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是否结盟,与中方会谈结束后,普京给出答案,美松了一口气?

袁周院长 2024-05-21 16:36:28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俄两国于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继续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5月16日下午,普京前往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同在5月16日下午,中俄领导人一同出席中俄文化年开幕式。普京也将前往哈尔滨,参加中俄博览会开幕式。

相关信息圈画出中俄关系的几重维度,一,以元首外交巩固政治互信,以政治互信引领中俄国家体系走近。过去数十年的中俄关系,是曲折萦纡、密不可分、又迎来柳暗花明的。苏联是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苏联时期对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支持,为中国建立完备重工业体系提供了关键的技术输入来源。苏联当时的对华支持,和中国当下的对俄支持,形成了历史事件上的呼应。冷战时期苏联在政治理念的逐步模糊化、在整体行事风格上的畸化,是中苏两国渐行渐远的背景。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的反思中,经过迷茫与阵痛,并在北约东扩的背刺中逐步放弃对西方的幻想。普京上台后,在2001年推动中俄政治和解,两国相向而行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两国全面战略协作关系在2016年、2019年、2024年接连深化,双边关系达到两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协力建构当下多边时局基础。并在元首外交引领下继续走近,为彼此安全、发展提供根本性的外部支撑。二,中俄关系不是权宜之计,世代友好在两国元首共识中屡次出现。

要达成这一目标,两国最高层共识提供了方向,而并非达成目标的充分条件。要达成世代友好的目标,根基及主体在两国民间。中俄文化年服务于两国民众的相互接触、理解、交流、连通,中俄博览会服务于两国机遇的相互展示,促进两国经济要素汇集、流通。

类似的工作在渐进式推进两国世代友好的目标,有所落实。中国广为人知的三国历史中,蜀吴两国因为魏国直接威胁的存在联盟,又在魏国威胁减弱后相战、相毁。二战期间,美苏英法在对抗德国、日本过程中一度联合,又在二战结束之际反目。

1945年二战结束,1946年以丘吉尔演说为代表,冷战铁幕在东西欧间落下,并逐步扩散至全球。中俄关系中,不宜讳言的一部分是,如果仅仅因西方势大便联盟走近,那么西方退潮时,中俄间将如何彼此对待。

这一隐忧,恰恰是中俄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不受第三方影响这一基本定义的背景。是普京口中的,中俄关系并非权宜之计。是中方口中的,中俄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大国关系。此次访华期间,普京继续表态不会在亚太建立封闭的政治军事联盟,这一联盟有害、效果适得其反。

中俄相关表态不止是向美西方释疑,同样是历史教训的结果。中国历史上见证过各类国家间盟约的破裂,盟友的背刺。而美国式的同盟关系,则体现为不对等的国际丛林性组织。对俄方而言,苏联解体各加盟国各奔东西的过往为期不远,俄乌兄弟民族相战的局面就在眼前,同盟关系的含金量显然难以经得起时间检验。中俄两国正尝试从最高层到企业层到民间层,对中俄长期睦邻友好的实现,给出可触及、渐次推进的实务答案。

1 阅读:491
评论列表
  • 2024-05-21 17:37

    中俄友好合作,符合双方现实意义与未来发展前途,中俄稳定,世界和平!中印稳定,亚太和平!

  • 2024-05-21 19:46

    中俄两国高度战略互信,中俄关系是在平等,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不存在大哥和小弟角色。

袁周院长

简介:军事专家,特约军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