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橙书记”唐朝顺:金沙江边乱石村变小康村

鬼谷子思维 2024-01-28 20:33:46

“在300多米深的悬崖上干活,只有神仙能干!”退伍老兵唐朝顺在悬崖上发现山泉,请人干活时,却被施工队一口回绝!

唐朝顺的家乡是雷波县五官乡青杠村。此地干燥少雨,地势陡峭石头多。

所以,适合种植的土地少之又少,可想而知,靠天吃饭的村民生活,自然很不堪。

1984年,唐朝顺退役返乡后,被任命为民兵连长。

正是这一特殊经历,让他具备了不怕吃苦、坚韧不拔的素质。

刚刚返乡的那段时间,唐朝顺贷款购置了一台旧拖拉机,起早贪黑地运河沙,使自家生活得到了改善。

可是,热心的唐朝顺,不愿意看着乡亲们受穷,他希望带领在家共同致富。

唐朝顺明白,导致村子贫困的关键原因是:缺水。

于是,唐朝顺带领民兵,四处寻找水源,终于在离村子约7公里外的山沟里,找到了一股山泉。

唐朝顺请来了施工队,没想到,包工头一看到悬崖峭壁,就泄气了:“在300多米深的悬崖上干活,只有神仙能干!”

说完,包工头便带着工程队离开了。

面对唯一的水源,唐朝顺十分不舍:没水,青杠村的群众永远吃不饱饭。

为此,他竭尽全力,争取到政府资助的爆破物资和水泥。

虽然施工材料备齐了,可是劳力要自己解决。

他挨家挨户游说鼓动,总算拉起了一支施工队伍。

面对悬崖峭壁,唐朝顺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

他腰系吊绳,手持钢钎和二锤,在陡峭山崖上奋力开凿... ...

唐朝顺的行动感染了乡亲们,大家纷纷加入到修筑水渠的队伍中来。

经过6年的建设,悬崖峭壁上,成功凿出了一条引水渠。

在堰渠成功引水的那一年,青杠村获得了重生的希望。

政府为推动农村全面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扶贫利民项目。

得知这一消息,唐朝顺立刻行动起来。

他穿梭在村子的每个角落,挨家挨户地做工作,鼓励村民们积极改田造地。

“咱们得把握这好机会啊,有政府的支持,咱们一起努力,把田改好,以后的日子就有盼头了!”

唐朝顺的话语充满激情,感染着每一位村民。

乱石滩上,村民们响应号召,挥锄舞锹,热火朝天地改土造田。

然而,在乱石窝窝里改田并非易事。

一米深的坚硬石头层覆盖在土壤上,村民们得先用铁锤和钢钎,将石头刨开,再小心翼翼地把土翻到石头上。

当土壤不足时,他们甚至需要走几公里路到邻村去背土。

唐朝顺带领青杠村乡亲,硬是在石头窝里,挖出了梯田,让曾经寸草不生的石头窝,获得水稻丰收。

然而,唐朝顺并未满足于此。

他深知要让村民们过上真正的富裕日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2年,当选为党支部书记的唐朝顺,开始谋划全村的经济发展。

他敏锐地捕捉到市场上的商机——脐橙的价格远高于水稻。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在青杠村种植脐橙。

他的想法,却遭到了村民们的质疑和排斥。

村民们根本就不出手,无奈之下,唐朝顺到外地请来工人,进行栽种。

没想到,一些抵制情绪强烈的村民,趁夜色,将脐橙苗拔掉;或是拔苗助长,硬是将树苗干死……

还有一些村民,担心种脐橙无法保障口粮安全,更担心销售问题。

唐朝顺没有退缩,他一边耐心地向村民解释,一边组织村干部连夜值守保护刚种下的脐橙苗。

为了让村民们吃下定心丸,唐朝顺郑重承诺:“以后脐橙要是卖不出去,你们全部背到我家来!”

他还牵头,成立了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每户人家签订收购协议。

这一举动彻底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大家纷纷投入到脐橙种植的热潮中去。

2008年,青杠村首批脐橙喜获丰收。

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唐朝顺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将村民们的脐橙全部收购,并在西昌市区租下8个门市专卖脐橙。

10元一公斤的价格很快被抢购一空,青杠村的脐橙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销路。

全村7个村民小组,384户1603人,户均销售收入超过50万元,青杠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唐朝顺不仅让村民的饭碗端得更稳,钱包变得更鼓,更是引领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般节节攀升,这样的父母官,我们由衷地信服!

作者:哈哈

编辑:桢桢

1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