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作死”的名将有很多,但论作死的程度,谁也比不上他?

围炉观史 2022-12-02 20:04:22

一般来说,古之名将大致有三种结局,一种是在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从而得以善终;另一种是功高震主却不知收敛,遭君王猜忌而死;还有一种,那就是被自己“作死”的。

历史上的韩信、周亚夫、蓝玉、袁崇焕、年羹尧及张灵甫等人,有的功高震主,有的堪称一代名将,但他们最后都难得善终,且都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这些“作死”的名将虽然死因各不相同,但论“作死”的程度和水平,还要属明初的名将蓝玉,甚至他的死法及造成的严重后果,也不是其他名将可以相比的。

蓝玉作为明初的名将,人生最高光的时刻是在捕鱼儿海一役中大破北元,从此名震天下,其声名可与汉朝的冠军侯霍去病封狼居胥相比。

然而,比较奇怪的是像蓝玉这样的古代著名人物,翻查历史资料时,你会发现他的出生年月一栏居然是不详,也就是不知道他的具体出生时间?不过,我们可以从他之后的履历及身边人来推算。

蓝玉发迹之前虽然微不足道,但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姐夫常遇春,而常遇春的夫人蓝氏就是蓝玉的姐姐。

常遇春与蓝氏的长子常茂出生于1356年,按照古代女子15、16岁年纪出嫁计算,蓝氏应该是1340年左右生人,而作为弟弟的蓝玉则大概在1340—1345年之间出生;

蓝玉刚从军的时候,因年纪小只是在姐夫的帐下效力,担任过管军镇抚、千户及指挥使等低级军官。开平王常遇春是1369年病逝的,那么蓝玉极有可能是1365年左右从军的,按照年纪蓝玉刚好20岁出头,1368年明朝建立的时候,蓝玉因其资历浅和军功少,只是一名中低级军官。

可蓝玉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名震天下的好姐夫常遇春,常遇春作为朱元璋身边仅次于徐达的大将,提携小舅子是不遗余力,曾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再加上蓝玉自己也很争气,屡战积功,很快作为年轻一辈将领的代表进入了皇帝朱元璋的视线。

1369年,蓝玉的姐夫,北伐中原的一代名将常遇春在开平军中暴卒,年仅四十岁。而此时20多岁的蓝玉才刚刚在军中崭露头角,似乎一下子就失去了依靠。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转机就出现了。1371年,也就是洪武四年,开平王常遇春的长女常氏被册封为皇太子妃,嫁给了太子朱标,常氏是蓝玉的外甥女,因此作为长辈的蓝玉自然也成了太子朱标的舅父,一下子成了皇亲国戚,蓝玉特殊的身份、地位使他被朝中一些人所重视。

本来蓝玉就是朱元璋看中的年轻将领,再加上又有了与太子朱标的亲戚关系,因此在明朝建立后的对外征战中,朱元璋都有意让蓝玉随征,以培养和磨砺他。

从洪武四年(1371年)起至洪武十二年(1379年),八年间蓝玉以副将或先锋官的官职,先后随傅友德、徐达、沐英等大将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战功,同时在统军作战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个人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也是在1379年,多次立下战功的蓝玉被朱元璋封为永昌侯,俸禄二千五百石,爵位世袭罔替。此时距离洪武三年,即1370年大封功臣那年虽然已经过了九年,但对于才30多岁的蓝玉来说,已经是朝中年轻一代将领中的翘楚,备受瞩目。

洪武十四年(1381年),蓝玉以左副将军的官阶,随同征南将军傅友德、右副将军沐英率领30万明军,向西南征讨云南,此战蓝玉指挥东路军一部先是兵不血刃拿下昆明,消灭了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接着又攻占大理,擒获元廷平章达里麻,而元朝镇守云南的梁王也在逃亡途中死去,至此云南全部平定。

战后朝廷论功行赏,蓝玉功劳最大,在原来两千五百石俸禄的基础上又加俸禄五百石,且蓝玉之女被册封为蜀王朱椿的王妃,能成为藩王的岳父,皇帝朱元璋对蓝玉的恩宠不言而喻。

洪武二十年(1387年),蓝玉又以征虏左副将军的身份随大将军冯胜北征元太尉纳哈出,此战擒杀元廷平章果来及其儿子不兰奚,同时生擒纳哈出,北元军队大都归顺明军。

其后征讨期间,因大将军冯盛获罪于朱元璋,朝廷命副将军蓝玉总管前线军事,并被拜为征虏大将军,屯兵驻守蓟州以防范蒙古军队的入侵骚扰。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大将军蓝玉统帅15万王师征讨北元,这是蓝玉第一次独当一面统帅大军出塞作战。大军出大宁一路深入漠北,直达捕鱼儿海(今贝尔湖)附近,然而尴尬的是却始终找不到敌军踪迹,于是蓝玉想引兵返回。

