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没回家,父亲病危要一半抚恤金,大哥发怒,弟弟道出了实情

8090部落 2024-01-18 12:48:07

情感

俗话说,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子女不论生活如何,做父母的都应该公平对待。这样不仅能赢得孩子们的尊重和认可,也能保持兄弟姐妹之间的和谐相处。

然而,有些老人却不认同这一理念,他们常常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长短不齐,何况子女们性格各异呢。”

可以不否认的是,子女的性格、为人处世以及经济状况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会让父母对他们产生偏袒之心,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然而,偏袒之心在子女面前表现得过于明显,必然会引发家庭纷争和不和谐的局面。

01.父母给老大、老二每人一套房,老三气得六年不回家,与母亲犹如陌生人

李奶奶和老伴有三个儿子,老大陈国强,老二陈武,老三陈文,原本一家人和睦相处,但自从两位老人给了大儿子和二儿子各一套房后,老三便选择不再回家,甚至父亲临死都没见到一面。

陈文曾是三兄弟中最孝顺的一个,也是经济条件最好的,他在某银行做中层领导,各方面都很优秀。然而如今他和母亲像陌生人一样,即使走在街上碰见也不说一句话,甚至连自己结婚的事情都没有告诉母亲。

对此,李奶奶寒心地对记者表示:“刚开始我们以为他是气话,谁知道他真的要断绝关系。”

老人对于分房子的事情没有太在意,他们认为两个儿子生活不太好,尤其是老大,之前在外地工作收入一般,还离婚了,所以父母帮一把很正常。

然而,陈文认为父母这样做就是偏心,不管自己过得好不好,他都有权利分得一份。最让他生气的是,父母从来没有主动告诉他,他永远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忍无可忍的他,在6年前的一天与父母和两个哥哥理论,“同为父母所生,为什么房子没有我的份?”

父母的回答是他们经济条件较差,应该帮助他们,而他的条件好,不应该要求那么多。

陈文听到这些话后,将矛头指向两个哥哥,说了一些过激的言辞。老大陈国强脾气暴躁,拿起身边的烟灰缸砸向了他,导致陈文头破血流。

尽管父亲打了老大一耳光,并且骂了一顿,但房产问题从未得到解决。陈文愤然离开,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回家过。

父母为此伤透了心,他们也感到委屈,只要他们还在世,陈文再也没有提过房产的事。但是如今6年过去了,老大陈国强却带着记者来找他,对他大肆诋毁,称他是个不孝子。

02.6年没尽孝要一半抚恤金,惹怒了老大,老三说了实情

陈文的父亲是一名抗战老兵,退伍后享受副厅级待遇。他过世后,国家给了一笔抚恤金,母亲分得一半,剩下一半平分给三个儿子。

然而问题出现了,要想领取这笔抚恤金,需要四个人都签字,只要一个人不同意,就无法领到。

老三认为父亲已经给了两个哥哥各一套房,所以父亲的那一半抚恤金应该归自己所有。但是老大和老二自然不同意,由于意见无法统一,老三坚决拒绝签字,导致两个月都无法领取这笔抚恤金。

老大陈国强带着记者找到陈文,一见面就指着弟弟骂:“你就是个不孝子,6年都没有照顾过父母,凭什么你要分一半的抚恤金?你真是好意思。”

陈文起初懒得理会他,以为他只是发泄一会儿,然后走了。然而,陈国强越说越激动,指责陈文母亲住院时他没有去看望,父亲临死时他也没有来,他还口口声声说不孝顺父母的人无朋友,你连自己的亲人都不关心,哪来的朋友?

