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帝王谷北邙山,依山傍水又枕山蹬河,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玮舟聊文化 2023-04-29 23:00:01

邙山是历代帝王贵胄、显赫人物都趋之若鹜的葬地,汇集古代墓葬数十万座,素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之说。

自东周迄五代,有40多个帝王、千余名达官贵人埋骨在此, 号称“东方金字塔”、 “中国帝王谷”。

《葬书》言:“葬者,原其起,乘其止”,“势来形止,是谓全气。全气之地,当葬其止”。

北宋道士李思聪的《堪舆杂著》中,洛阳被描述为“四山紧拱,河洛悠扬”的“大聚会”之所,而洛阳北面的邙山不仅是“中龙”主脉的聚结处,且有伊、洛、瀍、涧四水乃至黄河环抱穴地,是葬地的上上之选。

既依山傍水又枕山蹬河,使古人称洛阳为“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北邙山借洛阳地势,何尝不是如此。

邙山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万古丹经王魏翱、帛家道开山祖师帛和、道家开派宗师张道陵都修道于此。

邙山陵墓群面积为756平方公里,有八座东周王陵、五座东汉帝陵、两座曹魏帝陵、五座西晋皇陵、六座北魏皇陵、一座后唐帝陵,一座南明帝陵;另有七座后主皇帝陵,分别是蜀汉后主刘禅、东吴后主孙皓、南陈后主陈叔宝、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后蜀后主孟昶、吴越国王钱俶、南唐后主李煜。

除了数量巨大的帝王陵外,还葬有许多历朝历代的名人,著名的有商代伊尹,不食周栗的伯夷叔齐;东周的苌弘、纵横家苏秦、张仪;秦相吕不韦;西汉文学家贾谊;赤眉军首领樊崇;东汉天竺大师竺法兰、摄摩腾,定远候班超,强项令董宣;曹魏千里驹曹休;西晋文学家石崇;北魏权臣尔朱荣;唐代诗人杜甫、王之涣、孟郊,宰相狄仁杰、刘幽求,武则天男宠薛怀义,大书法家颜真卿;北宋名臣石守信;明代福王,书画家王铎等等。

宋朝时期,邙山已“无卧牛之地”,因此北宋皇帝大多葬于洛阳盆地东部。

就这样一个大型的墓葬群汇集了多个朝代的历史文化,然而北邙山地区有多达5万座古墓被盗,出土的文物多达50万件,其中有48万件文物流落海外。更让人痛心的是,盗墓者在取走文物之后,往往会大肆毁坏墓中其他可能更有价值的文物,甚至连壁画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这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八座东周皇陵的盗掘,盗墓贼还是一群外来者。

邙山东周王陵不封不树,上世纪1928年天降暴雨,冲开了其中一座王陵,加拿大人怀履光、美国人华尔纳、日本人梅原末治等闻讯赶来,胁迫当地农民将周王陵盗掘一空。

此后的五年,他们又把周围的几座周王陵全部盗掘,出土文物近万件,全部被运送至国外。

国内仅存金村大鼎、错金铜尺和命瓜壶3件,分别藏于洛阳博物馆、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流失海外的文物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日本、英国等国的博物馆中,另有数千件文物分别在世界各国的私人手中,由于王陵被盗一空,墓主是哪几位周天子难以考证。

《洛阳故城古墓考》在文中曾这样记载:青铜器五百余品;车马饰物类凡九十品;明器及礼器百余件;兵器类凡八十余种;玉器及石器类百余件;钟磬类二十多件。

日本人梅原末治还编写了一本《洛阳金村古墓聚英》,这里收录了被盗运出国外的238件文物,这238件文物几乎件件是国宝,此外还有无数件未经记录的文物流入国外。

这种行径已不是冠以“盗墓贼”能抒发愤慨的,简直就是一帮强盗。望我中华儿女奋起直追,重焕我泱泱华夏大国雄风。

2001年,邙山墓葬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原先共960座有地表标志的墓葬,如今仅剩330余座了。更有着“十墓九空”的说法。

13 阅读:1744

玮舟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