随军出征的定远侯王弼却劝道,我们率领十多万大军深入漠北,却一无所获,如果就这样班师回朝,回去如何向皇上交代,依皇上的脾气,你我都难逃处罚。蓝玉一听,深以为然,于是下令军队穴地而居,不见烟火,乘夜沿着捕鱼儿海继续寻找敌军,最终在海东北八十余里处发现敌营。

蓝玉命王弼为先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逼近敌营,此时敌人以为明军后勤粮草缺乏,不敢深入,所以对明军的突袭未加防备,再加上刚好遇到大风扬起沙尘,就算大白天什么也看不清,这正好为明军突然发动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

等到明军骑兵冲到敌营前,元军才大惊失色仓促应战,此战元军大败,元太尉蛮子等被杀,其部众走投无路全部投降,仅有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在混战中逃走,蓝玉派精锐骑兵追击,但未能追上。

捕鱼儿海一役除了斩杀元太尉蛮子等元军将领,还俘获了元主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以下百余人,同时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以及宝玺、符敕、金银印信等物品,马、驼、牛、羊达十五万余头,并焚毁其甲仗蓄积无数,基本摧毁了北元的职官体系,从此北元名存实亡。

明军大胜的捷报传至京师,皇帝朱元璋大喜,立马颁赐诏书奖励慰劳前线将领和军队,将大将军蓝玉比作汉武帝时的卫青和唐太宗时期的李靖,对其赞赏不已。

蓝玉班师回朝后,以其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的功劳,被朱元璋封为凉国公,一跃成为洪武朝仅有的几位国公之一,继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及傅友德等之后的名将,而随着捕鱼儿海战果在朝廷民间的流传,蓝玉更是名震天下。

之后数年,蓝玉又相继平定西南贵州南蛮、土司,西北祁者孙、哈昝及月鲁帖木儿等叛乱,征战千里十分辛苦,是洪武朝后期朝廷征伐夷狄、镇压反叛的主要将领。

蓝玉之所以深受重用,一方面随着常遇春、李文忠、徐达等开国名将的相继去世,才40多岁正当年富力强的蓝玉,成为朝中新兴将领的代表人物;另一方面受“胡惟庸案”的牵连,很多开国功臣被朱元璋所杀,导致军中能打仗的将领缺乏,能征善战的蓝玉自然走上了前台;最后蓝玉是太子妃的舅父,和太子朱标的关系很亲密,朱元璋也一直把他当作太子武人集团班底在培养。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战功显赫的一代名将、凉国公蓝玉以谋反罪被杀,本人剥皮实草,并抄家灭三族,同时究其党羽,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牵连致死者约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玉案”。

明明立下捕鱼儿海这样的大功,又深受皇帝朱元璋的器重,被当作太子朱标的武人集团班底,为何会突然遭到诛杀?围炉观史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蓝玉的死和他骄横跋扈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是他不断肆意妄为把自己活活“作死”的。

自从常遇春、李文忠及徐达死后,蓝玉多次统领大军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功劳,朱元璋对他十分看重,加官晋爵优礼有加。

然而蓝玉不同于勇猛善战但耿直的姐夫常遇春,也不同于谨慎低调的李文忠和徐达,仗着自己的功劳和太子妃舅父的身份,日渐恣意骄横。

在封地、家乡蓄养了很多家奴,依仗蓝玉的权势横行霸道,欺压良善鱼肉乡民;同时蓝玉还把部下大量百户以上的年轻军官收为义子,据说有上千人,他们个个姓蓝,只知道效忠蓝玉,而不知有皇上,虽然能打仗但也作恶多端。朱元璋一听说蓝玉畜养这么多义子,还有意无意敲打过他,但蓝玉并没有放在心上。

不久,蓝玉因强占东昌民田而被御史查问,蓝玉大怒,居然直接将朝廷派来的御史赶走了。御史虽不是钦差,但代表了朝廷,自然也间接代表了皇帝,蓝玉擅自赶走查案的御史,就是藐视朝廷及皇帝的威严,他的跋扈不法可见一斑。

如果说纵容家奴、义子为恶,赶走查案的御史还算小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两件事对蓝玉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1388年,大将军蓝玉在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班师回朝的途中夜里抵达喜峰关,因守关的官吏没能及时开门接纳,蓝玉竟然不管不顾命令军队直接攻打,破门而入。说实话,蓝玉率领军队攻打自家城池,这样的行为不仅疯狂,如果真要追究起来形同造反,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很不高兴,且明显表现在脸上。

