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为什么宿县那么重要,但却只有黄百韬一个师在驻守?

新刚读历史 2024-02-27 23:05:29

宿县,是淮海战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连接着徐州与蚌埠,按理来说,这个点至少应该放一个兵团来守备,可是实际上,守备宿县的,仅仅只是黄百韬兵团的1个师(25军148师),1万出头的兵力。

1948年11月6日,随着鲁中南纵队进攻郯城的枪声,淮海战役正式开始。

前三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新安镇和运河一线,紧盯黄百韬的动向,此时离宿县最近的,当属蒙城的孙元良16兵团。

1948年11月9日,由于第三绥靖区起义,徐州危急,刘峙命令孙元良兵团赶紧从蒙城前往宿县,守好徐州撤退的线路。

孙元良动作很快,10日晚上已经率领41、47两个军抵达宿县西关,此时整个宿县一共5个师,分别是:

25军148师

41军122师、41军124师

47军125师、47军127师

此外,宿县以东,灵璧那边还驻扎着12军238师。

这么看,其实宿县的守备是非常充足的,如果将238师调往宿县,那就是6个师的兵力,6万人,即使中野7个纵队全部过来,想拿下宿县,至少也得花费3天时间,这3天足以徐州和蚌埠的援兵过来支援。

但是万万没想到,刘峙又出了一个骚操作,让孙元良兵团北上徐州,救援黄百韬,这一下子把宿县防御力量抽走了80%,宿县一下子变得守备空虚了。

其实刘峙也想到这个问题了,他专门给第四绥靖区的刘汝明下达了指令,要求刘汝明务必在宿县留下一个师,但是怎料刘汝明压根没照办。

为什么呢?因为刘汝明自己其实也很困难。

刘汝明率第四绥靖区离开商丘时,留下了米文和的181师,自己还剩5个师,路过徐州时,刘汝明和冯治安有过深入交流,因为两人都是西北的老同事,冯治安的境遇让刘汝明记忆深刻,刘汝明对于将自己的部队分开使用这件事很敏感,非常担心自己的兵力被吞并。

所以,当孙元良兵团4个师离开宿县时,本应由刘汝明来接防,可是刘汝明完全置之不理,直奔蚌埠,这样一来,宿县就剩了25军148师与交警16总队,共计1.2万人,守备非常空虚。

正因为如此,中野3纵及9纵一部的配合下,1天时间就攻克了宿县,全歼守敌1.2万人,切断了徐州与蚌埠的联系,彻底孤立了徐州。

中野3纵共计3个旅,17724人,中野9纵共计2个旅,20775人,攻城兵力加起来大概是2.8万人,兵力对比是2.3:1,按理来说,这个兵力优势,其实并不是很大,而且宿县城高池深,工事完备,竟然1天时间就被攻克了。

中野重武器很缺少,大部分还在旅长的4纵那里,其他几个总队基本上都是轻武器,就这,宿县守备都没能守住,只能说,此时国军的战斗力,非常差了,要知道25军148师不是什么杂牌,是黄百韬的嫡系部队,这都抵挡不住。

如果双方对调,我军1.2万人守宿县,国军2.8万人进攻,那至少能守个7天,双方的精神意志差距非常大,即使最终国军拿下宿县,那付出的伤亡至少上2万了。

11 阅读:4704

新刚读历史

简介:静下心来,读历史,沉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