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已有援军且匈奴只为抢夺财宝无心入主中原故刘邦可在白登脱困

史海撷英 2024-05-21 18:39:07

匈奴号称“百蛮之国”,兴起于今天内蒙古河套及大青山一带。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期的漠北游牧部落,如西戎、北狄等,组织结构松散,时大时小,别散分离,战斗力有限。然而随着中原各诸侯国陆续变法,国力增强,向北开拓疆域。为了生存,这些游牧部落开始抱团,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

当时比较大的部落联盟有三个。一是丁零部落联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二是东胡部落联盟,分布在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对燕国和赵国构成威胁;三是匈奴部落联盟,分布在阴山南北,对赵国和秦国构成威胁。

草原上资源匮乏,以前游牧部落势力弱小,还不敢南下打秋风。现在形成联盟,胆子自然也大了。

战国末年,匈奴屡屡进犯赵国。赵孝成王不胜其扰,遂以李牧为帅,发动雁门之战。

针对匈奴骑兵机动性强的特点,李牧起初故意示弱。待匈奴人麻痹大意之际,李牧精选战车1300乘、骑兵1.3万、步兵5万、弓箭手10万,采取诱敌深入,两翼包抄战术,大破匈奴十余万骑。雁门之战后,李牧趁势灭了襜褴,大败东胡,降服林胡。匈奴单于意识到中原有能人,惹不起。此后十余年,匈奴不敢南犯。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视北方边境。在行至燕国时,一个叫卢生的方士献上《录图书》。这是一本号称能预测未来的谶书。书上说:“亡秦者,胡也”。始皇帝认为书中提到的“胡”,是北方的胡人。于是回到咸阳后,便命令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匈奴人莫名其妙挨一顿揍,狼狈向北迁徙。

冒顿

但风水轮流转,倒霉了几十年的匈奴在秦朝末年,终究还是崛起了。带领匈奴走向辉煌的关键人物叫冒顿,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冒顿单于。

冒顿是个狠人,即位前用鸣镝射杀父亲头曼单于,还屠尽异己大臣。继位后,大肆扩张,先重挫了东胡,吞并楼烦,夺回昔日被秦军所占的河套地区。接着痛击月氏,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徙。并降服了北方及西北的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一统漠北草原。

东、北、西面的强敌挨个揍了一遍,冒顿不满足于只做草原王,渐渐将目光投向了南边的中原。

此时的中原印证了那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情况非常糟糕。

秦末汉初,群雄四起,长年的战争导致民生凋敝。等到高帝刘邦建立汉王朝,国力较之始皇帝时代,已经大不如前了。而且,汉初还存在七个异姓王。分别为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和韩王信。

汉高帝五年(前202年),燕王臧荼反叛,刘邦亲自领兵征讨。

平叛后,刘邦看谁都像反贼。而韩王信的封地颍川郡乃兵家必争之地,一旦生变,威胁就太大了。于是,刘邦便以防御匈奴为名,将韩王信移封至晋阳。

韩信

韩王信也叫韩信,由于与著名军事家、齐王、楚王、淮阴侯韩信同名,且同时代,后人为做区分,便称此人为“韩王信”。

移封不久,韩王信上奏,说晋阳离边疆太远,不利于守御,请求建都马邑。也就是将王都从今天的太原迁至朔州。刘邦认为没什么不妥,当即批准。

但刘邦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件不起眼的小事,引出了后来一连串的变故。

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冒顿亲率大军包围马邑。

马邑被围,刘邦第一时间派兵救援。其实这事儿不大。只要韩王信固守,等援兵赶到,匈奴大军就会退回塞外。可由于不知道援兵什么时候来,韩王信病急乱投医,瞒着刘邦向匈奴求和。这下坏事了。刘邦本就不信任异姓藩王,韩王信私通匈奴,让刘邦大为不满,一面写信安抚,一面却又在信中出言责备。刘邦的责备让韩王信十分恐惧,他担心自己就是下一个被铲除异姓诸侯王。便索性反水,率军投降了匈奴。

韩王信倒戈后,引匈奴军入关,攻打晋阳。由于汉军没有防备,一时间,大半个河东沦陷。河东是关中的“东大门”,如果匈奴继续南下,关中危矣。所以消息传至京城,刘邦坐不住了,决定亲率大军征讨。随行的谋士有陈平、娄敬,将领有周勃、樊哙、夏侯婴等人。兵力方面,刘邦统帅的部队,加上此前增援马邑的汉军,合计32万人。

白登之围示意图

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冬天,汉朝和匈奴的第一战打响。

汉军发起反击后,先在铜鞮(山西沁县)大败叛军。韩王信见势不妙,带着残部撤退,找冒顿借兵。冒顿听说汉军威猛,派左、右贤王各带一万骑兵南下,打算在晋阳挫挫汉军锐气。不过晋阳一战,韩王信又败了。前来救场的匈奴军也死伤惨重。随后,周勃领兵在离石(山西吕梁)追上韩军残部,一通暴揍。匈奴军残部退至楼烦西北,准备集结兵力再战。汉军乘胜追击,以骑兵对骑兵,又一次击溃匈奴军。至此,汉军四战四捷,收复大片失地。

