸铁的尼姑,杀了两个仇人!

这是大恨。

对独眼张的遭遇,她们又抱有同情,这是大悲!

这佛像的血泪,是独眼张的,也是清云和清梵的。

在群众的请愿之下,清云和清梵未被处以死刑。

清梵在三年后减刑出狱,回到泉照庵继续清修,霍小凤和小红、小燕还时常来看望她。

没想到那尊佛像并未被公安收走,他依旧在那里,俯视贪婪之人的报应,渡化良善之人的苦难。

不过,那些诡异的传说,已经成为历史的尘烟。

注:本篇包含虚构创作,内容为版权方所有。

5 阅读:2088
评论列表
  • 2024-04-30 15:33

    故事玄幻惊险曲折离奇,反特,复仇,谋杀,适合拍一部电影。

猜你喜欢

温读pro

简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