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协作共享医疗资源,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川渝构建全环节肿瘤防治共同体

四川健康 2024-05-15 16:20:2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优秀案例展播⑩

案例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及响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与重庆市委“一号工程”,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共享,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始探索肿瘤防治多方协作机制。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重大疾病。今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报告》显示,我国2022年癌症新发病例有482.47万,各省市主要癌谱流行情况也有一定差异。川渝两地,山水相连、同根同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委市共建单位、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坚持“立足公益、付出真情、凝聚力量、共同发展”理念,构建政府、社会、医院、个人全面参与的“防、筛、诊、治、康”全环节肿瘤防治共同体,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

院地合作

共同解决发展难题

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需要多方协作,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此,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启院地合作之路,仅在2023年就与四川多地签署合作协议——

2月17日,与邻水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邻水分院落户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中医医院;

3月9日,与渠县人民政府签订共建渠县肿瘤医院合作协议;

9月7日,与岳池县人民政府、岳池县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岳池县肿瘤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岳池分院建设工作……

这一系列合作,由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提供专家团队、医疗技术等资源,县医院着力改善医疗条件,配套设施设备,共同解决发展难题。同时,政府与医院多形式、多渠道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广大居民参与肿瘤科普宣传、预防筛查、早诊早治。

随着院地合作的推进,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还联合主办了“2023年川渝肿瘤防控大会”,与会专家共同探讨川渝地区肿瘤防控具体策略与有效措施,为推进川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预防和控制癌症、增进人民健康搭建平台。

院间协同

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

除了与地方人民政府合作,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还探索“院间协同”模式。先后与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大竹县人民医院、开江县人民医院、达州市通川区人民医院共建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等建立肿瘤防治协作关系。

协作过程中,实施专家“组团式”驻点帮扶,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围绕人才、设备、技术、科研、教学等内容,助力合作医院肿瘤学科建设;建立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放疗、远程病理、远程影像、双向转诊,推进区域肿瘤规范化诊疗。

多层次的帮扶取得明显成效,开江、潼南等地18家医院成立肿瘤科;邻水、奉节等地17家医院开展肿瘤放射治疗;荣昌、绵阳等地35家医院建立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岳池、开州等地7家医院成功创建市(区、县)级肿瘤重点(特色)专科;岳池县人民医院、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开通远程诊疗服务。尤其是邻水县中医医院,肿瘤科门诊量较帮扶前增长64.78%,住院人数较帮扶前增长87.21%。

基层医院肿瘤诊疗能力得到提升后,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专家就在身边,缓解了区县肿瘤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重庆及周边地区肿瘤防治科技创新、设备配置等能力日益增强,为上百万老百姓提供癌症预防筛查,国家癌症中心将其作为样板向全国推广,为国家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提供了参考。

同质管理

提升基层医院综合实力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牵头的三级肿瘤防治网涵盖17个二级肿瘤医院、27个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57家肿瘤防治协作医院。协作医院要取得长足发展,良好的管理模式尤为重要,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始思考同质管理。

该院以人才培训为着力点,先后举办8期管理培训班,提升县肿瘤医院、合作医院管理团队履职能力。同时派驻专人挂职以及探索建立博士专家工作站,推动基层医院学术交流,提高医护人员科研能力。截至目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开展肿瘤防治学术讲座643场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4万余人次;派驻专家2000余人次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累计近4万个工作日;接收基层医疗机构1400多名医护人员到医院免费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县级医院的肿瘤诊疗水平,推动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满足区域群众肿瘤诊疗服务需求。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将持续把肿瘤防治共同体建设与川渝卫生一体化发展有机结合,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案例启示

政府主导是肿瘤防治工作的关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统筹总体规划、整合资源、全面协调工作,以人才、技术为重点任务,创新合作模式。同时,川渝两地加强协作,推进省级癌症筛查等公共卫生项目合作,促进资源、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优化配置、良性流动。

来源:大众健康报

0 阅读:0