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还是得做!

七境堂老白 2022-10-28 11:19:53

如果你问我,现如今的探店究竟有多火?你不妨回想一下,最近挑选的聚会场所是通过哪种渠道找来的。

没错!现在找吃的、找喝的、找玩的,都会选择在大众点评、小红书上搜一下,参考探店博主的评价之后,再做决定去还是不去。

这一现象顺势刺激了探店经济的火爆,各种探店博主成了商家向外传播的重要助力,也为商家带来了可观的流量。

然后,随着越来越多人挤进这条赛道,探店的走向开始有点变味。

探店当然不是什么新生物。

从博客、公众号到抖音、快手、B站,探店或以图文形式传播,或以拍摄视频分享,在这之中,推动了不少店铺的火速出圈。

比如茶颜悦色就是坐着小红书的车,飞快地驶入茶饮头部赛道……

以前的我,也习惯在周末前打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搜索各种户外展览、网红露营地、美食店铺等,以便安排各种娱乐活动。

那时候,各种探店视频质量是真的高,能基本为大多数人排雷店铺,并择出较为优质的店子,可以说是博主/消费者/店家三方共赢局面。

不过,自从“男子自称有600万粉丝要求免单被拒”“探店博主牛道花式变脸”事件相继翻车后,探店种草不仅让博主陷入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也使得不少商家“有苦难言”。

有不少曾花大价格邀请过达人探店的老板表示:“人请了、视频拍摄了,但完全没有达到预期,以后可能不会再这样做了。”

还有人把探店做成勒索“割韭菜”,把老板们都整怕了。

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板曾私底下给我们说,有博主自行来店铺消费上千元探店,竟提出“以免费宣传的理由要求免单”,还有的恶化店铺形象,“要求老板掏2万就删视频“……

种种探店乱象,使商家、探店达人、消费者三者间的信任关系逐渐减弱。社交平台上的一些用户评论,也直接揭示了探店内容存在的问题,反映出了当下三方间的矛盾与困惑。

在看完近年来的数千个探店视频后发现,消费者之所以不认可探店,有两大原因:

其一,探店同质化,审美疲劳。

随便打开小红书,搜索“武汉麻辣烫”,这出来的拍摄视角简直就是“ctrl c”+“ctrl v”。

老板的手+麻辣烫的锅+摆满签子……咱就是说没有别的拍摄视角的了吗?

而短视频平台上的探店视频,从视频风格、后期字幕、背景音乐到拍摄手法、文案内容,许多博主的宣传方式也是具有极大的共性。

这些日益严重的同质化视频,能打动消费者就见鬼了!

其次,店铺实力跟不上也是问题。

这说的是啥呢:部分店家在背后“搞小动作”。

比如网红拍摄时,提供的菜品很新鲜、丰盛、便宜,可当普通消费者真的下单后,同样的套餐却出现了“天壤之别”,让网友大呼上当。

另外,有些店铺让达人故意夸大。做火锅探店时,外称火锅锅底免费,人均二三十元就能吃到饱,结果呢,免费的锅底巴掌大小,食材分量也少的可怜,怕是“小鸟胃”才能吃饱。

还有的,说两人份的日料套餐只需一百多元即可“吃到撑”,但当用户亲身到店体验时,要么食材不够新鲜,要么分量与达人展现得相差甚远,让不少用户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也难怪,都说现在的探店内容是“真”是“假”,难以看清。

所以啊,要想让探店在内容变现赛道真正持续下去,还是走出流量至上的误区,用实力探店。

首先,探店得突破同质化。

这里我们想为各位老板提醒一个误区:并不是贵的就是好用的,合适的才能效益最大化。

这一点,我们在跟武汉某知名温泉品牌合作探店时就有深入的交流。

一开始,老板想邀请全国头部达人做少量打卡,但是基于温泉消费人群普遍性、店铺区域性,我们更建议采取多次使用武汉本地达人,集中平铺式对目标客群品宣店铺。

且探店视频成品为第一视角、第三视角下的男/女/团队/亲子多种游玩视频呈现,尽最大化向受众诠释该温泉品牌聚会、亲子、约会的品牌基调。

最终,本次推广活动不仅快速吸引消费者对该温泉品牌的注意力,建立知名度,还扩大其影响力,增加消费者认知,提升顾客关注率和进店率。

再者,探店只是在消费场景中扮演了前期“导流”的角色。商家的商品和服务能不能站稳市场、赢得口碑,终究还是要靠硬实力说话。

我们在与华中地区某家特色古玩市场合作时,就发现其集文化、艺术、旅游为一体,是做探店种草的实力选手。

因此,我们认为其最佳的探店方式是细水流长式。

基于其每月的书画、赏石、珍宝、地摊等活动,我们都会定制不同的达人探店方案。以最具时效、最真实的视角还原其原貌。

有幸,在我们的探店视频及小红书图文下,类似于“去了,跟博主拍摄的一模一样”、“体验感看起来真的很不错呢”的好评及认可都在与日俱增……这些都是该古玩市场的口碑积累。

总之,古往今来,好的商业模式都应该是简单、真诚的,搞得花里胡哨的就容易出猫腻。而且生意的本质还是得回归到线下经营。

所以,千万别抱着花钱买推广就能持续营收的心态,线上曝光和线下经营两手抓,才能真正留住顾客。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