除了纵兵毁关,蓝玉还擅自污辱并霸占了元主的妃子,致使元妃羞愧自杀,朱元璋闻听后狠狠责骂了蓝玉一番。一般来说,被俘获的敌国妃嫔,需要押送回京进献给皇帝,历来被当作皇帝的女人,然而蓝玉以臣子身份奸污元妃,相当于给朱元璋戴了一顶绿帽子。你说蓝玉胆子大不大,敢跟皇帝争女人,简直是作死。

然而朱元璋非寻常皇帝,认为蓝玉此时还有大用,可以继续为朝廷打仗,于是就忍了这口气,没有问罪蓝玉,但心里不爽是肯定的。

蓝玉捕鱼儿海一役大破北元,朱元璋本来挺高兴的,想要封蓝玉为梁国公,锦绣高梁的“梁”,及国家栋梁的“梁”,但想起蓝玉所犯的过失,于是便将“梁”字改为了“凉”字,并把他的过失刻在了世袭的铁券上,还私下对人说蓝玉让自己很心凉。

面对皇帝明显的不满,蓝玉不知改过且毫不收敛,继续在作死的路上狂奔。一次在侍奉皇上酒宴时口出狂言,说大明军中将校的官职升降进退都由他说了算,这不是把控军队,把国家军队当作私人的了吗?

而且还当着皇帝、百官的面说出来,虽然有酒后失言的可能,但那股嚣张气焰怎么也掩盖不住,不是还有酒后吐真言的说法吗?朱元璋面子上过不去,当下大怒,狠狠责备了蓝玉。

还有一次,蓝玉西征回朝后,被皇帝封为太子太傅,太子太傅虽然是从一品的虚职,更多地是代表荣誉性质,但作为太子的老师,地位崇高,不是一般大臣可以被授予的。若是其他大臣被封为此官职,早就喜出望外,感激涕零了,因为在古代封建社会,做多大官也不如做帝王师荣耀啊,而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

可蓝玉却不愿位居宋、颍两公之下,说:“我难道不能做太师吗!”宋、颖两公指的是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他们二人都比蓝玉先封国公,且都为太子太师,位在蓝玉的太子太傅之上,蓝玉认为他的功劳在冯胜及傅友德之上,应该被封为太师。

蓝玉真敢想,竟然妄想成为皇上的老师,也不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资格,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怎么可能将“太师”一职轻易授予臣子。在这之前,也只有徐达、李善长及常遇春三人被封为“三师”,其中徐达是太傅,李善长是太师,而常遇春是太保。

蓝玉论功绩和资历,不要说和文臣武将并列第一的徐达、李善长相比,连他的姐夫开平王常遇春都比不上,自然不可能获封太师一职。

有官员将蓝玉抱怨官职低一事,上奏给了皇帝朱元璋,皇帝虽然很不满,可蓝玉是留给太子朱标的擎天保驾之臣,因此没有发作蓝玉,而是选择一忍再忍,然而,随着一个人的突然病逝,朱元璋决定不再忍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做了二十五年太子,年仅38岁的太子朱标不幸因病去世。到了次年,也就是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同谋的人中有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最终蓝玉被剥皮实草,并抄家灭三族。而受“蓝玉案”的株连,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一万五千人。

前面朱元璋对蓝玉的作死行为一忍再忍,为何太子朱标一死,他就迫不及待地处死了蓝玉呢?

太子朱标在世时,仁慈宽厚,不但受到满朝文武大臣的一致支持和拥戴,在诸藩王的面前也很有威望,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充分信任他,磨砺他,让他参与朝中一切军国大事的决断。总之,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太子朱标就是最合格也是最完美的大明帝国继承人。

为此朱元璋可以忍受蓝玉的多次嚣张跋扈、作死行为,因为他是太子朱标的人,不但和朱标关系亲密且忠心耿耿,而太子朱标也能降服他,不至于让他失去控制,而朱元璋也一直提拔、培养并敲打蓝玉,使蓝玉成为朱标的武人集团班底。

可是随着朱标的去世,新册封的皇太孙朱允炆年少稚嫩,和蓝玉的关系一般般(朱允炆的生母是吕氏,而非常氏),再加上以蓝玉为首的武将勋贵骄横难制,为了给皇太孙朱允炆的将来铺路,明太祖朱元璋毫不留情一手炮制了“蓝玉案”,将本来剩余不多的开国功臣几乎一网打尽,而屡次作死、把柄一大堆的蓝玉成了最好的借口和突破口。

0 阅读:181
评论列表
  • 2022-12-30 23:15

    张灵甫就一介武夫,拿来给史上这些统帅级大将比?不配!

围炉观史

简介:知史明鉴,叙说历史故事,解读古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