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超7000亿元烟台加速推进“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

胶东在线 2024-02-01 00:10:09

胶东在线1月31日讯(记者 王向荣 李刚)2023年是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起步之年,在1月31日下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孙吉鹏介绍:“全市积极发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作用,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创新局面。”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烟台市从顶层设计入手,首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组织成立烟台市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十个协调推进工作专班,形成完整、全面的协调推进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烟台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部署12部分150条重点任务,梳理130项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设立15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园并开展园区竞赛,全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走深走实。

强化项目引领支撑。谋划355个项目入选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库,项目数量、总投资、2023年计划投资均居全省首位。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中筛选确定项目数量、签约项目数量、签约金额、推介项目数量、项目总投资、新旧动能转换推介项目数量体量等七项工作均居全省第一。总投资1189亿元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一期首批核心装置陆续中交,总投资1260亿元的万华乙烯二期主体工程建设过半、延链补链项目陆续投产,总投资230亿元的东方航天港、185亿元的东方慧眼星座以及总投资1100亿元的70多个生物医药项目已初见成效。

增强创新发展动能。国科电子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累计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30多项,新药创制省实验室完成3个一类新药成果转化,万华全球研发中心二期投用,全市省级以上科创平台突破42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28家、省级“瞪羚”企业达到264家、上市公司达到64家。

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印发实施《烟台市“两高”项目整改推进实施方案》,基本完成违规“两高”项目整改,并指导“两高”企业制定能效改造提升工作方案;关停改造12台30万千瓦以下落后小煤电机组,逐步实现小型低效燃煤机组应退尽退。出台《打造黄渤海南岸高端低碳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石化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全力打造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

突破发展新兴产业。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制造业强市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以上,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集群领军企业、绿色工厂在全省位居前列,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在国家产业集群评价中获得“优秀”等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获国务院激励表彰。

培育壮大清洁能源。总投资超7000亿元的“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快速推进,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25万千瓦、居全省第一。海阳核电二期4号机组开工、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启动建设,全国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开工,三峡牟平、华能半岛北龙口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建成全国首个投运的城市级数字化虚拟电厂。海阳到乳山国内首个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暖工程投入运营,万华工业余热实现向中心城区供暖,清洁供暖在烟台全域渐次推进。

打造丰富“双碳”场景。在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中期评估中我市位居第3位,入选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发布碳达峰工作方案,编制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海阳、莱州入选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县,长岛国际零碳生态岛规划研究成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布。全市空气质量、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全省前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总的来看,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走在前、实现新突破,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开了好头、奠定了基础。”孙吉鹏说道。

1 阅读:49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