当然,匈奴军的主力还未出动。为了摸清楚对面的实力,刘邦先后派出十几批使者,打着谈判的旗号,前往匈奴军大营侦查情报。

面对试探,冒顿故意示弱,将精锐隐匿起来,“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

娄敬所言不无道理。深入敌占区作战不是小事,需要谨慎对待。但刘邦本来就看不上儒生,再加上屡次大捷,有些轻敌,于是继续北上。

此时汉军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先前在楼烦西北,汉军只是击溃了匈奴军。包括楼烦等三座城邑,仍然在韩王信残部手中。刘邦急于北上,便留下周勃、樊哙指挥步兵围攻固守不降的叛军,然后亲率五万车骑部队追击匈奴军。而刘邦孤军北上的结果,就是被40万匈奴军团团包围在了大同附近的白登山。

白登之围示意图

听说被围的是汉朝皇帝,匈奴军士气大涨。不过,冒顿亲自指挥数倍匈奴军围攻了白登山几天几夜,始终无法突破汉军防线。

究其原因,匈奴骑兵虽然机动能力强,但技术水平落后,如士兵箭头多为骨制,刺透力较弱。攻坚能力不强。而汉军虽然兵少,但刘邦带在身边的都是装备精良的禁卫军。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打运动战,汉军可能还吃点亏。但要是打阵地战,匈奴军的劣势就会被无限放大。所以白登之围,别看刘邦是被围困的一方,可实际上,冒顿占不到便宜,拿他没辙。

其实相比于匈奴军。严寒天气对汉军的威胁更大。这才是刘邦最怕的。刘邦出征时,正好是冬天。汉军士兵大多来自黄河以南,不适应雁北的寒冷天气。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差不多就是一万多人。这比在战场上的伤亡率要高得多。

眼看天气越来越冷,加之与外界失去联系,不知道援兵什么时候赶到。陈平便主动献出了贿赂计。刘邦表示可以试试。

接下来就是名场面了。陈平拿着金银财宝和一幅美人画像找到匈奴阏氏。阏氏拿了好处,随即给陈平打包票,表示一定能说服冒顿。“高帝乃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乃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不久,匈奴骑兵解围一角,刘邦带着部队趁机跑路。

刘邦

冒顿为什么放走刘邦,显然不是因为阏氏吹耳边风。想当年为了上位,冒顿能舍弃爱马和爱妻。女人,他从来不在乎。不可能仅仅因为阏氏的“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就放走刘邦。

而真正的原因,《史记》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汉救兵亦到,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冒顿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又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

匈奴军撤围前,周勃、樊哙率汉军主力已经杀到了大同外围。加之本来约定前来会师的韩王信残部也迟迟未到,这让冒顿单于产生疑虑,担心叛军可能再次反水。另外,虽然史书中没有记载,但也不难推测。匈奴人世代游牧,这次南下侵扰也只是为了掳掠物资。冒顿心理上并没有做好逐鹿中原的准备。

尽管韩王信叛变,给他献上了一份大礼。综合考虑,冒顿便顺水推舟,坐视刘邦退入大同城内,与赶来支援的周勃会合。

白登之围解除后,战争并未立即结束。为了避免再次被围,刘邦一面率主力向东南方向撤退,一边令夏侯婴阻击敌军。夏侯婴不负众望,先是在勾注山以北与匈奴军打了一仗,大获全胜。接着又在大同城南屡破敌阵,完成了掩护刘邦撤退的任务。

柴武

匈奴军见汉军不好对付,在雁北洗劫一番后,从容地退回塞外。韩王信随之退入匈奴。四年后,韩王信再次勾结匈奴入侵参合城,被棘蒲侯柴武率军斩杀。

汉城与匈奴的第一战,双方打了个平手。虽然汉军吃了点亏,但战略目的达到了。收复失地,斩断了匈奴人逐鹿中原的幻想。所以刘邦心情还不错,亲自到广武赦免娄敬,封为关内侯。还赐国姓,以刘敬相称。

刘敬也是顺着杆往上爬的性格,见刘邦礼贤下士,便又献上一计。“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馀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从事后来看,刘敬显然高估了和亲的作用。匈奴人父子相残的现象很常见,谁说外孙就不能和外公分庭抗礼了?刘邦自己就是靠着厚脸皮夺得天下,一身痞气,他都未必有这套道德观念。不过,刘邦还是采纳了刘敬的建议。

因为在白登山上,刘邦亲眼见到了匈奴骑兵的军容之整齐。战马多到可以摆成四种不同颜色的马阵:“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而反观汉军,基本为步卒。“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缺乏战马,这仗怎么打?如此明显的差距,就算是让韩信领兵,也未必能灭匈奴。毕竟西汉初年的匈奴,实力要远强于李牧、蒙恬、所处的时代。

刘邦

另外,异姓王的存在也迫使刘邦不得不和亲。区区一个韩王信造反就差点要了刘邦的命,若是异姓王同时动手,后果不敢想。所以,要想解决匈奴这个外患,就必须先剪灭内忧。

汉高帝九年(前198年),刘邦找了个宫女,以公主的名义嫁给冒顿。同时,刘邦派遣刘敬前往匈奴订立盟约,以每年奉送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财物为条件,缓和了汉匈关系。汉朝也由此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但匈奴人闲不住,时不时就会南侵。元光二年(前133年),忍无可忍的汉武帝决定反击,汉匈即将迎来更激烈的对决。

0 阅读:32
评论列表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