陈文气愤地告诉记者:“母亲住院的时候,我正好被诊断出患有肿瘤,正在医院接受手术。”随后,他掀开衣服给记者看手术疤痕。

他继续指责说:“这个人就是个无赖,缺德到什么程度?父亲走的那天晚上都没有通知我,第二天才打电话告诉我。

他说那套房子已经划给了老二,如果有人想和我争这套房子,我就用菜刀砍死他。

他这次来是为了房子和抚恤金,可他们都不同意我的说法。那么,母亲的那一半抚恤金她自己拿走,剩下的我都捐给国家,谁也别想分一毛钱。

而且母亲现在的房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户到他的名下了。”

陈国强一听到房子要过户的事情,赶忙解释道:“那套房是我花了23万买的,我已经给了母亲钱。”

陈文冷哼一声:“你有钱吗?还在这里说谎。”

经过记者的劝说,两兄弟不再争吵,一家人重新坐到一起解决问题。

03.老三提出要求,老大反对并威胁母亲,老太太发威

好不容易再次见到小儿子,却因为他的要求激怒了老太太。

陈文提出要分一半家产,除了母亲的那一份。老太太坐在沙发上脸色很不好看,老二陈武生气地说:“母亲还在世,你就打算分遗产?我们肯定不同意。”讨论无果,一家人各自离开。

记者试图劝解,陈文的妻子说:“我们在等,等到有一天大哥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向小弟道个歉。

我们等待着父母能够支持我们,因为当初大哥打了八针缝头,老婆和孩子被他赶出来,作为父母他们都没有说一句公道话,你说我们怎么回这个家?”

陈文一家离开后,李奶奶感到非常难过,她抱着相册说:“他爸也走了,兄弟们还不和,我真是无计可施。”

或许是因为年纪大了,或许是因为在这6年里没有小儿子的陪伴让她感到孤单,又或许是因为她能够理解小儿子的感受,她决定将一半家产给予小儿子。然而,老大陈国强极力反对。

陈国强说:“那个从来没有孝顺过父母的人,他怎么好意思拿钱?如果你答应了小弟的要求,我就搬出去。”

李奶奶气愤地问他:“我给你一套房子,你还好意思吗?”

“我不要那套房子,你把它过户到小弟的名下吧。”

“你走吧,你搬走吧,我宁愿捐给国家,谁也不给。”

老大的谎言很快被戳穿,这套房子根本不是他自己买的,而是母亲给的,他之所以以此威胁母亲,无非是想多分一杯羹,没想到却激怒了老人。

最终,一家人坐下来,母亲和小儿子化解了矛盾,老大也真诚地向弟弟道了歉。

为什么老人会偏心呢?作为父母,他们都希望每个子女过得好,看到孩子们生活得好,他们会放心,而对于条件不好的子女,他们也会理解和体谅。

然而,无论子女的生活条件穷富如何,父母都应该尽到赡养义务,并且享有与其他子女平等分享财产的权利。

老人默认地认为生活得好的子女应该帮助和让步,从亲情的角度来看,这是合理的。但是,亲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也需要有良好的为人处世之道。

李奶奶帮助老大和老二没有错,错在她没有与老三商量,认为房子是她的,可以随意给谁,何况老三经济条件不差,他并不应该有意见。

事实上,陈文并不是要与两个哥哥争夺财产,而是父母没有主动告知他们的行为,让他觉得父母没有把他看在眼里,没有在乎他,尽管他也是亲生儿子中最孝顺的一个。

没有哪个孩子愿意被父母忽视,也无法接受父母的偏袒和不公平对待。

如果陈文的父母当初能够与他好好商量,将两个哥哥的现实情况摆出来,并且两个哥哥能够尊重他,相信陈文不会选择6年不回家,更不会要求分得一半的家产。

然而,即使父母这样做了,作为子女应该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选择6年不闻不问,不主动问候母亲,甚至不让母亲参加自己孩子的婚礼。

一旦老人因为无法承受而生病去世,再想喊一声“妈妈”已经不可能了。

因此,作为父母,要想家庭和睦,对待子女要公平公正,即使不喜欢某个子女,也不应该表现出来。

0 阅读:20

8090部落

简介:专注娱乐视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